自2016年《有序放開配電網業務管理辦法》(發改經體〔2016〕2120號)發布以來,增量配電改革拉開帷幕已近四年。期間,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分五批次共明確了459個試點,引來各路資本。前四批試點中,僅一半確定招標方式,僅三成取得電力業務許可證,真正落地的項目少之又少。
對此,不少人開始唱衰增量配電,稱其為此輪電改的“雞肋”;也有人感嘆,被資本熱捧的增量配網面對電源難接入,通了電又要賠錢供電的窘境,如何才能服務和抓住用戶?
近年來,國家先后下發20多份文件推進增量配電改革,但進展依然緩慢??梢哉f,政策雖多,卻未真正打到增量配電改革的“七寸”,即價格機制。
按照輸配一體核價,配電企業的經營水平和能力無法真實體現,因此在增量配網試點加速擴圍的同時,應將輸、配電價分別核定納入議事日程。而目前,地方政府對“基本電費”含糊其辭,市場主體在爭論扯皮,監管部門對輸配電價分開核算也并無著墨。對市場而言,需要以獨立、合理的輸配電價格為地基,明確增量配網與省級電網具有平等的市場主體地位,以此擺脫增量配電被當作“大用戶”的尷尬,并釋放真正的改革紅利。
電網屬于長期重資產投資,投資增量配電并非各路資本的“智商稅”,也不是急功近利賺快錢,而是看準了增量配網的長期潛力,在電改和混改“雙重光環”加持下,打造具有競爭力的新興能源企業,培育新的市場力量。
增量配網試點政策的初衷,在于提高現有電網的運行效率,是我國電力工業發展新階段的必然要求。當下,我國第三產業和居民用電增長迅速,以電動汽車為代表的電能替代方興未艾,而且將配電網作為平臺的分布式發電、多能互補等新業態也要求配網在安全可靠基礎上,具備更高的靈活性和智能性。很明顯,增量配電改革是助力新業態發展的一劑“良方”。
打蛇打七寸,挖樹先挖根。增量配網試點政策是我國經濟發展轉換新動力、電力工業轉歸新業態的重要政策,要以“釘釘子精神”持之以恒、堅定不移地持續推進,尤其要盯準“七寸”對癥下藥,切記隔靴搔癢、因噎廢食。
責任編輯: 江曉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