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无码日韩AV无码网站,亚洲制服丝袜在线二区,一本到视频在线播放,国产足恋丝袜在线观看视频

關于我們 | English | 網站地圖

“氫進萬家” 標準先行

2021-02-08 07:59:27 中國科學報   作者: 卜葉  

氫能燃燒產物是水,因其環境友好性被譽為“終極能源”。氫的制取、儲存、運輸、應用技術已成業界焦點。但目前氫氣主要作為工業原料使用,而非主要能源來源。

近日,中國氫能聯盟提出的《低碳氫、清潔氫與可再生能源氫的標準與評價》正式發布實施,該標準對標歐洲依托天然氣制氫工藝為基礎推行的綠色氫認證項目,建立了低碳氫、清潔氫和可再生氫的量化標準及評價體系,引導高碳排放制氫工藝向綠色制氫工藝轉變。

通過標準形式對氫的碳排放進行量化,這在全球尚屬首次。據了解,歐盟也將于2021年發布歐洲綠氫標準。標準接續制定,將對氫能發展有何影響?不同標準又該如何相融?

變政策驅動為市場買單

氫能有近百年應用歷史,各國一直大力倡導。僅在2020年,多國就宣布重金投資氫能產業——歐盟發布《歐盟氫能源戰略》;法國、德國、西班牙等國紛紛發布國家級氫能路線圖;英國提出將投資2.4億英鎊用于制氫設施建設;日本、韓國加快氫能布局規劃。

但多年來,氫氣大多作為工業原料,比如特種鋼冶煉保護氣等,一直未能創造出煤、石油、天然氣那樣的產業規模。業界普遍認為,這與氫能居高不下的制備、儲運成本不無關系。

“制造端和運營端的成本是影響氫能大范圍應用的關鍵。”中國科學院青島生物能源與過程研究所研究員李曉錦對《中國科學報》說,利用可再生能源制取氫,若按工業用電價格來算,成本較高。生產1公斤氫用電成本超過35元,只有降低到十幾塊才能在市場上具有競爭力。

他還強調,以往氫燃料電池車示范運營主要靠政策驅動,這在氫能商業化導入期很有必要,但要讓市場買單還需要大幅度降低制氫成本,否則氫能難以大規模商業化推廣。

上海交通大學氫科學中心副教授翁國明表示,氣態儲氫密度低,且需要特殊容器;液態儲氫液化能耗高,易蒸發損失,僅適用于航空領域等特殊場景;固態儲氫主要是將氫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儲,儲氫密度較大、安全性高、儲運方便,但析氫動力學性能仍需優化。總體來看,制氫成本、儲運氫技術成熟度、市場需求、社會接受度等因素,決定了使用端對氫能的迫切性較弱,氫能發展還需要契機。

2月1日,生態環境部發布的《碳排放權交易管理辦法(試行)》正式施行,對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及相關活動進行了規定,包括碳排放配額分配和清繳,碳排放權登記、交易、結算,溫室氣體排放報告與核查等。

“氫進萬家”迫在眉睫。目前,氫能主要源于化石能源生產副產品。“為了盡快實現節能減排,應該在現有化工和能源體系下,充分利用副產氫,吃干榨凈、降本增效。”李曉錦強調。

國際氫能協會副主席毛宗強認為,氫能替代高碳排放能源還需要時間,“氫進萬家”要求氫能本身變得更強大、價格更有競爭力、服務更便利、加氫站更普及,這些轉變都需要時間。

難在標準制定

事實上,化石能源制氫、電解水制氫、工業副產制氫等不同工藝生產的氫能碳排放量不同。因此,氫能有“綠氫”“藍氫”“灰氫”之分。引導氫能綠色生產,需確定不同工藝碳排放標準。翁國明表示,“灰藍綠”的劃分主要取決于制備工藝、過程中是否使用了可再生資源及碳排放量大小。

2020年12月30日,國家能源局印發《關于加快能源領域新型標準體系建設的指導意見》,其中提出在智慧能源、能源互聯網、風電、太陽能、地熱能、生物質能、儲能、氫能等新興領域,率先推進新型標準體系建設,發揮示范帶動作用。

從事氫能標準研究多年的毛宗強對記者表示,從技術角度看,制定氫能碳排放標準并不難,難在國家氫能標準化委員會(SAC/TC309)每年被允許制定的國家標準數量有限。此外,由于氫氣能源化應用是新事物,急需的標準數量較多,各類標準也需要排隊,因此歷時較長。

翁國明也表示,標準制定要考慮國情,“尺子”太高不適合落地推廣,“尺子”太低對節能減排作用有限,同時也要考慮與國際標準對接等問題。

“標準先行,創造國際對話平臺,有利于行業內盡早達成共識。大家都說一樣的‘語言’,也有利于打通氫市場和碳市場,促進氫能貿易國際化。”翁國明說。

以技術促活力

日前,我國發布《新時代的中國能源發展》白皮書,提出加速發展綠氫制取、儲運和應用等氫能產業鏈技術裝備,促進氫能燃料電池技術鏈、氫燃料電池汽車產業鏈發展。支持能源各環節、各場景儲能應用,著力推進儲能與可再生能源互補發展。

李曉錦認為,要辨證看待“終極能源”說法。在一些面積小的國家,有可能只推行一兩種能源,但我國幅員遼闊,各地能源稟賦不同。比如,成渝地區水電資源豐富,可以采用廉價的水電資源發展綠氫產業。“多能互補的能源體系更適合中國。”

跟其他新能源電池相比,氫燃料電池不懼怕低溫,在冬季也能正常充電、啟動,安全性高。但現有制氫技術并不完美,沒有哪項技術能夠滿足各種需要。利用傳統化石能源制取氫并非坦途,如煤制取氫,碳排放量較高,需要采用CCUS(碳捕獲、利用與封存)技術才能降低碳排放,這必然增加制氫成本。

“氫燃料電池只是氫能應用的一種設備,未來氫能有多種多樣的設備與技術。歐洲就有將氫注入天然氣管道網絡的示范應用。”毛宗強說,“未來,氫能使用場景將越來越豐富,能源網絡輸電也能輸氫,提高能源使用效率。”

他強調,要實現氫能的廣泛應用,技術研發不能停。比如,甲烷熱裂解制固體碳材料和氫氣是一種天然氣制氫且不排放二氧化碳的好方法,但甲烷分子非常穩定,目前國際上還沒有實現產業化。同時,氫能生產是一個復雜過程,需要統籌制定國家標準。

“現階段仍需不斷推動氫能可持續性綠色發展模式,多創新、多嘗試,即使失敗的數據或經驗也將對氫能普及應用產生積極作用。”翁國明提出,所有制氫工藝都應該用低碳要求自己,兼顧尾氣低碳處理,化廢為寶。長遠看,有望實現綠氫對灰氫全替代。

毛宗強也表示,技術加持,不斷優化,才能保持標準的生命力。




責任編輯: 李穎

標簽:氫能,綠色制氫工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