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5日,國務院新聞辦舉行新聞發布會,國家統計局相關負責人在會上介紹了今年1-2月國民經濟運行情況。
總體來看,1-2月份,各地區各部門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成效持續顯現,工業和出口較快增長,投資和消費穩步恢復,就業和物價總體穩定,基本民生保障有力,國民經濟持續穩定恢復,宏觀指標處于合理區間。
經濟呈現四大亮點
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2019年同期增長16.9%、全國服務業生產指數比2019年同期增長14.1%、全國城鎮新增就業148萬人、貨物進出口總額54418億元……今年1-2月份,中國宏觀經濟運行取得了“開門紅”的好成績。一些重點指標即使與2019年1-2月份相比,也實現了良好增長。
國家統計局國民經濟綜合統計司司長、新聞發言人劉愛華表示,今年1-2月份經濟運行的總體特點表現在四個方面:一是生產需求持續恢復,工業生產、服務業、市場銷售、固定資產投資等均保持增長;二是就業物價總體穩定,2月份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5.5%,2月份居民消費價格同比下降0.2%;三是創新動能穩步增強,1-2月份高技術增加值兩年平均增長13%,新能源汽車、工業機器人等新產品的產量兩年平均增速達到30%以上;四是市場活力繼續提升,2月份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50.6%,非制造業商務活動指數51.4%,都連續12個月位于臨界點以上。
“從主要指標的增長情況來看,同比指標呈現大幅增長,這是經濟因素、政策因素和基數效應共同作用的結果。從這些數據綜合判斷,經濟總體上處于恢復進程中。”劉愛華表示,今年以來,疫情防控措施有力,宏觀政策實施有效,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的成果得到鞏固和拓展,支撐經濟穩定恢復的積極因素累積增多。同時,世界經濟緩慢復蘇,主要經濟體的制造業景氣度回升,也帶動了中國出口快速增長。
消費就業壓力仍存
雖然經濟循環日益暢通、市場預期不斷改善,但也要清醒地看到,當前國際形勢仍然復雜嚴峻,國內經濟恢復的基礎尚不牢固,部分領域依然存在壓力,需要持續發力。
“接觸性消費潛力還沒有完全發揮出來,比如餐飲消費還是受到一定影響。”劉愛華舉例說,1-2月份,商品零售兩年平均增長3.8%,餐飲收入下降2%,說明餐飲消費還是受到局部地區的聚集性和散發性疫情影響,消費潛力尚未完全釋放。
投資方面,今年1-2月份,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兩年平均同比增長1.7%。相比之下,在投資領域制造業投資目前恢復較慢,兩年平均下降3.4%。“這也是受到多種因素影響,包括企業投資能力的恢復、投資信心的恢復,疫情防控的壓力依然存在。加之外部的環境還比較復雜嚴峻,所以制造業投資恢復可能還需要一些時間。”劉愛華說。
在談及2月份的城鎮調查失業率比1月份略微上升0.1個百分點這一問題時,劉愛華表示,盡管這個數據主要受春節因素影響和局部地區疫情的影響,但總體上看沒有改變從去年年初以來就業形勢總體穩定的大趨勢。“近年來,各地區、各部門持續優化營商環境,激發市場主體活力,支持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發展壯大,各種各樣的靈活就業模式層出不窮,這些都有利于帶動就業崗位的增加。”劉愛華說。
有望延續向好勢頭
1-2月份宏觀經濟數據,能為研判全年中國經濟走勢提供哪些參考?
從趨勢上看,今年1-2月份主要指標不管從同比增速來看,還是兩年平均增速來看,都延續了2020年二季度以來的穩定恢復態勢,這種延續為中國經濟的持續恢復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從要素支撐看,中國經濟的物質基礎比較雄厚、產業體系完整、市場空間廣闊、人力資源豐富的優勢日益彰顯,是應對各類風險挑戰、支持經濟持續恢復的信心所在。
從政策支撐看,中國強調要保持宏觀經濟政策的連續性、穩定性、可持續性,要促進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要繼續為企業紓困,政策保持延續性,不急轉彎,根據具體的形勢變化進行調整完善,促進經濟基本盤的穩定。
與此同時,各界對2021年中國經濟的表現也普遍持積極態度。
埃森哲在一項最新調研中發現,得益于疫情防控和經濟企穩,中國企業的預期最為樂觀,對于達成年度增長目標最具信心。塞爾維亞亞洲國家合作中心主任斯帕斯奇表示,在全球抗擊疫情的過程中,中國成為世界上唯一實現經濟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中國已成為穩定全球經濟,促進世界經濟復蘇的重要力量,自己對2021年中國經濟的表現有更高期待。
“盡管當前國際環境依然復雜嚴峻,不穩定不確定的因素還是比較多;國內疫情防控的壓力猶存,經濟恢復的基礎還不太牢固,但是支撐經濟穩定恢復的有利因素是比較多的,經濟有基礎也有條件延續恢復的態勢。”劉愛華說。
責任編輯: 張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