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陽半島南3號海上風電項目開工現場。
“3月13日,山東首個海上風電示范項目——半島南3號在海陽開工建設。”據省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處負責人介紹,該項目位于海陽市南側海域,總投資約56億元,裝機容量300兆瓦,建設58臺5.2兆瓦海上風電機組。目前,項目開工各項手續均已辦理完畢,海上升壓站、陸上集控中心、海纜、主機等已在建,將于2021年底全容量并網發電。這是山東搶抓機遇、乘勢而上、彎道超車,加速向海上風電新的“春天”闊步前進的一個縮影。
當前,全球能源結構正由化石能源向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為主的低碳能源轉型,海上風電作為可再生能源,已成為全球能源綠色轉型的重要板塊。根據世界海上風電論壇(WFO)統計數據,截至2020年底,全球已投運海上風電場共162個,累計裝機容量3519萬千瓦,是2011年的10倍以上。歐洲是全球海上風電發展的先驅,總裝機容量超過2500萬千瓦,約占全球總裝機容量的71%,隨著技術進步帶來的成本下降和政策機制不斷完善,海上風電建設已從歐洲逐步擴展到東亞、印度、北美和其他地區。
“十三五”以來,隨著海上風電技術日臻成熟、施工水平不斷提升、電價政策健全完善,我國海上風電發展按下“快進鍵”。截至2020年底,全國海上風電核準總裝機規模3593萬千瓦,全國海上風電已并網裝機規模898.8萬千瓦。
山東是能源生產和消費大省,受資源稟賦和偏重產業結構影響,煤炭消費占比高、煤電裝機占比高的“兩高”問題突出。為破解這一“心肺之患”,我省堅持把“發展綠色能源、助力動能轉換”作為核心任務,積極實施“四增兩減一提升”工程,即聚焦可再生能源、核電、外電入魯、天然氣“四大板塊”做加法;突出煤炭、煤電“兩大行業”做減法,加大改革創新力度,培育發展能源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大力提升新型能源發展水平,全面為能源結構“降壓減負”。
山東位于我國東部偏北,黃河下游,大陸海岸線長約3345公里;地處中緯度地帶,屬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發展海上風電的優勢得天獨厚。高質量發展海上風電既是實現經略海洋、“碳達峰”“碳中和”戰略任務的重要舉措,更是保障山東能源供給、優化調整能源結構、加速推進能源綠色低碳轉型的必然選擇。近年來,我省能源主管部門認真貫徹落實國家關于發展海上風電決策部署,聚焦海洋強省戰略目標,勇于擔當,積極作為,精心謀劃,科學布局,強力推進海上風電建設,努力實現海上風電“零突破”,加快邁入全國第一方陣。
據介紹,該項目作為山東首個海上風電示范項目,具有三大特點:一是拉動地方經濟發展。項目建成投產后,年發電量8億千瓦時,年上繳稅金8000萬元,為地方經濟發展作出積極貢獻。同時,由海陽市牽頭引進的遠景能源風機制造基地已在海陽落地,具備年產300套海上風機能力,“本土化”建設程度高達80%,特色配套產業集群優勢形成,這吸引了海陽來福士、海陽遠景能源、蓬萊大金、煙臺打撈局等優秀企業踴躍投入項目建設,為當地產業發展提供有力支持。二是節能減排成效顯著。項目建成投產,使用周期不排放有害氣體和固體廢棄物。按年發電量測算,每年節約標煤約260萬噸,減排二氧化碳676萬噸、氮氧化物2萬噸,實現經濟效益、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多贏。三是示范引領作用凸顯。該項目既是山東首個海上風電示范項目,也是國家電投在山東落地的第一個海上風電項目。項目建成投運,一方面,實現“海上風電+”,即海上風電與海洋牧場、風電儲能、海水淡化、海水制氫等多能互補和多業態融合發展示范,推動海洋能源綜合利用發展;另一方面,積累總結建設經驗,打造可借鑒、可復制、可推廣的海上風電“齊魯樣板”,為山東乃至全國海上風電開發建設提供“山東方案”、貢獻“山東智慧”。
責任編輯: 李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