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无码日韩AV无码网站,亚洲制服丝袜在线二区,一本到视频在线播放,国产足恋丝袜在线观看视频

關于我們 | English | 網站地圖

  • 您現在的位置:
  • 首頁
  • 電力
  • 綜合
  • 中電聯:2021年全國電力供需形勢預測

中電聯:2021年全國電力供需形勢預測

2021-03-17 10:07:39 中電聯

(一)2021年全社會用電量增長6%-7%

2021年,是我國實施“十四五”規劃開局之年、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開啟之年。在新的國內外環境形勢下,我國面臨的機遇與挑戰并存,綜合考慮國內外經濟形勢、電能替代、上年低基數等因素,以及疫情和外部環境存在的不確定性,預計2021年全社會用電量增速前高后低,全年增長6%-7%。

(二)非化石能源發電裝機比重繼續提高

預計2021年全國基建新增發電裝機容量1.8億千瓦左右,其中非化石能源發電裝機投產1.4億千瓦左右。預計2021年底全國發電裝機容量23.7億千瓦,同比增長7.7%左右。非化石能源發電裝機容量達到11.2億千瓦左右,占總裝機容量比重上升至47.3%,比2020年底提高2.5個百分點左右。風電和太陽能發電裝機比重比2020年底提高3個百分點左右,對電力系統靈活性調節能力的需求進一步增加。

(三)全國電力供需總體平衡,局部地區電力供應偏緊

預計2021年全國電力供需總體平衡、局部地區高峰時段電力供應偏緊甚至緊張。分區域看,東北、西北電力供應存在富余;華東電力供需平衡;華北電力供應偏緊,其中,河北和山東電力供應偏緊,通過跨省區電力支援,可基本保障電力供應,內蒙古西部電網電力供應偏緊,在風電出力銳減時,多個月份將可能需要采取有序用電措施;華中電力供需緊張,主要是湖南用電高峰時段電力供應緊張,極端氣候情況下湖北、江西可能出現一定電力缺口;南方區域電力供需緊張,其中,廣東、云南、廣西均存在較大錯峰限電風險。

三、有關建議

當前,在國家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背景下,在“中國二氧化碳排放力爭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的目標要求下,一方面,電力行業要保障電力安全可靠供應,以滿足國民經濟發展目標以及人民生活用電需求;另一方面,電力行業需加快清潔低碳供應結構轉型進程,實現碳減排目標。結合當前電力供需形勢和行業發展趨勢,提出如下建議:

(一)保障電力供需平衡和安全穩定運行

2020年入冬以來,受宏觀經濟持續回暖以及低溫寒潮天氣等多重因素疊加影響,電力消費需求快速增長,部分省份在用電高峰時段電力供應緊張,出現有序用電現象。為保障電力安全可靠供應,就電力燃料供應、電網結構、需求響應等方面提出以下建議:

一是保障電力燃料供應。切實落實國家關于煤炭的保供穩價措施。增加國內煤炭供應,對于安全條件好且具備生產能力的煤礦,在保供的關鍵時期按照最大產能安排生產計劃。繼續加大先進產能的釋放力度,進一步增加國內煤炭產能儲備,以應對經濟持續復蘇以及季節性氣候變化等對煤炭消費需求的增加。進一步增加進口煤配額指標,允許異地報關,加速通關放行,快速有效補充國內供應,釋放有利于市場穩定的信號。加大電煤中長期合同履約執行監管力度,對于故意不履行或少履行電煤中長期合同等行為要按照有關規定嚴肅查處。

二是進一步優化電網運行方式,強化電網風險預控。密切跟蹤經濟走勢、電力需求、天氣變化合理安排電網運行方式,加強電網運行方式和電力電量平衡協調。推動建立跨省跨區備用輔助服務市場,強化跨省跨區交易組織保障,充分應用跨區跨省輸電通道能力。對各種情形下電網供電能力進行風險評估,并根據結果制定合理的解決措施。

三是加快構建大規模源網荷儲友好互動系統。加強源網荷儲協同互動,對電力柔性負荷進行策略引導和集中控制,充分利用用戶側資源,化解短時電力供需矛盾。通過源網荷儲協同互動的整體解決方案,增強電網柔性調節能力,并基于柔性輸電技術加強電網彈性,提升對特大自然災害、事故災難等極端情況的承受和恢復能力。

(二)推進能源電力供應結構低碳轉型

“十四五”是國家構建新發展格局和能源電力結構轉型的關鍵期,為保障實現國家碳排放目標,促進電力行業低碳轉型,就規劃制定、電源發展、用能終端等方面提出以下建議:

一是堅持系統觀念,統籌規劃電力行業各環節有序發展。統籌考慮各類電源中長期規劃、網源規劃以及電力行業內部產業鏈條的緊密接續,將國家清潔能源戰略更好融入電力規劃頂層設計,推動電力規劃從供應側、輸電網向配網側、用戶端延伸。在用戶側和配電網緊密耦合的趨勢下,以客戶需求為導向,通過開展配電網差異化規劃來滿足終端用能需求。

二是推動煤電發電量盡早達峰。統籌有序推進煤電規劃實施,有力發揮電力系統煤電保底的支撐作用。根據區域煤電機組的特點以及在系統調節中的作用和地位,推進機組靈活性改造,加快煤電向電量和電力調節型電源轉換。開展煤電機組延壽、相關配套政策的系統研究。

三是保障高比例新能源消納。因地制宜發展新能源,綜合各地資源條件、電網條件、負荷水平等因素優化可再生能源項目開發時序,堅持集中式和分布式并舉開發新能源。持續優化新能源發展布局,風電和光伏發電進一步向中東部地區和南方地區優化布局,在東部地區建立多能互補能源體系,在西部北部地區加大風能、太陽能資源規模化、集約化開發力度。提高新能源在電網的滲透率,對于新能源消納困難的地區,可考慮部分60萬千瓦亞臨界煤電機組進行靈活性改造參與深度調峰。加快跨省跨區電力通道的建設,有效發揮大電網綜合平衡能力,促進新能源發電消納。拉大峰谷分時電價差,調動各類負荷側資源參與系統調節,促進需求側主動響應新能源出力變化。

(三)建立健全市場機制和政策體系保障電力低碳轉型

“十四五”期間,新能源消納、煤電轉型都將面臨更多挑戰,為保障我國電力加速低碳轉型,就電價形成機制、中長期市場、現貨市場、碳市場等市場長效機制方面提出以下建議:

一是理順市場環境下電價形成機制。以第二輪輸配電價核定為契機,理順市場電價形成機制,將“價差”模式過渡到“順價”模式。總結市場電價結算經驗,研究相關措施擴大市場峰谷價差,引入容量補償機制,促進不同類型機組進入市場,使價格機制滿足現貨市場要求。

二是加強中長期市場和現貨市場的協調。合理確定中長期合同在現貨市場的交割方式及中長期交易曲線,促進中長期市場和現貨市場有效銜接。盡快完善外來電、優先發購電權參與市場交易規則,明晰不平衡資金定義、分類以及疏導原則。進一步完善現貨市場,豐富交易品種,特別是靈活性資源和備用資源交易品種。建立容量市場或容量成本補償機制,保障發電企業合理利益。

三是加快和完善碳市場建設。根據碳達峰、碳中和要求,完善全國碳市場配額分配方案,科學測算全國碳市場發電行業配額總量和基準值,按照煤電在電力系統中的功能定位,以市場機制更好發揮煤電的兜底保供和靈活性調節電源作用。完善交易機制和規則,盡快發布中國核證減排量(CCER)抵消機制,推動發電企業從集團和企業層面積極參與碳交易,實現低成本減排和技術創新。

注釋:

四大高載能行業包括: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業、非金屬礦物制品業、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有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4個行業。

高技術及裝備制造業包括:醫藥制造業、金屬制品業、通用設備制造業、專用設備制造業、汽車制造業、鐵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運輸設備制造業、電氣機械和器材制造業、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儀器儀表制造業9個行業。

消費品制造業包括:農副食品加工業、食品制造業、酒/飲料及精制茶制造業、煙草制品業、紡織業、紡織服裝、服飾業、皮革/毛皮/羽毛及其制品和制鞋業、木材加工和木/竹/藤/棕/草制品業、家具制造業、造紙和紙制品業、印刷和記錄媒介復制業、文教/工美/體育和娛樂用品制造業12個行業。

其他制造行業為制造業用電分類的31個行業中,除四大高載能行業、高技術及裝備制造業、消費品行業之外的其他行業,包括: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業、化學纖維制造業、橡膠和塑料制品業、其他制造業、廢棄資源綜合利用業、金屬制品/機械和設備修理業6個行業。

東部地區包括北京、天津、河北、上海、江蘇、浙江、福建、山東、廣東、海南10個省(市);中部地區包括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6個省;西部地區包括內蒙古、廣西、重慶、四川、貴州、云南、西藏、陜西、甘肅、青海、寧夏、新疆12個省(市、自治區);東北地區包括遼寧、吉林、黑龍江3個省。

注:節選自中電聯電力統計與數據中心的《2020-2021年度全國電力供需形勢分析預測報告》




責任編輯: 江曉蓓

標簽:中電聯,電力供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