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无码日韩AV无码网站,亚洲制服丝袜在线二区,一本到视频在线播放,国产足恋丝袜在线观看视频

關于我們 | English | 網站地圖

  • 您現在的位置:
  • 首頁
  • 新能源
  • 太陽能
  • 光伏行業徹底火爆:投資額以10億級為單位 5巨頭460億緊急殺入

光伏行業徹底火爆:投資額以10億級為單位 5巨頭460億緊急殺入

2021-03-24 14:17:01 e公司

投資額以10億級為單位!這一行業徹底火爆,5巨頭460億緊急殺入!罕見超高利潤率,資本瘋狂了!

顆粒硅、大硅片、異質結電池,一系列新名詞揭示了光伏行業正處于深刻的技術變革期;與此同時,部分龍頭企業仍然享受著超高的利潤水平。面對誘人的市場,一大批行業外資本躍躍欲試,跨界、轉型、參股等資本運作頻頻登場,新二線光伏玩家正走到聚光燈下。

據公司記者的不完全統計,2019年以來,僅僅是在硅片這一賽道,新二線玩家已建成及擬建設的硅片產能就超過187GW,預計的投資總規模至少已超過460億元。除硅片以外,記者統計的其他六家新二線企業在電池、組件環節的投資同樣規模龐大。

光伏行業技術更新較快,這給新二線企業提供了彎道超車的機會。但新玩家面臨的風險不容忽視,在硅片端,二線企業不僅沒有定價權,上游硅料供應不足的話也會形成掣肘;在電池端,新的電池技術需要投入巨資研發,二線企業資金實力往往不如一線;在組件端,在當前全產業鏈漲價的時期,二線企業低價搶標以求生存的現象頻頻出現,這又是長久之計嗎?

萬聯證券電力設備與新能源行業首席分析師江維在接受e公司記者采訪時指出,目前硅片利潤水平較高,各廠商進入后盈利可觀,但是如果未來產品價格下降,其成本控制能力能否達到行業領先的水平是新玩家需要考慮的問題。

百億資本涌入硅片賽道

要說光伏產業鏈中哪個環節涌入了最多的新興資本,那毫無疑問是硅片。3月22日晚間,有傳聞稱,三一集團意欲在云南上馬30GW單晶硅片項目,分三年建成。雖然該消息尚未得到官方證實,但任何關于巨頭的風吹草動都足以令市場為之側目。

據記者不完全統計,上機數控、京運通、雙良節能、高景太陽能、江蘇美科這五家硅片市場的新玩家已經陸續建成或正在規劃的產能合計超過187GW,項目投資金額合計至少達到了460億元。

若不考慮三一集團,雙良節能(600481)是最新一家宣布進軍硅片市場的企業。公司與包頭市政府、包頭市稀土高新區擬簽署合作協議,在包頭市稀土高新區分兩期建設共40GW單晶硅項目,其中,一期項目總投資70億元,建成年產20GW拉晶、20GW切片項目。

根據可行性研究報告分析,一期項目建設期兩年,自開工之日起計算,項目建設期第1年 開始實現部分產能,第3年為達產年,預計達產后平均年營業收入為108億元。

記者注意到,雙良節能此番決策十分迅速,2月7日,公司董事會通過議案,擬投資設立孫公司,作為GW級大尺寸單晶硅棒、硅片項目的投資運營主體,在包頭地區開展項目投資建設和生產;僅僅15天后,雙良硅材料(包頭)有限公司工商正式設立,注冊資本9億元。

雖然雙良節能是首次涉足硅片環節,但并非與光伏行業沒有淵源。公司主營業務包括換熱器及多晶硅還原爐等,近期多次中標通威股份等硅料廠商的設備招標。一家以光伏設備立業的廠商轉做光伏硅片,不禁讓人想到上機數控與京運通,這種轉型思路似乎已經成了模板。

說來也巧,雙良節能與上機數控(603185)均位于江蘇無錫,而后者是設備商轉型做硅片的先驅。早前,上機數控業務覆蓋開方、截斷、磨面、滾圓、倒角、切片等用于光伏硅片生產的全套產品線;2019年,上機數控成立子公司弘元新材,以此拓展光伏單晶硅生產業務。

目前,弘元新材一期5GW、二期8GW單晶項目已先后投產,上機數控硅片產能達到13GW。與此同時,上機數控還計劃由弘元新材在包頭投資建設年產10GW單晶硅拉晶及配套生產項目,總投資約35億元,預計投產時間在2022年。

得益于對硅片的布局,上機數控預計2020年實現凈利潤5.3億元-5.8億元,同比增長186%-213%。此外,去年11月以來,上機數控先后與天合光能、東方日升、阿特斯、正泰電器簽訂硅片銷售合同,按照彼時的市場價,上機數控未來幾年在手訂單金額合計達292億元。

與上機數控類似,京運通也是硅片新勢力中較受關注的一家。公司主營業務原本包括鑄錠爐和新能源電站運營,其中,單晶爐、鑄錠爐是將硅料拉制為硅棒的核心設備。

2017年起,京運通著手拓展硅片業務,公司現有項目分別位于內蒙古烏海及四川樂山。其中,烏海一期5GW產能已經投產,二期10GW正處于建設過程中;四川樂山項目設計產能24GW,分兩期實施,總投資約70億元,其中,一期12GW項目已開工建設。

除了上市公司以外,不少非上市企業也正磨刀霍霍,1月18日,江蘇美科35GW大尺寸單晶硅片項目簽約;1月29日,高景太陽能50GW大尺寸單晶硅片項目開工奠基。

值得一提的是高景太陽能,該公司由業內技術團隊聯合珠海華發集團、IDG資本共同創立,規劃先進大尺寸硅片產能合計50GW。首期15GW項目計劃今年6月建成投產,預計9月達到滿產。二期15GW和三期20GW項目預計將分別于2022年、2023年陸續投產。

為何硅片賽道能夠吸引巨量的新興資本進入?一個關鍵點在于其超高的利潤率。江維向e公司記者表示,從目前的產業鏈價格情況來看,硅片的盈利水平遠高于電池片和組件,而且下游需求旺盛,站在去年底的時點,硅片產能還是比較緊的,這些條件都吸引了新玩家的布局。

以行業龍頭隆基股份2020半年報中披露的數據為例,從事硅棒、硅片制造和銷售業務的銀川隆基期內實現營業收入33.5億元,營業利潤為8.37億元,營業利潤率高達24.95%。相比之下,從事電池、組件制造和銷售的隆基樂葉同期營業利潤率僅為1.49%。

光伏新玩家各出奇招

新興資本關注的不僅僅是硅片賽道,在2030碳達峰、2060碳中和目標指引下,光伏全產業鏈迎來新的機遇期。根據國際能源署預測,全球光伏和風能在總發電量中的占比將從目前的7%提升至2040年的24%。其中,光伏發電增長迅速,將在可再生能源發電中占據主導地位。

最近,兩家上市公司通過股權收購跨界光伏的案例引起了市場的關注,分別是鈞達股份(002865)與星帥爾(002860)。

鈞達股份在2月19日公告稱,公司擬以1.5億元增資參股弘業新能源。鈞達股份稱,弘業新能源的第一大股東捷泰科技長期深耕于光伏行業,在國內市場上具有較高的品牌知名度和客戶的認可度,具備豐富、成熟的技術儲備以及廣泛的銷售渠道,目前在手訂單充足。

據悉,弘業新能源正在建設年產5GW高效太陽能大尺寸(182mm及以上尺寸)電池項目。該項目于2020年11月份正式開工建設,計劃2021年5月實現生產運行,項目建成后將形成年產5GW高效大尺寸(182mm及以上尺寸)電池的生產能力。

鈞達股份主營業務為汽車塑料內外飾件的研發、生產、銷售,涵蓋汽車儀表板、保險杠、門護板、裝配集成等。公司表示,2018年以來受到中美貿易摩擦、新能源補貼退坡、行業競爭態勢加劇等不利局面影響,公司主營業務近幾年持續下滑,業務發展面臨一定風險。

星帥爾(002860)則以3060萬元現金收購王春霞、黃山亙樂源企業管理合伙企業(有限合伙)持有的富樂新能源51%的股權。后者主要產品為光伏組件,年產能350MW,產品終端應用為集中式、分布式電站,加拿大HELIENE公司是富樂新能源的主要客戶。

目前,富樂新能源已完成工商變更,星帥爾直接持有51%股權。根據本次交易中約定的業績承諾,富樂新能源2021年度、2022年度、2023年度扣非凈利潤分別不低于800萬元、960萬元及1150 萬元,累計不低于2910萬元。

值得一提的是,星帥爾在2020年前三季度依然實現了30.02%的營收增幅,當期扣非凈利潤增長4.88%,扣非后的凈利率超過13%,公司的經營可謂十分穩健。或許是由于公司認為應用于家電領域的制冷壓縮機、溫度控制器產品存在市場天花板,才下決心實施轉型。

記者注意到,近日,聆達股份(300125)傍上了行業大佬協鑫控股,雙方擬在產品和資本維度展開合作。聆達股份曾多次嘗試轉型,意圖布局工業大麻及裸眼3D業務。但真正讓公司脫胎換骨的是去年10月對嘉悅新能源70%股權的收購,公司全面涉足光伏業務。

嘉悅新能源主要從事PERC單晶光伏電池的研發、采購、生產、銷售及服務,產品尺寸主要為158mm和166mm,一期產能已實現3GW。同時,準備逐步啟動二期項目,主要為產能5GW的TOPCon生產線,計劃于2021年上半年投產,目標客戶包括隆基、晶澳、晶科等。

在2020年度業績說明會上,聆達股份董事長兼總裁王正育表示,嘉悅新能源采用行業主流的PERC+SE生產工藝,一期產線全部量產滿產最大可達3GW規模;二期5GW高效電池片(TOPCon)生產項目可兼容大尺寸電池、多主柵技術,并預留下一代電池技術路線接口。

另外一家跨界光伏行業的上市公司是*ST海源(002529)。去年12月,*ST海源公告稱,公司擬在江蘇省高郵經濟開發區設立項目公司,投資建設10GW高效光伏電池和10GW高效組件生產項目,項目總投資約為105億元。

按照*ST海源的計劃,項目將分兩期實施,其中一期投資約60億元,建設10GW高效光伏電池項目;二期投資約45億元,建設10GW高效光伏組件項目。項目一期預計在2022年6月底前建設完成并試生產,并于2022年12月底前正式達產。

資料顯示,*ST海源是一家集研究開發、生產、銷售于一體的復合材料輕量化制品及新型智能機械裝備企業。此番跨界與公司控制權易主相關,去年7月,*ST海源控股股東變更為江西嘉維,實控人變更為甘勝泉,在這背后,又與昔日光伏霸主江西賽維有千絲萬縷的聯系。

在諸多新二線光伏企業中,山煤國際(600546)也頗具代表性,公司旗下異質結光伏電池項目正在按計劃有序推進中,項目合作方鈞石能源已實現25.2%的異質結電池量產效率。此外,億晶光電(600537)也正在推動旗下常州3GW高效電池、2GW高效組件的項目建設。

新二線玩家風險猶存

“光伏行業設備更新快、技術進步快的屬性決定了新進入者后發優勢比較明顯,因為技術路線可能兩三年就發生更迭,有的設備幾年時間就沒用了。大企業前期投入多,一旦遇到技術路線變化或尺寸變化,歷史投資就會成為負擔。相比之下,新進入者不會有太多歷史包袱。”

在談到光伏行業正吸引越來越多新興資本進入的情況時,一家江蘇地區的組件制造商向記者做出了上述回應。的確,以硅片為例,新進入者明顯地把握住了眼下尺寸更迭的契機。

硅片新勢力企業崛起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正如前述,在光伏產業鏈各環節中,硅片的毛利率是最高的;同時,原有的硅片供應商實施一體化發展策略,出現了與下游廠商直接爭利的情況,市場亟需獨立第三方硅片供應商,這也給了新勢力企業發展良機。

更重要背景在于,當前正處在光伏硅片向大尺寸演進的換擋期。過去主流的156硅片已基本淘汰殆盡,主流硅片制造商紛紛制定了向166、182或210等大尺寸硅片演進的技術方向。部分大企業由于設備原因只能做到182尺寸,但新進入者基本都可以實現210向下兼容。

對于硅片環節正發生的變化,江維也向記者表達了不同看法。他認為,硅片環節的技術是收斂的,單晶在未來較長時間內都將保持主流地位,尺寸之爭本質上并不是技術的變革,各家企業不太可能因為尺寸變化而實現明顯的彎道超車。

“與彎道超車恰恰相反的是,硅片環節目前大量新企業進入,也是看到了硅片環節未來技術格局較為穩定,新投產線不會在短期內被顛覆,投資風險較小。”江維說道。

去年下半年以來,硅料供應持續緊張。對于硅片新勢力企業來說,即使手握數百億元硅片訂單,如果沒有硅料的及時供應,產能的有效釋放將遭遇掣肘。

在這一情況下,相關企業也出現了分化,例如,今年以來,上機數控先后與新特能源、新疆大全簽訂了合計115億元的硅料長單,“硅片新貴”高景太陽能的行動更加犀利,先是與新特能源簽訂150億元長單,隨后又計劃向新疆大全采購4.59萬噸硅料。

在眾多硅片新勢力瘋狂鎖料的情況下,京運通卻顯得不那么突出,公司去年12月以來先后獲得了近170億元的硅片長單合同,但公司僅有一份與新特能源簽訂的規模并不大的長單。這種局面能否保障京運通生產經營的穩定性?對于這點疑問,江維認為,目前硅料雖供應偏緊,但仍處于緊平衡,硅料需求缺口不大;另外,若未來硅片市場生變,已簽訂的硅料長單可能會轉化為企業負擔。

記者注意到,對于新二線組件廠商來說,風險同樣存在。一個令人關注的現象是,在最近的多個組件產品招標項目中,二線企業在候選人中排名靠前,晶科、隆基等一線廠商卻無緣前五名。實際上,這種局面是二線組件廠商以低價投標換來的,且投標價可能已經低于成本線。

對于二線組件企業的低價搶標的做法,一線廠商人士并不認可。“二線企業報價低一方面可能有庫存因素,另一方面是二線企業不接單現金流就會斷,接單還能撐久一點。”至于二線企業是否意在通過拉低報價的做法搶份額,受訪人士向記者直言“搶不到”,并表示,“現在的成本按照(二線企業給出的)這個價格就是慢性自殺,(二線企業)慢慢就消失了。”

“新進入者肯定是會面臨一些風險的,首先,在目前利潤水平較高的情況下進入,當未來產品價格下降的時候,其成本控制能力能否達到行業領先水平是新玩家需要考慮的問題。”江維向記者表示,如果新玩家切入投資額較大的環節,企業融資能力是否足夠較為重要。此外,進入硅片這樣的環節,能否拿到足夠的生產設備也十分重要。

針對電池環節的新玩家,江維認為,由于電池片是光伏行業里技術變化最快的環節,所以一些企業希望能夠通過技術變革實現彎道超車,并且確實有一些新廠商在異質結或者TOPCon等下一代電池技術上提早進行了布局。“需要注意到,龍頭企業也在大力投入新技術的研發,其研發實力雄厚,新進入者想彎道超車也并不是很容易的事情。”

記者觀察:光伏新玩家“井噴式”投入 把準市場風向才能乘勢而上

面對新二線光伏企業“井噴式”的投入,多位業內人士在與記者交流時表示驚訝。“有些壓根沒聽過的企業也要投入大幾十億元搞光伏,不知道技術團隊是從哪里來的。”

光伏行業正處在技術快速迭代期,今年的主流變革仍然集中在大硅片環節;至于電池技術,業內預計下半年有望迎來TOPCon電池的量產窗口期。

回顧光伏發展史上歷次技術變革,都有行業龍頭傾覆,進而出現新的龍頭,多晶轉單晶的過程就是一個極好例證。也正因此,技術變革給了新玩家“上車”的機會,但新玩家面臨的第一個問題就是,到底應該投資現有成熟工藝,還是跨代布局并與一線廠商比拼下一代技術。

如果投資現有成熟工藝,雖然在規劃布局的時候行業還有不錯的利潤,工藝控制比較成熟,調研后的結果也顯示對項目前景有把握,但問題是,由于光伏行業變化快,現有成熟工藝實際上已經快要走到迭代的拐點了。等項目真正投產,可能已經過時,抑或超額利潤已被填平。

當然,新玩家也可能會說,我并不打算通過投資現有成熟工藝賺錢,只要在現有成熟工藝迭代前存活下來,就能積攢經驗,為布局下一代技術鋪路。這雖然不失為一種可行的辦法,但對于現有的光伏新玩家而言,很多都是上市公司,“鋪路期”的業績壓力恐怕不小。

如果新玩家直接跨過現有成熟工藝,通過布局下一代技術進入光伏市場。那么,在面對行業龍頭與市場新手時,誰又能保證新手在技術演進方面的積累要勝過龍頭企業呢?實際情況是,A股一家跨界轉型的上市公司從2019年著手布局異質結電池,但時至今日,廠房仍在建設中;而A股一家PERC電池龍頭,已經實現下一代TOPCon電池的小規模布局。

行業龍頭在技術變革階段的確面臨更大的成本沉沒風險,在這一點上,新進入的玩家在產能結構調整、市場需求變化時會擁有更好的靈活性。但只要龍頭企業把握好新舊技術的迭代節奏,控制好新舊技術的產能配比,仍舊有較大概率存活下來,甚至活得更好。也正因此,過往歷史上,真正能實現彎道超車的光伏新玩家還是少數。

“光伏新玩家最大的風險來自于對市場的研判,大家一股腦地去投入,都覺得市場好,但市場究竟怎么好可能也說不清楚。這個行業沒有核心競爭力還是比較難的,要么品牌好、要么技術好、要么資源整合能力強。”一位受訪人士想記者說道。

雖然還有很多障礙,但對于光伏市場的新玩家來說,機會同樣是巨大的,不僅僅來自于可能出現的巨頭被顛覆,也來自于光伏潛在的市場空間增長。事實上,一家位于江蘇的上市公司在轉型硅片的過程中已經小有成就,業內評價稱其硅片成本已經達到一線廠商水平。

值得注意的是,近日,工信部發文,提高了新建光伏電池、組件項目的轉換效率門檻,并對投資強度、智能制造及節能降耗等方面做出更高要求。此時,光伏新玩家應該更多地考慮,是否對光伏技術的演進有充分認知,人才、技術、資金儲備是否充足,一旦巨額投入未能取得預期回報又是否有應對預案?




責任編輯: 李穎

標簽:光伏行業,光伏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