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无码日韩AV无码网站,亚洲制服丝袜在线二区,一本到视频在线播放,国产足恋丝袜在线观看视频

關于我們 | English | 網站地圖

雷軍造車的超能力:有錢!

2021-03-31 09:06:33 虎嗅APP   作者: 孫鳴遠  

3月30日,“曠日持久”的小米發布會來到了第二天,而就在晚上發布會開始的前夕,網上突然傳出了“小米正式進軍造車行業”的消息,并且還得到了雷軍本人的官方確認。

2021年新年尹始,關于小米造車的各種消息層出不窮,但筆者在當時的文章(《小米造車,圖什么?》)中提到過:“無論怎么樣,小米要不要造車已經不取決于它自己,而是只要小米還想賺錢、還想繼續發展下去,小米就勢必要造車。”

具體的理由前面那篇文章中有,其主要原因就是小米占總營收59%的手機業務遇到瓶頸,和AIoT業務需要彌補“智能設備、智能辦公、智能家居”之后的生態最后一鏈:“智能出行”。

不過雖然小米要造車這事十有八九是肯定的,但是關于小米造車的細節還不清楚,所以筆者便耐心地聽完了全場發布會。

結果直到小米發布會的最后幾分鐘,雷軍才開始揭曉“小米進軍智能電動汽車行業”的故事,而筆者聽來聽去就只得知了一個雷軍造車的核心競爭力:有錢!

雷軍稱:“到2020年末,小米集團的現金余額達到1080億人民幣,所以進軍造車,我們虧得起。”

自2021年1月15日集團董事會提議研究電動汽車發展前景開始,到今天共75天里,小米進行了85場業內拜訪溝通、與200多位汽車行業資深人士進行深度交流、開展了4次管理層內部討論會,以及2次正式的董事會。

此外,雷軍還與多位身邊的朋友進行了交流,雖然也有朋友給出了反面的意見,但是更多的朋友給出的是支持的聲音;并且雷軍早在2013年就拜訪過馬斯克,并且對認為特斯拉能夠奪得當時市場的認可,有很大一部分是“智能”所帶來的。

所以盡管雷軍說在過去這段時間里,每天都會在想出100個進軍造車理由后,又想出100個不能進軍造車的念頭,最終是以下三個理由讓他下定決心進軍智能電動汽車行業:

而即便基于上述三點優勢,最終造車失敗,小米也有足夠的資金,虧得起這場挑戰。

說來也好玩,雷軍在進軍電動車這件事上,與其他人都不同;有的公司是“悶頭造車不說話,拿出產品再發布”,但雷軍選擇的卻是“啥都沒有,發布個決心”。

當然,雷軍相比于那些“啥都沒有,靠PPT拿錢”的公司,要強不少;而且雷軍敢于在發布會上只講決心和態度,背后是有原因的。

在小米集團發布的“智能電動汽車業務立項”的公告中,提到了三點核心要素:

注意,小米進軍智能電動車,無論出于對米粉的滿足,還是出于保證小米汽車的核心競爭力,該子公司由小米集團全資來做,就是最大的亮點。

 (小米的“第一臺車”,智能家居小米房車)

換句話說,在雷軍近些年投資過10家電動汽車公司后,他很清楚資金對于造車這件事的重要性,但同時他更明白,當資本摻入一家剛剛決心造車的企業后,意味著什么。

所以由雷軍帶隊的汽車業務,一方面依靠全資控制來實現雷軍對于智能電動汽車的發展把控,另一方面由充足的資金來完成小米汽車的初期設計和研發。

當然了,其實無論是100億人民幣,還是100億美元,對于汽車這個行業來說,都算不上什么;像戴森那樣的“富有”公司,在推行電動汽車試驗項目中砸了5億英鎊,什么都沒得到便最終草草收場。

李斌曾公開表示:“一個電動車企業從開始走到量產階段,至少需要200億人民幣。”

何小鵬也曾說:“曾經看別人做車覺得100億太夸張了,現在跳進來才覺得200億都不夠花。”

但顯然不同的是,新造車勢力是因為汽車是唯一業務,沒有其他現金流進來;戴森則是對于電動車的預期和設想過于理想化,距離太遠導致放棄。

但小米擁有源源不斷的現金流,以及對于智能化和AIoT原有的經驗和基礎,100億美元的預期其實已經足矣支撐小米在智能電動車業務上走一段時間了。

不過對于雷軍而言,進軍造車業務的決心很足、資本很夠,勇氣也撐得起他那句“這個決定意味著我們要做好全力沖刺至少5-10年的準備”;但小米造車依然邁不過去一個巨大門坎。

那就是品牌問題。

小米一直以來秉持的是“技術為本,性價比為綱”,在幾乎所有小米產品的發布會中,一定會有這樣一個環節:對比競品。熟悉的人都知道,小米一定會做到“同樣的價格,配置更高”,或者“同樣的配置,價格更低”,這個“金字招牌”是小米獲得米粉信賴的核心原因。

那么盡管電動汽車行業如今已經發展的相對成熟,小米可以在供應商中找到成熟且價格合適的方案,來提供例如三電等核心部件,但生產工廠的建設、汽車的其他方面,小米是既缺時間又缺經驗,想要模仿手機那樣利用絕對成熟的方案來通過優化壓低成本,其難度根本不是一個量級的。

這樣就會帶來一個核心的問題,如果小米做不到“性價比”,那么小米汽車如何獲取所謂米粉的青睞,以及小米這塊“金字招牌”;另外如果小米做到了“性價比”,接下來還會面臨某個友商已經遇到的問題,那就是品牌形象建立后,想要走從低到高的產品形態,面臨的阻力將會是巨大的。

換句話說,當小米這塊招牌,也就是最核心的競爭力不復存在,小米如何能獲得市場的認可;況且這還沒提到當小米汽車面世之時,市場上的產品已經能夠做到怎么樣的“物美價廉”,小米又如何凸顯自身的競爭力。

誠然,雷軍在最后關于汽車業務的講述中,筆者能看到他對這個挑戰的熱情和信心;不過市場的殘酷就是“錘子手機感動了千萬人,卻無法換來如期的銷量”,雷軍要想在小米集團迎來11年周年之時,邁出正確的一步,可能需要付出比前面這10年多幾倍的努力,才有可能實現。

“年輕人的第一臺電動車”,雷軍的路才剛剛開始。




責任編輯: 李穎

標簽:雷軍造車,小米造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