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三桶油”為代表的傳統能源巨頭,正在加速擁抱新能源。
4月17日,央視財經頻道播出《對話》特別節目——《碳中和倒計時:氫能之熱》。在特別節目中,中石化集團董事長、黨組書記張玉卓就明確提出了中石化的新能源規劃:2021年要建成運行100座加氫站,十四五期間要建成1000座,打造中國第一的氫能公司。
盡管沒有中石化那么高調,但是在中石油集團2021年工作會議上,董事長戴厚良也多次提到了綠色低碳發展以及新能源這幾個關鍵詞,要求“在綠色低碳轉型上見到新氣象……加快布局新能源、新材料、新業態”。
在新能源的布局上,作為“第三桶油”的中海油同樣不甘落后,不但在近日正式啟動了碳中和規劃目標,而且還為此成立了專項研究機構,展開碳達峰和碳中和頂層設計,研究制訂公司碳減排路線圖和碳中和目標方案。董事長汪東進表示,綠色低碳是中海油五大發展戰略之一。
“三桶油”來源
事實上,對于發展新能源,“三桶油”并不陌生,而且起步很早。
1950年成立了中國石油公司,公司及其直屬企業(六個采購供應站、兩個儲運站、四個職工學校和培訓中心、若干駐煉廠辦事處等)隸屬商業部。當時,它有兩塊牌子:作為部委機關,叫作商業部石油局;作為實體企業,叫做中國石油公司。各省、區、直轄市石油公司均屬地方,由歸屬地商業廳管理、轄制。
1983年7月,中國石油化工總公司成立,原來分屬石油部、化工部、紡織部管理的39個石油化工企業被劃歸總公司領導。
1988年8月,石油部撤銷,改組為中國石油天然氣總公司。
1998年,國務院決定實施石油石化戰略大重組,重組中國石油天然氣總公司,實現上下游、產供銷、內外貿一體化經營,這才有了“三桶油”。其中中石化成為中國最大的原油加工和煉制企業,成品油銷售渠道最為完善;中石油成為中國最大的陸上原油開采企業;中海油則在海上石油開采方面獨具優勢。
中海油:從海上風電領導者到追逐者
“三桶油”中,中海油開發新能源的時間最早,一度被稱為傳統企業轉型標桿。2006年底,中海油專門成立了中海油新能源投資有限責任公司(簡稱“海油新能源”),積極在全國范圍內攻城略地。
海油新能源主要包括風電、煤制氣、動力電池、生物質能、太陽能及氫能等業務,被中海油列為其六大業務板塊之一。尤其是海上風電領域,更被列為中海油未來30年的重點投入領域。
2007年,中海油與山東威海簽訂了總投資210億元的海上風電開發協議;2008年,在渤海灣建成并網了中國海上風電的第一臺風機;2009年,面對中海油獨有的海上對外合作專營權被打破的局面,時任董事長傅成玉進一步加快了新能源業務的開發。在上海、威海等地投標海上風電,與中國普天合資成立普天海油新能源動力有限公司,專門運營電動汽車能源供給網絡,又斥資收購電動汽車動力電池企業——天津力神股權,總投資多達百億元。
盡管布局超前,但是當時新能源領域并沒有可以實現的盈利環境,不論政策法律環境還是硬件設施都不具備合適的投資環境,海油新能源除了2012年盈利外,其他年份均處于虧損狀態。超低的新能源設備招標價格讓中海油無利可圖,而已開工的風電項目也因遭遇電網配套跟不上等問題而被迫“棄風”。
2011年4月王宜林接手掌門人后,中海油開始放緩對新能源領域的投資。2012年后,再也不見中海油大會小會講新能源公司的重要性,而且逐步暫停了這方面的投資。2014年,除了兩處煤制氣項目外,其他新能源項目均將被中海油剝離,海油新能源隨之解散。
四年之后,隨著新能源業務的爆發式增長,當初關掉的新能源業務正式重啟。
2018年11月,中海油集團正式通過進入海上風電產業的戰略決策,并明確由中海石油(中國)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牽頭海上風電業務。
2019年年初,中海油公布2019年經營策略和發展計劃時提到,將積極探索海上風電業務。
2019年7月,中海油旗下公司中海油融風能源有限公司在上海正式揭牌成立,該公司經營范圍包括風力發電、太陽能發電項目的開發、建設及經營管理等。
2020年1月,中海油首席執行官徐可強公開表示,中海油要逐步探索風電業務,每年會拿出3%-5%左右的投資額用于獲取風電資源,為中海油未來轉型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2020年9月15日,中海油首個海上風力發電項目——江蘇竹根沙(H2#)項目并網發電。該項目規劃裝機容量300兆瓦。
2021年2月4日,在中海油新年戰略展望新聞發布會上,中海油明確:要加大清潔能源的轉型力度,計劃每年在新能源領域投入約5%的資本開支,2021年的資本支出預算總額為人民幣900-1000億元。在此次發布會上,中海油介紹,公司第二個海上風電項目已于 2020年4月獲得開發權。該項目位于廣東汕頭,總裝機容量為100萬千瓦,目前正在進行前期準備工作。
盡管中海油加大了在海上風電板塊的投資力度,可惜有些發力過晚。如今的海上風電,高補貼紅利期已過,大部分利好資源已被中廣核、三峽集團、國電投等海上風電開發的佼佼者所占據,中海油能否在競爭激烈的海上風電領域搶占到重要席位,目前來看還尚存疑問。
中石化:打造世界領先的潔凈能源化工公司
在中海油首次成立新能源公司三年后,中石化開始布局轉型,建設綜合能源補給系統,該系統前期主要傾向于石油和天然氣。
2015年,隨著電動汽車、氫燃料電池車的快速發展,中石化對新能源汽車越來越關注,其綜合能源補給系統也開始傾向于電氣化。該年7月,中國石化北京石油公司與北汽新能源公司簽訂戰略合作協議,根據協議,中石化將根據電動汽車推廣進程進行充換電站的配套建設,全力打造北京市充換電站群,不斷完善充換電站的配套設施,提供形式多樣的充換電結算方式。同時利用加油站網絡,為北汽新能源提供展示平臺,提供新車銷售、維修、保養等服務。
2018年,中石化進一步加碼新能源,做了三年和十年規劃,并于當年7月在雄安與中國石化股份公司聯合出資100億元設立中國石化資本公司,主要投資新能源、新材料、節能環保及智能制造等戰略性新興產業。
2019年9月,中國石化資本公司與國內知名氫燃料電池系統供應商——上海重塑開展戰略合作,依托現有3萬座加油站的網絡優勢,積極布局氫能產業鏈。
2020年8月,中國石化資本公司宣布,投資入股亞瑪頓集團全資子公司鳳陽硅谷智能有限公司,雙方將攜手布局超薄光伏及光電顯示特種玻璃產業鏈。
2020年12月8日,中國石化宣布,旗下勝利油田1MW分布式光伏項目建設完成。同日,中國石化董事長張玉卓還率隊到訪太陽能單晶硅棒和硅片制造商隆基股份。
時間進入到2021年,中國石化在新能源領域更加活躍,這與中石化的“十四五規劃”有關。
據了解,“十四五”期間,中國石化將加快發展以氫能為核心的新能源業務,在氫能交通和氫基煉化兩大領域大力推進氫能全產業鏈快速發展,擬規劃布局1000座加氫站或油氫合建站、7000座分布式光伏發電站點。
1月7日,中石化邀請協鑫集團、天合光能、隆基集團、中環電子等4家新能源企業,共同召開新能源產業發展視頻對話會,就新能源產業發展現狀及未來趨勢展開深入探討。具體包括:合作建設大型集中式光伏發電、制氫、運氫、加氫設施,加大電池材料方面的技術攻關力度,合作推進光伏、氫能等新能源項目的落地,推動風光氫一體化分布式能源示范工程建設。
視頻會后不久,中石化宣布,投資入股常州百佳年代薄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全面布局光伏發電新材料領域。
1月26日,國網湖南電動汽車公司與中石化湖南分公司在長沙簽約,雙方決定按50:50比例合資組建瀟湘新科技有限責任公司,這是國家電網和中石化系統成立的首家合資公司。該公司建設和經營管理充電站、光伏發電站、電動汽車銷售、綜合能源業務及電商平臺合作,以高質量發展打造清潔低碳綜合能源供應新場景。
4月13日,中石化與隆基綠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隆基股份)在中國石化總部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未來雙方將以國家“2030年前碳達峰、2060年前碳中和”目標為指引,發揮各自優勢,通過全方位協同,在分布式光伏、光伏+綠氫、化工材料等多領域形成深度的合作關系,共同開拓清潔能源應用市場。
4月15日,中石化官方宣布,與奧動新能源、蔚來汽車簽訂戰略合作協議,計劃到2025年共建充換電站5000座。戰略協議簽約當天,蔚來與中石化合作的首個換電站——中石化朝英站在北京正式落成并投入運營。
在新能源的賽道上,中石化的野心遠不止于此,在4月17日的央視《對話》欄目中,張玉卓表示,未來的中石化,將被打造成世界領先的潔凈能源化工公司。
中石油:將新能源業務與傳統業務并列
與中海油、中石化不同,在發展新能源的態度上,中石油一直相對謹慎。
中石油與新能源的第一次接觸,最早可追溯到2010年。當年,中石油審議通過的新能源業務發展規劃和生物能源業務發展規劃中明確,要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重點發展與主營業務相近的煤層氣、燃料乙醇和油砂等新能源。
“這三種業務都是我們所熟悉的,與現有主業比較相近的業務,我們不會一哄而上盲目追逐新能源,做自己不熟悉的業務。”中石油相關負責人當時對媒體這樣說。
可能正是這樣審慎的態度,此后關于中石油在新能源領域開拓的新聞很少,最有影響力的一次是2016年初,中石油與一汽集團簽署了關于共同研發互聯網汽車和新能源汽車的合作協議。不過,簽約之后,該合作并沒有更多下文。
這種情況,直到2020年才有了明顯改觀。在當年3月份舉行的業績發布會上,中國石油董事長戴厚良表示,公司一直在關注新能源的發展,也一直組織專項工作組跟蹤太陽能發電、風能、地熱、氫能等技術的進展情況。今年,公司將進一步加大光伏發電和風能的規模,也將進行全面的布局。
雙碳”目標提出后,特別是進入到2021年,中石油的戰略資源開始越來越多向新能源傾斜。
1月25日,中石油召開2021年工作會議。戴厚良在會議上指出,2021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新的一年要有新氣象。特別提到要在綠色低碳轉型上見到新氣象,在做好頂層設計、綠色產業布局、節能減排上下功夫,制定綠色低碳產業發展規劃,積極穩妥地布局發展新能源業務,加快綠色清潔替代。
工作會議兩周后的2月5日,中石油與國家電投在京簽署戰略合作協議。根據協議,雙方將在新能源及電能綜合替代、能源產品互供、科技創新、高端智庫建設、國際合作、資本與金融等重點領域,充分發揮各自在產業、技術、市場、資本等方面的優勢,建立戰略合作伙伴關系。
2月17日,戴厚良接受央視新春特別節目《開局之年訪央企》專訪時,明確表示中石油從發展戰略上進行了完善和調整,把綠色低碳納入了五大發展戰略之一。希望中石油到“十四五”末,化石能源和低碳、零碳能源的發展格局初步形成,到2050年左右基本達到近零排放的目標。
3月29日,中石油召開新能源新材料事業發展領導小組會議,聽取新能源新業務發展情況匯報,安排部署相關重點工作。戴厚良強調,要推動新能源業務與油氣業務的協同發展,著力構建多能互補新格局。
匯報會一周后的4月8日,中石油在京召開總部組織體系優化調整部署動員會,決定對內部職能部門和業務板塊進行調整,組建“油氣和新能源”、“煉化銷售和新材料”、“支持和服務”、“資本和金融”四大業務板塊。這是中國石油歷史上,首次將新能源業務提升為第一大業務板塊。
對于傳統石油公司進軍新能源,中國石油大學(北京)油氣政策與法律研究中心主任陳守海認為,是個好事情。“首先,碳達峰和碳中和目標是國家戰略,也是我們對全世界作出的承諾,石油央企是國家的主力部隊,需要去進行戰略部署。另外,從行業發展角度講,傳統能源戰略轉型是大勢所趨,大型石油公司也必須這樣做。”
“總的來講,石油時代總會過去,它只是一個歷史的產物,但在可以預見的時間內,新能源進行完全替代是不太可能的,石油行業的生命周期還是有的。”陳守海表示,“主力部隊還是要把石油的陣地堅守住,一方面要發展新能源、推動轉型;另一方面仍要加大油氣資源勘探開發力度,保障能源安全。”
責任編輯: 李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