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无码日韩AV无码网站,亚洲制服丝袜在线二区,一本到视频在线播放,国产足恋丝袜在线观看视频

關于我們 | English | 網站地圖

海上風電爭奪戰升級

2010-07-13 08:22:49 新聞晨報

7月以來,上海海上風電建設提速,我國海上風電的第一個大型試點項目――上海東海大橋100兆瓦海上風電場并網發電, 34臺風機隨風而動,十分壯觀;與此同時,上海電氣研制的國內首個3.6兆瓦海上風機下線,風輪直徑達到116米;作為民營企業代表的上海萬德風電公司,其兩臺兆瓦級直驅式永磁風機不久前也在奉賢近海風場并網發電。這一切都表明,上海海上風電建設和海上風機設備制造正進入快速發展期。

此時,放眼全國,海上風電產業的爭奪大戰更是如火如荼:國家海上風電特許權招標項目啟動,首批項目規模龐大,各大電力公司和設備制造商 “摩拳擦掌”,已經被定性為 “產能過剩”的風電設備行業,正在準備迎來海上風電的又一高潮,開始從陸上到海上的 “第二次出征”。

首批招標項目引來爭食

今年,國家能源局強化海上風電開發管理。 4月,海上風電特許權招標項目啟動,國家能源局向遼寧、上海、山東、江蘇等11個省份有關部門下發了通知,要求各地申報海上風電特許權招標項目,按照 “先試點、后擴大”原則建設,根據風能資源、海域環境、電力送出和技術能力等條件統籌確定項目規模。

目前已經確定的首輪招標項目集中在江蘇,分別是江蘇濱海、射陽兩個近海風電項目,各裝機30萬千瓦;大豐和東臺兩個潮間帶項目,各20萬千瓦,其規模遠遠超過一般的陸上風電項目,招標工作將于9月結束, 4年內完成全部項目的開發建設工作。

無疑,首批招標項目成為各個風電設備企業眼中的“肥肉”,但同時,國家也公布了 “爭食者”的資格。工信部于3月26日發布的 《風電設備制造行業準入標準》征求意見稿要求,海上風電機組生產企業必須具備生產單機容量2.5兆瓦以上、年產量100萬千瓦以上的能力,并要求有一臺海上風機的運行業績,目前達到此標準的風機制造企業為數不多。

近期,東海大橋海上風電項目將進行二期擴建的消息,得到有關部門的證實。在擴建項目中,除了建設普通的風力發電場外,有關部門也正在研究建造實驗風場,用于試驗目前國內主流的、最高端的風電技術,其中包括世界上單機容量最大的風力發電組等。

對于上海電氣來說,如果其自主研發的3.6兆瓦大容量風機能夠成功在試驗風場如期并網發電,那么它拿到東海大橋二期項目把握將大大提升。如果不能,無論是特許權招標還是東海大橋二期,其勝出的幾率將大打折扣。 3.6兆瓦風機這個培育了兩年的 “孩子”,如今被寄予了很大的期待,宛如父母的心情,對于3.6兆瓦風機下線之后的成功運行,上海電氣風電公司董事長祈新平滿滿的期待之中又摻雜了擔憂。

同樣,對于上海風電設備中民營企業的領頭者――萬德風電而言,也準備在未來海上風電市場能分一杯羹,它們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直驅永磁技術,能夠讓風機具有很好的低風速發電能力,也適合在潮間帶和海上使用,但資金和規模將成為它們的發展瓶頸。 “海上風電的爭奪需要大量的資金支持,我們準備與國家大型電力公司全面合作,取得積極進展”,萬德風電總裁李勇對于前景充滿信心。

行業龍頭競爭優勢凸顯

其實,無論是上海電氣和萬德風電,作為上海國有企業和民營企業的風電設備制造商代表,在整個中國風電界都是 “后來者”,這也注定它們在海上風電領域的前進道路上將面臨著激烈的競爭。 “這是一次行業的洗牌,規則就是強者留存,弱者將被淘汰”,祁新平表示。

去年,我國繼續在國際風電產業中扮演火車頭的角色,連續四年裝機容量增加一倍。按全球總的已裝機容量計算,我國已經超過德國,成為世界第二。在這股風電開發浪潮中,國內風電企業近年都得到了長足的發展。 2004年,中國僅有6家風力渦輪機制造商, 2009年,這一數字已提高到80家以上。其中國有和國有控股企業29家,民營企業23家,合資企業8家,外商獨資企業10家。葉片生產企業達50余家;塔筒生產企業則有近100家。

一批行業巨頭也漸漸浮出水面,華銳風電、金風科技、湘電風能、東方電氣都已成為行業龍頭,這些企業大部分掌握有海上風電技術設備核心技術。 2009年,華銳風電、金風科技和東方電氣繼續保持市場前三的位置,三家企業合計新增裝機825.2萬千瓦,占全國新增市場的59.7%,拿下市場半壁江山。但伴隨著風電產業高速增長,整機產業鏈也迅速膨脹,陸上風電競爭到達白熱化,兆瓦級風電單位價格也在持續下滑。

相比較陸上風電的激烈競爭程度,海上風電的進入門檻要更高,上網電價更高,可承受較高的設備成本,這一認知,讓陸上風電設備商削尖腦袋擠進海上風電的 “競技場”。

據悉,國電龍源電力、華能新能源、中廣核風力發電有限公司、神華集團下屬的國華能源投資有限公司等,都已明確表示了要參與海上風電特許權招標。風電設備企業中,華銳風電、金風科技等企業也蠢蠢欲動,希望能夠與電力公司捆綁,為項目提供設備。分析人士指出,在大容量風機研發制造中有所成就的設備公司,將在此輪海上風電開發浪潮中勝出。 “海上風電對風機性能要求高,將導致大多數缺乏自主研發、依靠價格戰獲得市場的風機企業被排除在外,具有強大研發實力和海上風電運行經驗的風電設備商擁有絕對優勢”。專家預測,此次特許權招標的 “繡球”很可能拋向龍頭企業,包括金風科技、湘電股份、華銳風電、東方電氣、上海電氣、長征電器等。值得注意的是,攜成熟經驗技術和大容量風機穩步進駐中國市場的丹麥維斯塔斯和德國西門子也將分得一杯羹。

“燒錢行業”有種種擔憂

競爭激烈的同時,對于我國海上風電的發展規劃,業內依然存在不同聲音。

專家認為,我國海上風電要實現規模化發展,還存在種種難點,我國近海域70%以上都是軟黏土和粉砂等軟弱基地,承載力低,在風暴作用下很容易弱化或沖刷;臺風等極端海況的威脅一直存在,近海淺灘環境十分脆弱。從2005年我國海上風電大規模開發以來,風電并網難成為一個棘手的攔路虎。針對海上環境帶來的種種不便,我國企業將海上風電基礎結構大部分建造工作在陸上完成,海上進行快速安裝,運輸和安裝實現一體化。

此外,人們對這個 “燒錢行業”還是有種種擔憂。首當其沖的便是風力發電的高成本。當前,風電投入很大,回報期長;風力發電的成本仍然大于火力發電。火電發電每千瓦時的成本已近在0.4元以下,而風力發電每千瓦時的成本卻在0.51―0.61元之間。海上風電的成本更高,以上海東海大橋一期項目為例,每千瓦時上網電價達到0.978元。這一成本差令很多人對風電行業的發展產生疑慮。

對此,祁新平表示,未來,風電和火電的成本會逐漸接近。 “由于煤炭價格的提升、對環境的影響和后期處理成本,火力發電的綜合成本將越來越高;而風力發電的‘燃料’是零成本且取之不盡的風能,隨著風電技術的日趨成熟,風電規模的不斷擴大,成本正在下降,風電和火電的價格將日趨接近。”

目前,各地海上風電開發熱潮正不斷升溫,為了避免各地規劃出現急進等問題,今年初,國家兩部門出臺了《海上風電開發建設管理暫行辦法》,加強國家層面對海上風電發展的規劃。相關人士透露,該 《管理暫行辦法》還將進一步完善細化。

有專家指出,我國海上風電的開發,可以參考中海油公司成立的初衷,由一個專門的國有公司來組織運作,由其來統籌和負責實施開發的各個環節,針對其遇到的問題和要求,由政府來提供政策支持,但似乎這樣的建議并不能得到電力公司和風電設備企業的支持, “這容易造成壟斷,或許會給整個行業套上枷鎖”,一些業內人士如此表示。
 




責任編輯: 中國能源網

標簽:風電 海上風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