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拉起新能源汽車神話的特斯拉,經歷女車主車頂維權之后,在中國的口碑跌入谷底,造車新勢力們趁機搶奪市場,而在歐洲特斯拉的地位正在遭遇傳統車企挑戰,大眾新能源車已經力壓特斯拉登上銷量第一的寶座。
特斯拉的滑鐵盧比想象中來得更快。
全球電動車銷量研究機構EV Sales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4月,特斯拉在歐洲的銷量已經滑出了前20名,最走量的車型Model 3只交付了1244輛,相比3月的28184輛,下跌超過9成。
在中國,特斯拉的表現同樣低迷,乘聯會數據顯示,特斯拉4月銷量僅為25845輛(包含出口銷量和本土銷量),相比3月下降了27%。瑞信的一份報告顯示,2021年3月到4月,特斯拉在中國市場的占有率從19%下降到了8%。
面對質疑,特斯拉官方給出的理由是:“因為上海超級工廠Model Y生產線曾在4月份停產兩周以升級產線設備,銷量也因此產生波動。”
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的產品不僅供應國內市場,還出口到歐洲,停產導致銷量下跌,聽起來似乎有幾分道理。但特斯拉最暢銷的車型并不是Model Y,而是Model 3,Model Y帶來的影響相對有限。歐洲和中國之外,在特斯拉的大本營北美市場,其4月的銷售同樣出現了環比16.23%的大幅下滑。
多個市場“敗退”,使得特斯拉4月在全球的銷量環比減少了43.44%。
更嚴重的是,這樣的大幅下滑并不是4月的特例。據報道,5月,特斯拉在中國市場的訂單環比接近腰斬——訂單從4月份的18000輛,下滑到5月份的9800輛。而作為美國之后的第二大市場,中國市場幾乎占據了特斯拉營收的3成。
2021年1月25日,特斯拉曾登上900.40美元/股的歷史最高價,此后一路穩定下跌,目前股價定格在617美元/股左右,相比巔峰的8670億美元市值減少超3成,市值削去近2700億美元,約1.7萬億元人民幣。
特斯拉走下神壇了嗎?
1、傳統車企搶回市場
馬斯克曾喊話,未來傳統車企將不復存在。然而,特斯拉想要顛覆的對象,如今正在成為特斯拉的麻煩。隨著傳統車企紛紛向電動化轉型,蠶食特斯拉電動車市場份額的,也正是回過神來的傳統車企們。
從歐洲4月的電動車銷量數據來看,最亮眼的莫過于大眾,共有5款車型躋身榜單前20。其中,大眾ID.4和大眾ID.3更是以7565輛和5941輛的銷量占據榜單的前兩位。
值得一提的是,大眾ID.4今年3月才開始在歐洲批量交付,當月銷量便沖進了前五。除了平價車型,大眾旗下豪華車型奧迪e-tron也穩壓特斯拉的Model S和Model X,躋身榜單前20。
在今年3月的一次媒體溝通會上,大眾表示,2021年將推出多款新能源車型,目標是達到新能源汽車100萬輛的銷量。相比之下,2020年大眾新能源汽車(包括純電動汽車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的銷量還只有42.21萬輛。
年初,大眾集團CEO Herbert Diess入駐推特的首條推文就扛上了特斯拉:“我來這里是為了與大眾集團共同產生一些影響力。當然,也是為了贏取馬斯克的一些市場份額。畢竟,我們的ID.3和e-tron已在歐洲取得了一些成績。”
多點開花的勢頭,讓大眾的目標似乎已不再遙遠。
和大眾一樣,福特同樣是這份榜單的“贏家”,旗下車型Ford PHEV位列第三。5月,福特汽車剛剛公布了“Ford+”發展計劃,在電動汽車領域投入300億美元,并打算到2030年占有全球純電動車銷量的40%。同月,福特電動車銷量大增184%。
除了大眾和福特,德國的兩大巨頭戴姆勒和寶馬,分別也有3款和2款車型擠入榜單前20,并且銷量都超過了2500輛。
而在國內市場,特斯拉的江湖地位同樣受到了挑戰。根據乘聯會數據,2021年4月,新能源汽車銷量排名前三的車企分別是上汽通用五菱、比亞迪以及長城汽車,特斯拉只排在第四。3月份,特斯拉的銷量還排在第一。
Model 3相對乏力的表現拖累了特斯拉的成績。單車銷量來看,特斯拉Model 3憑借6264輛的銷量屈居第二,遠遠落后于五菱宏光MINI EV的26592輛。
五菱宏光MINI EV的勝利很大程度上是得益于其價格優勢,相比之下,比亞迪漢EV、埃安Aion S等車型的崛起則能說明更多問題,這兩款產品在4月的銷量都超過了5000輛,距離特斯拉Model 3并不遙遠。
憑借強大的供應鏈體系、雄厚的資金儲備、在整車制造的多年經驗,以及和互聯網巨頭的合縱連橫,傳統車企們的轉身比預期中更快。
2、新勢力火上澆油
傳統車企追趕之外,特斯拉的“學徒”們也在挑戰帶頭大哥的地位。
2014年4月22日,在北京酒仙橋恒通商務園,馬斯克向國內首批8位Model S車主交付了鑰匙,理想汽車創始人李想就是其中之一。
這款車甚至直接影響了李想造車的想法:“這輛車除了讓我體驗到全世界最好的電動車,更在我選擇電動車作為第三次創業的心智準備上,提供了落井下石般的重要的砝碼。”
何小鵬同樣深受特斯拉影響。在聽說特斯拉對外開放所有專利后不久,他就和夏珩、何濤、楊春雷一起創立了小鵬汽車,后來干脆辭職all in。
雷軍也是特斯拉的粉絲。
“如果你沒見過,沒開過Tesla汽車,你確實很難有一個直觀的想象,這輛全智能的車有多酷。”
2013年10月,在硅谷和馬斯克見面后,雷軍曾寫下長文并如此感慨。隨后,他還訂購了兩輛特斯拉,一輛給自己,一輛給昔日UC時期的老搭檔俞永福。
2021年初,國內的新能源汽車行業再一次迎來集中爆發,除了小米,百度、滴滴、OPPO等公司也加入了造車行列。隨著時間的推移,這個名單還在變得越來越長,所有人都想分一杯羹。
此前談及競爭對手時,馬斯克曾虛心表示,特斯拉最具有競爭力的對手,可能會是一家中國公司。“蔚小理”經歷低谷后,量產逐漸攀升,已經是新能源汽車銷量前十的常客。
乘聯會數據顯示,特斯拉銷量僅為25845輛(包含出口銷量和本土銷量),相比3月下降了27%。再扣除1.4萬輛左右的出口銷量后,特斯拉的本土銷量只有11671輛——蔚來以7102輛的銷量排名第7,是造車新勢力中最接近的一家。
從具體車型來看,Model 3上險銷量首次跌破了1萬輛,只有6431輛,環比下跌超過7成;另一款車型Mode Y的月上險量下跌也超過了4成,只有5520輛。在國產新勢力中,表現最好的車型是理想ONE,4月一共賣出了5539輛,超過Mode Y,接近Model 3。
5月的成績讓特斯拉挽回了一些市場老大的顏面。
乘聯會剛剛公布的數據顯示,特斯拉中國5月的交付量重破3萬大關,達到33463輛(包含出口銷量和本土銷量),但這并不能完全消除特斯拉的隱憂。
The Information消息稱,5月,特斯拉在中國市場的訂單環比接近腰斬,從4月份的18000輛下滑到9800輛。考慮到特斯拉3周左右的交付時間,訂單減少帶來的影響也將往后順延。特斯拉5月的反彈,更多是得益于手里此前囤積的訂單。
特斯拉過去吃下的蛋糕,如今正在一點一點被身后的新勢力們分食。
3、活在爭議中
2019年,一輛蔚來汽車因系統升級在長安街趴窩一個多小時,上了熱搜。2020年,理想承認理想ONE存在設計缺陷,導致前懸架容易斷裂,隨后對10469輛理想ONE進行了召回。
小鵬、威馬也都曾有過起火傳聞。
對于一家車企來說,發生事故在所難免,特別是造車新勢力們量產交付的時間普遍都不長,屬于摸著石頭過河的階段。然而,很少有車企像特斯拉這樣,在短時間內曝出大量引發爭議的新聞。
5月30日,一位特斯拉車主遭遇了無法打開車門的窘境。車主表示,由于天氣炎熱,被困十多分鐘后車內溫度就變得很高,“基本接近窒息”。最后是路過的出租車司機發現他在錘窗呼救,幾個人才砸碎玻璃將他救出。
最讓特斯拉“出圈”的,是一出“車頂維權”的鬧劇。
4月19日,上海車展開幕日,一位女車主身穿印有“剎車失靈”字樣的T恤跳上了特斯拉車頂,高喊“特斯拉剎車失靈”,現場維權。隨后這位女車主被現場工作人員制止并抬走。
事實上,早在今年的3月9日,這位女車主就曾在鄭州車展時進行了一次維權。維權的起因是,今年2月,該女車主的父親在駕駛特斯拉Model 3時因“剎車失靈”發生了交通事故,而這輛車正是她在2019年購買的。
短時間內,特斯拉剎車失靈的新聞接連不斷。與沸騰的輿論相比,特斯拉的態度卻又相當冷淡。特斯拉副總裁陶琳第一時間向媒體公開表示,“沒有辦法妥協”,甚至指責該女車主“背后應該是有(人)的”。
不少人也因此給特斯拉貼上了傲慢的標簽。
其實就在今年2月,馬斯克自己都表示,購買特斯拉汽車要么在一開始,要么就在生產量穩定后,“在爬坡量產階段,特斯拉很難保證所有細節都不出問題”。變相承認了特斯拉的質量問題。
不單是質量,特斯拉國產化以來,圍繞它的爭議就沒有停止過。
隨著規模效應的逐漸放大以及供應鏈本地化程度越來越高,特斯拉的價格也一路跳水。2019年5月,特斯拉首次公布了Model 3國產版的價格,32.8萬元起,加上標配的Autopilot,價格為35.58萬元。
用戶蜂擁購買,沒人想到,特斯拉隨后便開啟了降價表演。多次降價后,特斯拉 Model 3從35.58萬元的價格最低下降到了24.99萬元。
頻繁降價招致了老用戶的不滿。“等等再買,馬上又降價了!”“現在買,你怎么知道下個月不降價?”
今年1月,同樣的降價手段又用在了國產Model Y以及新版Model 3上,最大降價幅度超過16萬元。
新用戶高興,老用戶哭了。
頻繁的調價終究也只能帶來短期效果,價格紅利過后,特斯拉終究要接受近期銷量暴跌的事實。年初特斯拉降價的時候,李斌就曾吐槽,特斯拉降價不是真的降價,是本來就只值這么多。
外部的沖擊,內部的不順,特斯拉的問題還不只這些。
特斯拉財報顯示,2020年,特斯拉首次實現了全年盈利,但很大程度是得益于“碳排放額度”帶來的收益。過去五年,這部分收入總共為特斯拉貢獻了33億美元,2020年,這部分收入更是將近16億美元,遠超7.21億美元的凈利潤。
也就是說,沒了這部分收入的特斯拉,其實是虧損的。
在本來就不太順利的歐洲市場,為解決產能問題的德國工廠,目前正遭受環保人士、工會等多方面的阻力,而且由于在施工過程中可能違反勞動法,該項目還將受到審查。
流年不利的特斯拉,離走下神壇還有多遠?
責任編輯: 李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