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陸上風電正式平價后,海上風電也將在2022年正式退出國補,在面臨降本壓力的同時,風電還將面臨一個更大的難題。
眾所周知,陸上風機壽命通常在20年左右,在我國風電的“搖籃地”三北地區,由于開發較早,技術迭代速度加快,目前已有大量老舊風電機組在發電效率、穩定性方面存在運行問題。相關數據顯示,2025年我國預計將有超過1000萬千瓦風機到達“壽命”終點。它們面臨著三種命運,一是全部拆除換新;二是機組技改、系統升級;三是風機退役。
機組退役是必然,但退下來的葉片、塔筒等“廢品”又應如何處理?尤其是風電葉片為纖維增強樹脂復合材料,輕質高強,但其化學過程不能逆向,一旦固化成型后,無法返回原來的材料基體屬性,且不經過新的工藝處理無法降解。目前通用的處理方式有三類:堆放、掩埋和回用,堆放占用空間,而填埋的方式處理退役葉片也必將逐漸退出歷史舞臺。
·風機退役亟需規范補位
2025年之后,國內將迎來首批集中退役的陸上老舊風機,需要相關主體未雨綢繆,提前明確退役風機處理等問題。
從風電葉片來看,據行業數據顯示,2018年我國風電葉片約有3456噸退役;到2025年,退役葉片將達8112噸;2025年之后,我國將迎來一大波風電葉片報廢潮,退役葉片總量更是將迅猛增長,2028年退役總量將達412784噸,2029年更是高達約715664噸。這在當前環保高壓政策下,是一項亟待解決的難題。
政府部門和行業也逐漸意識到了這一重要性,已開展行動。5月22日,行業首次召開了“風力發電葉片回收技術推廣及產業發展模式研討會”;7月27日,由業內整機、葉片、認證企業聯合發起的風電葉片綠色回收與應用聯合體正式成立,聯合體一方面通過制定葉片及玻璃鋼制品與退役回收相關工作環節的評價標準,實現葉片退役回收與各項現行工作的規范對接,為葉片再利用和回收提供支持和動力;另一方面將成立合作工作組,在專項資金的支持下進行技術攻關與項目示范,推動產業技術升級進步。
據悉,7月初,國家能源局組織召開了風電機組退役和更新管理政策座談會,研究解決風機退役機制等問題。會上,五大發電均把提前退役作為了老舊風場改造的核心。“每日風電”消息稱,《風電機組更新、技改、退役管理試行辦法》初稿已經發往各相關企業進行討論完善,相信在市場的需求驅動下,會很快發布實施。
此前,甘肅省《關于培育壯大新能源產業鏈的意見》也指出要啟動老舊風機退役更新換代應用,開展風機葉片回收再利用循環試點。
·風機大型化 加大回收難度
作為早期退役風機主要市場的“三北”地區,陸上風電已步入4.0MW時代。2021年6月22日,東方風電自研5.5S-172型永磁直驅風力發電機組成功投運,也標志著我國陸上風電正式步入6MW時代。此外,各大整機商紛紛研發10+MW海上風機,大兆瓦風機是未來大勢所趨。
2000年至2018年中國新增和累計裝機的風電機組平均功率
2018 年中國不同功率風電機組新增裝機容量比例
在風機大型化趨勢下,葉片越來越長、塔筒越來越高、單機越來越大...葉片輪轂的重量以及總體占比同步上升,而風電葉片及相關玻璃鋼制品是機組及配套設施中最難回收處理的部分,這就進一步增加了回收難度。
大兆瓦風機公認是平價時代降本增效的有效途徑,伴隨著葉片及玻璃鋼制品的回收再利用重要性逐漸凸顯,這也是關系到風電行業能否長遠發展的亟需解決的問題。
· 破局之路——“零廢風機”
自2018年來,風電建設與環境保護的沖突頻發,隨著風電環保政策壓力的增大,葉片及風電固廢如何無害化處理、循環利用更加值得研究。
業內風電整機龍頭創新性的提出了“零廢風機”這一新的研發方向。7月21日,西門子歌美颯宣布了可持續發展愿景戰略目標:到 2040年銷售風電機組實現100%可回收,到2030年葉片實現可完全回收,并承諾提前10年(2040年)實現凈零排放,包括其供應鏈的排放。
其實,早在2020年1月,全球風機制造巨頭維斯塔斯就宣稱,將在2040年前生產“零廢風機”。維斯塔斯方面表示:“零廢”指的是在風機的生產、使用、回收、再利用以及復原的過程中保護材料和資源,不再需要將風機葉片打碎進行焚化或填埋。目前,維斯塔斯風機平均可回收率為85%,其中葉片和輪轂的回收難度最高,2019年可回收率僅為42%。
據了解,2006年葉片用量首次超過2萬噸,這意味著最快2026年葉片回收行業將會迎來第一次風機退役的“大考”。但目前政策缺位、標準不完善、行業重視程度不夠...國內整機商也應居安思危,盡早研究探索零廢風機等新的解決方案。
有行業人士對此表示,報廢風機葉片的無害化回收問題,需要跨部門、跨領域、跨行業協同合作,找到具備可持續性的商業模式,搭建“報廢葉片回收物質循環利用平臺”,讓報廢葉片回收處置形成完整閉環,建立起回收生態,從而促進產業健康可持續發展。
責任編輯: 李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