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我國“雙碳”目標的確定,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動、大幅改善新能源在我國能源結構中的比例,從而構建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成為能源行業重要發展方向。那么作為能量載體的鋰離子電池、鈉離子電池等新型電池將作為推動新能源產業發展最底層科技,也是支撐新能源在電力、交通、工業、通信、建筑、軍事等“上層建筑”中廣泛應用的重要“地基”。
工信部明確了發展新能源電池的決心,從而徹底點燃了“鈉離子電池”概念,第二天的寧德時代盤中一度上漲3.5%,558.94元/股,華陽股份(600348.SH)全天強勢漲停。
鈉離子電池并非新鮮事物,在上個世紀70年代,鈉離子電池與鋰離子電池被同時提出的,但鋰離子電池優異的性能讓科學家紛紛放棄了對鈉離子電池的研究,幾乎全部投入了鋰離子電池的研發中,鋰離子電池也在過去的時間里獲得了巨大的進步,1990年索尼率先實現了鋰電池技術的商業化,使鋰離子電池技術得到迅速發展,因此對鈉離子電池的研究就相對停滯。由于近些年新能源發電和新動力汽車的崛起,人們開始意識到鋰資源是稀缺且分布不均的,僅依靠鋰離子電池,不足以支持人類在這次“清潔能源革命”中走下去。
由此,塵封已久的“鈉離子電池”重現江湖。
國內鈉離子電池先行者
“華陽系”持股中科海納19.5%左右的股份
國內目前鈉離子電池產業化的“先行者”當屬中科海納。中科海鈉于2018年完成了全球首輛鈉離子電池低速電動車示范,2019年完成全球首座100kWh鈉離子電池儲能電站示范。2020年3月鈉離子電池生產線的中試完成,2020年9月鈉離子電池產品實現量產,當時的電芯產能30萬只/月,海外訂單第一期十萬只,國內的聯合開發產品出貨量數萬只,可見在2020年中科海鈉的電池就已經達到了量產的水平,相比寧德時代在發布會上并沒給出具體的量產時間軸和裝車計劃甚至會首先應用在哪方面,僅僅透露了公司將在2023年形成基本的產業鏈。可見中科海鈉是正走在鈉離子電池量產前列。
華陽股份在2021年與中科海納看展深度合作,共同成立了生產鈉離子電池的子公司,其中中科海納占比55%,華陽股份占比45%。2021年6月中科海納和華陽股份共同開發出了1MVh鈉離子電池儲能系統,具有里程碑意義,1MVh的儲能系統已經具有產業化應用價值。目前,華陽股份的鈉離子電池已經可以做到145KW/h的能量密度,4500循環次數。
當前華陽股份計劃中的產能為2000噸正極、2000噸負極材料生產基地,約0.8GWH的容量,預計在2021年底可以量產,電池組裝環節初期找鋰離子電池PACK廠代工組裝。中科海納在2020年已經建立過一定規模的鈉離子生產線,依托中科豐富的生產工藝制造經驗,2022年華陽將真正形成鈉離子電池、鈉離子電池儲能系統銷售。同時華陽股份計劃在2023年擴產至10GW鈉離子電池正、負極材料生產線,同時建立自己的電池PACK廠。在國家和山西省的支持下打造鈉離子電池產業園。此外,華陽和其母公司也通過梧桐嘉裕基金合計持有中科海納19.5%左右的股份。預計如果2000噸的正、負極生產線達成,公司的鈉離子電池成本將低于磷酸鐵鋰電池成本。
華陽股份或成鈉離子電池龍頭?
一旦鈉離子電池產能爆發,華陽股份將領先寧德時代
根據華陽股份今年半年報披露的情況來看,公司依舊以無煙煤為主營業務,產能情況大約年產能4500萬噸級,以現在煤炭行情年利潤25-35億,未來預計1000萬噸左右新礦井陸續投產,煤炭屬于周期性行業,按照當前煤炭供不應求的情況來看,價格將不斷走高,長線來看煤炭業務已不需要太多投入經歷,按部就班的運營每年便可獲得足夠的利潤來源源不斷的為鈉電池、新能源、新材料和儲能一體化等能源轉型等等新業務提供現金流。
為了能達到“碳中和”的目標,各省的傳統能源企業都將不斷轉型新能源,華陽集團(華陽股份的母公司)肩負從煤炭資源到碳基新材料的轉型重任,而華陽股份承擔向新能源轉型的重任。
從公司披露信息情況來看,華陽股份轉型新能源主要有三個方向:
首先是光伏,主要以光伏電池、組件、電站作為切入點進行全產業鏈布局,已完成投資,計劃將在2022年實現全線投產,預計產能將超過5GW,華能公司的光伏組件主要就是銷售給華能華電這些原有的煤炭客戶,由此可見華陽具備天然的渠道壁壘,盈利預期將在5億左右。
其次是儲能設備,公司正在研發的飛輪儲能,可靠性高、超大功率輸出、壽命長、對環境要求低。該業務主要依托公司持有陽泉奇峰的49%股權,陽泉奇峰已具備200套/年的產能,下游目標200KW至600KW的大功率應用市場,正在規劃中的有二期2000套/年產能。
最后是鈉離子電池,依托于國內乃至全球鈉離子電池龍頭中科海鈉的合作,已擁有技術包括:正極,納銅鐵錳氧化物;負極,無煙煤基軟碳。技術優勢在于,由此研發的正極材料比鋰離子電池三元正極材料降低一半,負極可采用鋁箔,降低成本8%。能量密度目前可到150Wh/kg,與磷酸鐵鋰相當,是鉛酸電池的4 倍左右。而且循環壽命達4500多次,實驗室可達7000次以上,安全系數高。
同時,當前已落地全球首套1MWh鈉離子電池儲能系統在6月底正式投運;4月14日,公司公告投資鈉離子電池正負極材料,正極負極各2000噸,對應0.8GWh鈉離子電池,正極預計收入7451萬,利潤1609萬,負極預計收入5418萬,利潤1211萬。項目預計年底投產,年底正式投產后,會優先與深圳廠商合作代加工成電池。
未來規劃,公司2022年計劃要自建電池加工廠,自主生產正、負級材料,并整裝電池成品;2023年目標擴充到10GWh電池材料。以0.35億/GWh的利潤測算,可估算為公司帶來3.5億利潤。
由此,可見華陽股份在鈉離子電池大幅的量產時間點將領先“電池大王”寧德時代,華陽或許已經悄然成為“鈉離子”儲能的真正龍頭。
責任編輯: 李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