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6日,在煙臺海關的全程監管下,山東聯合能源管道輸送公用型保稅倉庫7.3萬噸保稅原油完成混兌調和及通關手續,通過管道源源不斷輸送到省內多家煉化企業。今年以來,該倉庫已完成保稅原油混兌112萬噸,成為企業新的業務增長點。
保稅原油混兌調和,是指在海關保稅監管場所內,對兩種或兩種以上保稅原油進行物理混兌調和,使其各項指標滿足生產加工要求。去年1月,煙臺海關圍繞區位特點,深入挖掘外貿增長點,全力推動煙臺混配業務高質量發展,在鞏固鐵礦石混配優勢基礎上,又促成保稅原油混兌試點業務在煙臺落地,并入選山東自貿試驗區首批“最佳實踐案例”。
“海關保稅原油混兌調和新政策實施后,國內企業開展保稅原油混兌無需再租用‘海上浮倉’在公海操作,而是在自己家門口就可完成,這樣每年可為客戶節約租賃費用近億元。”公司業務經理楊曾介紹,在目前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誰能給客戶降低原油運營成本,誰就能鎖定更多的客戶群體,保稅原油混兌調和無疑為企業創造了更多利潤。
“煙臺海關針對保稅原油混兌調和業務涉及到的保稅物流管控、原產地認定、完稅價格審定、商品檢驗等多項海關監管制度開展集成創新,制定專門的監管方案,助力企業擴大業務規模。”煙臺海關駐八角辦事處保稅監管三科科長崔華偉向記者介紹道。
隨著企業保稅原油混兌調和業務量持續增長,煙臺海關定期開展業務調研,多次組織政策宣講,引導支持企業進行原油智能混兌混輸系統開發,對現有的設備實施技術改造,實現了多油種、多比例的智能化精細化原油混兌混輸,進一步豐富客戶定制化全程物流服務需求。
“以前我們是東奔西走找客戶,自從開展了保稅原油混兌調和業務,現在省外、國外的客戶自己就找上門了,目前我們儲罐的利用率非常高,周轉也很快,個性化增值服務和安全可靠的生產保障環境讓我們贏得了更多客戶的信賴。”楊曾介紹。
據統計,山東聯合能源管道輸送有限公司自去年以來已完成原油混兌業務約869萬噸,其中保稅原油混兌236萬噸,占比近三成,帶動作用顯著。目前,該罐區已成為北方最大的原油混兌基地,也為煙臺進一步構建環渤海原油中轉、混兌、配輸全產業鏈條,打造國際一流“能源強港”打下堅定基礎。
責任編輯: 江曉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