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无码日韩AV无码网站,亚洲制服丝袜在线二区,一本到视频在线播放,国产足恋丝袜在线观看视频

關于我們 | English | 網站地圖

新能源假面:技術至上是錯誤的

2010-07-15 09:10:54 時代周報

7月12-14日在上海舉行的“國際青年能源與氣候變化峰會”再次表明,盡管哥本哈根會議在失望中落幕,年底墨西哥的坎昆談判也未必會有進展,但這并不意味著人類在低碳實踐上的失敗。

畢竟,各國已經在減排上取得共識,提高了全世界范圍內大家應對氣候變化的意識和危機感。而中國,也在后哥本哈根時代,探索著自己應走的低碳之路。

坎昆會議希望渺茫

被譽為“拯救地球最后一次機會”的哥本哈根會議,最終以一份不具備任何法律效力的協議收場,在減排目標和資金援助兩大核心問題上,卻以無實質性進展收場,于是人們將目光投向今年底在墨西哥舉行的坎昆氣候大會。希望能完成哥本哈根未竟事業,取得突破,并尋求一份具有法律效力的協議。

但目前,這種希望渺茫。

哥本哈根長達12天的爭吵后,讓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信任降到冰點,這種信任赤字,嚴重威脅了年底的坎昆氣候談判。而另一方面,各個國家由于利益的不同,也讓氣候談判變成了碎片。

亞洲開發銀行首席能源專家翟永平指出,目前在氣候談判、減碳的方法上,各種矛盾都有。在哥本哈根,中國、印度等發展中國家,都要求發達國家承擔起過去200多年無節制排放的歷史責任,而發達國際則希望過去一律不究,而把發展中國家列入單一的法律框架。而另一方面,發達國家在資金援助方面,又遲遲不見行動,這些都讓氣候談判困難重重。

聯合國氣候變化談判中國代表團團長、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氣候變化司司長蘇偉,在第二次聯合國氣候談判結束后,盡管表示會樂觀看待年底坎昆會議可能取得的成果,但也表達出了不樂觀的態度,“氣候變化談判進展并不取決于中方一家的意愿。”

不過,與會的現任聯合國環境署區域合作司副司長王之佳,依舊對后哥本哈根時代充滿了希望。他說,各國在減排上所做的努力仍是卓有成效的,低碳經濟正成為世界各國面臨的最大機會和挑戰。而作為發展中大國的中國,將在未來的能源和氣候上,扮演重要的角色。

“碳交易不是唯一減碳機制”

準確地說,低碳概念2008年才進入中國。目前,中國的技術更多是從發達國際引進。就目前低碳經濟的發展軌道看,從發達國家轉移消化技術,將成為一段時間的主流。而這轉移消化技術過程中,勢必牽涉到知識產權問題。

不過翟永平說,低碳的最終目的,是改善大家的生活,從這個角度上講,知識產權并不會成為壁壘。以“南南合作”為例,中國向柬埔寨越南等一些國家提供這方面技術時,幾乎就是用共享的方式。而在南北合作中,也是如此。

大家關注的另一個話題是,碳交易機制是否能變成減少全球溫室氣體排放的機制。

這個1992年通過的《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中,為促進全球溫室氣體減排,減少全球二氧化碳所采用的機制,在度過了最初一段被認為是人類救星的階段后,開始不斷遭受批評。

很多環保人士認為,這個機制,跟傳統的生意并無兩樣,一部分人,尤其是發達國家,更多地是通過此機制獲利。而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減排克星。

“關于碳交易的未來,目前大家其實都看不清楚。”翟永平并不否認這個機制會讓一些人得利,“碳交易的積極面還是應該去看,畢竟在減排上,這個機制的確作出了貢獻。但到底貢獻有多大,目前并不好說,但可以肯定的一點是,碳交易機制在氣候變化問題中,只是一個小的作用,并不能作為唯一的減碳機制。”

新能源誤區

對于中國發展低碳經濟之路,專家們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我國正處于工業化中期階段:一是在國際產業鏈分工中成為低端產品的“世界工廠”;二是在產業結構上“重化工業”要加速發展;三則要實現工業化與城鎮化并舉的艱巨任務。同時,以煤為主的能源結構和先進技術的缺失,都將在很長一個時期內成為我國向低碳經濟轉型的重大挑戰。

因為這個特點,在中國的低碳經濟發展計劃中,清潔新能源成為了目前最大熱門。創新新能源技術和從國外引進這方面的先進技術,已成為了中國熱點。

但在專家眼里,中國似乎走進了一個誤區,認為在新能源低碳方面,技術是越先進越好,這樣,就能更快地實現中國的低碳之路。但實際上,并不應該是這樣,讓所有人用得起新能源,改善他們的生活,才是新能源革命的本質。

翟永平說,中國目前其實是分為三個階層,好的地方,可以跟發達國際城市相比絲毫不遜色;而貧困的地方,甚至還沒通電。這就讓中國在減排上,有著巨大壓力。

“其實,如果發達國家肯考慮我們的情況,就會理解我們為什么在減排和資金援助的問題上不松口了。”翟永平再三強調,對于我們國家目前的情況,新能源未必一定要多新多先進的技術,而是讓所有人都享受得起。

“我們現在最主要的制約瓶頸是技術。”清華大學低碳經濟研究院院長何建坤說,隨著低碳在國內的普及,低碳經濟已經變成城市規劃和新的增長點。但因為目前中國在低碳方面,還欠缺技術,如果這個問題不解決,一哄而起的低碳經濟,就不可能持續發展。

清華大學熱能系熱能動力仿真與控制研究所所長李政還指出:“超越技術的因素影響更大。”以節能為例,要實現節能有四個方面的因素,一是節能制度,二是節能系統,三是節能技術,四是人的心。而在這四個因素中,節能制度和人的心,在很大程度上,會起著關鍵作用。

“很多做法不計成本”

也有人給中國的低碳之路潑冷水,國際氣候組織大中華區總裁吳昌華說,對于哥本哈根大會之后在中國出現的“低碳熱”,目前只是一個相對的概念。

吳昌華說,中國仍然屬于一個政府比較強勢的制度,具有它的優勢,但同時會有各種各樣的局限,或者由于時間上的緊迫感,中國很多做法是不計成本的。而國外眾多的發達國家決策過程中,幾乎是不能承擔不可以的成本,中國政府強烈的政治意愿、強有力的政府控制之下,可以實現,不管它的成本多大。

國際上看這件事情就很有意思。一方面,從美國角度看就很急。急于改善氣候、環境的人則覺得政府決策過程太漫長了。現實中,由于中國仍然處于沒有完全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的轉型過程中,對于中國自己的決策者,包括政策的支撐者的研究來看,也有很多局限。

“從追求極致的角度來講,未來應該達到一個‘零碳’的目標。但是,一方面人類希望盡快地扭轉發展思路,另一方面,中國是一個發展中國家,還有很多人處于貧困當中,需要改善生活,不能剝奪地球上每一個公民的生存權和發展權。因此,從這個意義上看,所謂的低碳只能是減碳,而不是零碳。”

但吳昌華同時表示,但作為被世界一致看好的國家,中國在未來的選擇,將影響世界上其他的國家。

 




責任編輯: 中國能源網

標簽:新能源 碳交易 減碳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