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德時代再次成為市場關注的焦點。在市值再次創出歷史新高的當口,已經有投資者喊出“超越茅臺”的期待。
質疑的聲音也同時再次傳來。最新受到關注的問題在于,高達582億元的定向增發似有過度融資嫌疑。
站在資本市場的角度,這種擔憂有充分的依據:2007年,中國平安拋出了驚人的1600億元定增案,直接成為壓垮狂熱大盤的一根稻草,最終定增案沒能成行,中國平安股價也暴跌了80%以上;
2015年,在A股市場的另一輪牛市中,僅100億元以上的定增案就超過了46家,涉及資金8570.05億元。伴隨著上市公司提交預案的浪潮,中國股市走向熔斷。
從此,超高額的定增融資案,成為了很多投資者心里的一道警戒線。而寧德時代近600億元的定增,恰好觸碰到了投資者——甚至是監管層心里那根敏感的神經。
初看之下,在190億元定增完成之后,就迅速推出一波倍數于前的更大規模融資值得懷疑。但如果把視線抬高,從全球動力電池產業的全貌去觀察,就會發現事情并非僅僅是“圈錢”那樣簡單:
整個行業的融資額、產能都在爆發式的增長,在市場上推進融資的不僅有寧德時代一家。9月份,中航鋰電獲得了新一份120億元的融資,并且大概率將在明年一季度申請A股IPO;
2021年7月,全球規模最大的鋰電池廠商之一LG啟動了上市流程,估值將達到100萬億韓元(約合5733億元),此次上市將會刷新韓國最大IPO記錄;
另外一家韓國財團級企業SK,企業內部也在籌劃剝離電池業務,并推動上市融資擴產的事項;
另外,9月份日本豐田宣布將在電池領域進行135億美元的融資,并赴美國投資建廠,此舉極有可能標志著新能源行業全球化時代的開端。
就像一場“魷魚游戲”一樣,寧德時代要在動力電池行業里徹底勝出,要闖過國內競爭的關卡,要占據在供應鏈上的主動,還要戰勝來自日本、韓國的國際競爭者。每通過一個關卡,不僅需要經營的智慧,也需要資本力量的支持。
關卡一:國內競爭
寧德時代用持續性的擴張改變了產業規律。
曾毓群所斷定的“Twh時代”正在加快腳步。
根據韓國市場調查公司SNE Research發布的最新全球動力電池裝機量報告,今年1~8月,全球電動汽車電池裝機量同比飆升139.3%至162GWh。
與此同時,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場迅猛擴容,新能源汽車整體的滲透率已經提升到10%以上。這意味著在過去一年多的時間里,新能源汽車的市場規模已擴大超過一倍以上,這持續倒逼動力電池行業快速發展。
是個具備強大確定性的成長型新興產業,處在產能擴張+營業收入快速增加的狀態。在資本市場此前多年的運行中,此種類型的行業會呈現出幾個特點:
首先就是大規模的資本開支。成長型行業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供不應求的局面。在日益增長的需求面前,行業的供應鏈尚未穩定,商家需要從較低的基數開始進行擴張,因此必須不斷進行資本開支,必須擴展,以滿足市場需求。
這也是為什么寧德時代在布局了投資體系之后,第一筆投資就投向了自己的設備供應商先導智能(SZ:300450)——在高速擴張的狀態下,對設備的增加有剛性需求,大規模采購動力電池制造設備,需要與設備商之間更加緊密的合作關系;
第二,在快速成長中的行業,企業之間往往會形成高強度的競爭:所有人都知道這是一片有金子的土地之后,大規模的資本涌入就不可避免,最終會形成激烈的行業競爭,繼而出現的就是高價搶原材料、低價賣產品;
第三,資本市場對于在成長性行業中“搶市場”這件事,抱有高度的熱情和寬容。我們能看到很多行業里不知名的小企業獲得很高的市盈率估值,這背后的邏輯,實際上是資本認為在成長型的行業中,所有參與者都有機會,越是中小型的企業,其業績就越有彈性,股價漲幅反而更大。
按照常理來說,在動力電池這種真正意義上的成長型行業里,我們本應看到中小型企業、行業的老三老四老五們獲得資本的火爆支持,然后股價上漲,業務快速推進。
但事實的情況是,寧德時代以外的玩家們稍顯冷清。雖然以國軒高科、億緯鋰能為代表的上市公司股價有不同程度的上漲,但同業企業的市值,與排名第一的寧德時代之間仍保持著巨大差距,且有持續拉大的趨勢。
寧德時代的動力電池在國內市場份額已經提升至50%以上。迅猛的擴張戰略,讓其得以在快速成長的行業中保持持續性的擴張動力,不至于被同行業對手“趁亂”搶去市場份額。資本的焦點,也始終落在寧德時代身上。
關卡二:供應鏈主動權
寧德時代已經通過擴張,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鋰電池材料漲價的問題。
身為一個制造業企業,卻享受150倍市盈率、近20倍市凈率、超18倍的市銷率,讓寧德時代身處被質疑的角色。
巨潮此前在《寧德時代萬億虛實》一文中寫道,到達萬億級這個規模體量之后,企業將會面對來自資本更加全面、細致的審視,被無數的分析師、基金經理所剖析。也就是說,在這種情況下企業被嚴重高估的概率會降低。
如果說在寧德時代達到萬億市值之前,人們對動力電池這個行業還心存懷疑的話,那么到了2021年下半年,不論是產業內的從業者還是產業外的投資者,對于這個行業巨大的空間規模都已經深信不疑。
寧德時代看似激進的擴張戰略,也變得更加可信了一些。
但進入到2021年的下半年,隨著寧德時代市值的進一步提升、整個新能源產業的持續爆發,資本市場對于寧德時代產生了新一輪的擔憂:鋰電池各類原料的漲價太兇猛了,會對企業毛利率形成擠壓。
在過去一年左右的時間里,幾乎所有與鋰電池制造相關的原材料、配件都已經大幅度漲價,或者產生了明確的漲價預期。包括碳酸鋰、六氟磷酸鋰(電解液原料)、金屬鈷、鎳、負極石墨材料等等。
相關上市公司的股價也有不同程度的上漲。把時間拉長到2019年至今,包括新宙邦、多氟多、聯創股份等能源相關的化工類上市公司,股價漲幅都在5倍以上。
同樣在發展過程中的億緯鋰能、中航鋰電們,成為了在原材料市場里與寧德時代展開競買爭奪的對手。但寧德時代50%的市場份額意味著,國內各種類型的鋰電池材料有一半要賣給寧德時代。
如果我們假設,行業的競爭格局不是現在這樣,而是將寧德時代變成五家公司,對鋰電材料的需求也同時一分為五,其結果將會怎樣?
很有可能的答案是,這些材料的漲價幅度將遠超現在,因為市場的購買行為越分散,就越有利于供給方獲得利潤。
也就是說,如果沒有寧德時代的劇烈擴張,可能中國的鋰電池原材料市場將不會是如今這個樣子——而是會被更分散的需求,推到一個更高的高度上。
再進一步考慮,更高的鋰電池成本,會進一步抬高動力電池的價格,占到新能源汽車成本40%的動力電池價格一旦更高,對于新能源汽車整個行業來說都不會是好消息。供應鏈難題,是制造業企業宿命中的博弈,既是武器,也是軟肋。
過去一年多的時間里,寧德時代已經通過擴張,一定程度上解決了鋰電池材料漲價的問題。否則在供需關系的鐵律之下,動力電池行業的毛利率下降只會更快。
關卡三:全球巨頭之戰
新能源汽車與燃油車一樣,呈現出全球供應鏈+本地品牌偏好的產銷格局。
動力電池“一超多強”的局面抑制了原材料的價格,但受到新能源汽車規模快速擴張的“誘惑”,行業內的競爭格局也在變化。
以中航鋰電、比亞迪為代表的競爭者,正在影響著整條產業鏈的供需關系,鋰礦等重要原料的價格仍在不斷上漲,這在逼迫電池廠商盡可能掌控一些關鍵原材料的自給:
比亞迪除了通過與融捷股份的特殊關系之外,還在近期通過參與定增的方式,與掌握鋰礦資源的上市公司四川路橋(SH:600039)建立了更緊密的關系;
10月份,根據外媒報道,LG新能源與鋰礦商Sigma Lithium簽署鋰礦承購協議,協議規模為2023年6萬噸鋰精礦,2024-2027年為10萬噸/年;
寧德時代也在應對,9月份進行了兩筆布局:先是股權合作方天華超凈出資15.52億元獲得了Manono鋰輝礦項目24%股權;然后是9月28日爆出的,以19.2億元的價格收購了加拿大鋰礦商Millennial Lithium,其競購對手在正是國內規模最大的“鋰王”贛鋒鋰業。
Millennial Lithium旗下鋰礦(轉自鳳凰網財經)
與比亞迪在國內布局鋰礦不同的是,寧德時代選擇遠赴海外收購。其中的原因除了鋰礦在海外儲備更加豐富之外,也有整個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行業越發明顯的國際化競爭格局有關。
目前,寧德時代在全球范圍內占據了約30%的市場份額,排名第一,不僅供給了包括特斯拉、蔚來、小鵬在內的、中國市場里幾乎所有新能源汽車主流玩家,在歐洲市場,也已經做到了規模第二的位置。
自20世紀中后期以來,汽車一直是個全球化的大市場。歐洲、美國和中日韓都有自己的汽車市場和汽車品牌,零配件的供應則來自全球各地——德國博世、日本電裝公司、韓國的現代摩比斯、美國的李爾公司等等,呈現出全球供應鏈+本地品牌偏好的產銷格局。
從目前大眾新能源的爆發、特斯拉在美國市場的支配地位,以及蔚來、小鵬、理想等新勢力在中國市場受到熱捧的情況來看,未來世界新能源汽車產業的格局,大概率仍將延續燃油車時代的模式。
日韓的動力電池廠商實際上已經捷足先登,開始了國際化布局的進程。LG、松下在北美已經有了大規模布局,松下與特斯拉保持密切合作的關系,LG也在今年向北美投資45億美元設廠,并于汽車制造商Stellantis開展合作。
豐田也在10月份宣布要在美國投資34億美元,按照規劃將于2025年投產。LG、松下、SK更是早在2018年前后,就已在中國建立動力電池工廠。
這些都是日韓廠商圍繞全球新能源汽車市場所做的布局,從一開始就瞄準了新能源時代的汽車供應鏈全球化。
寧德時代也有在北美、德國等地的布局——包括鋰礦資源的投入,和德國工廠的設立等。但從國際市場的設廠規模、發展速度來看,與LG、松下仍有一定差距,也與中國全球最大新能源汽車市場的地位不符。
想要在全球范圍內輸出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的能力,沒有資本市場的助力注定很難完成。畢竟寧德時代在全球市場所面對的,是來自日本、韓國發展了數十年的頂級財閥。
寫在最后
自2018年創業板上市以來,寧德時代股價累計漲幅已經超過14倍,這意味著投資者已經充分受益于這家公司爆發式的快速發展。
在上一次2020年的定向增發中,高瓴資本深度參與,投向寧德時代100億元,當時震驚了市場,誰也沒想到為何以價值投資標榜的張磊,為何會以如此巨大的重注押向一家上市不久的創業板公司。
更何況,市盈率、市凈率、市銷率還那么高。
但時間最終證明了,這些基于財務數據形成的指標,并不能完全反映出一家公司的實際價值。
財務報表上面不能去刊登那些還沒有產生的利潤。這個現狀與未來之間巨大的鴻溝,讓大多數投資者無法作出正確的判斷。股份增值所帶來的巨大財富,最終只屬于少數人。
責任編輯: 李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