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從全國各地的實踐來看,“國內新能源側儲能”的裝機規劃頻繁出爐,業務活絡,呈現出從1到N迅速增長的良好勢頭。
內蒙
10月8日,內蒙古能源局公示2021年保障性并網集中式風電、光伏發電項目優選結果,光伏項目規模3.85GW,風電項目規模6.8GW,總計10.65GW,其中要求電化學儲能不低于項目裝機容量的15%-30%(×2h),儲能規模合計約5.76GWh。
能源央企仍然是投資主體,大唐以1.7GW的總規模位列第一,國家能源集團、華能、國家電投、三峽等也積極參與。民營企業則主要以光伏或風電制造企業為主,包括遠景、晶澳和明陽等。
其中,遠景獲得600MW風電,按照30%×2h配置儲能規模360MWh;晶澳獲得200MW光伏電站,按照30%×2h配置儲能規模120MWh。這等項目規模,放在前幾年是不可思議之事,如今卻變成尋常之事。
廣西
10月9日,廣西能源局下發《2021年市場化并網陸上風電、光伏發電及多能互補一體化項目建設方案的通知》,要求陸上風電建設項目(約3.25GW)按照20%×2h配置儲能,光伏發電建設項目(約3.30GW)按照15%×2h配置儲能,合計儲能約1.145GW/2.290GWh。
湖南
10月13日,湖南發改委下發《關于加快推動湖南省電化學儲能發展的實施意見》,提出建立“新能源+儲能”機制,風電、光伏分別按照不低于裝機容量15%、5%比例(×2h)配置儲能。
此外,湖南還明確以發展電網側獨立儲能為重點,集中規劃建設一批電網側儲能電站,力爭到2023年建成電化學儲能電站1.5GW/3GWh以上。
青海
近期,我國在《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上宣布,已經在沙漠、戈壁、荒漠地區開工建設首期100GW大型風電光伏基地項目。
10月15日,國家大型風電光伏基地項目在青海開工建設,這批新能源項目總裝機容量10.9GW,其中光伏8GW,風電2.5GW,光熱0.4GW,項目總投資逾650億元,將在2023年底前陸續建成。
其中,部分項目將配置儲能,華能在青海開工1.2GWh光伏和風電項目,配置185MW/680MWh電化學儲能,實現“風光互補、光儲互補”;陽光新能源在青海開工500MW風電項目,并配備100MW/400MWh儲能。
湖北
10月18日,湖北能源局發布2021年平價新能源項目,2021年湖北全省安排新能源項目總容量12.279GW,以及37個集中式(共享式)儲能電站,容量為2.536GW/5.372GWh。
寧夏
10月20日,同樣作為《生物多樣性公約》宣布的首期100GW大型風電光伏基地項目之一,寧夏2GW光伏項目在寧東能源化工基地正式開工建設,該項目由國家能源集團寧夏電力公司投資建設,將于2023年年底全部建成投產,項目配套建設1座200MW/400MWh的儲能電站,通過靈紹±800千伏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外送至浙江。
不難看出,各地新能源配置儲能的聲勢明顯加大,且逐漸成為新能源項目的標準配置,也不再局限于口頭,而是開始實際落地。這僅僅只是開始。
近期“拉閘限電”,凸顯了電力穩定性問題的嚴峻性,尤其是新能源的不斷擴容還會進一步激化這個矛盾,而“新能源+儲能”將是解決電力穩定性的一個重要手段,以逐步減輕對火電的依賴。
我國宣布將在2030年實現風電和光伏裝機不低于1200GW,如果按照平均20%×2h配置儲能,僅風電和光伏新能源側的儲能需求就超過480GWh,未來十年平均每年達到48GWh。
責任編輯: 李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