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瑋:
各位媒體朋友,大家上午好!歡迎參加國家發展改革委11月份例行新聞發布會。下面按照慣例我先通報3方面情況,之后回答大家關心的問題。
第一方面,關于發用電和投資項目審批情況
從發電看,1—10月,全國規模以上工業發電67176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0.0%,比2019年同期增長11.5%,兩年平均增長5.6%。10月份,全國發電量6393億千瓦時,同比增長3.0%。其中,火電、核電、風電、太陽能發電同比分別增長5.2%、16.9%、23.5%、0.4%,水電同比下降11.9%。
從用電看,1—10月,全國全社會用電量同比增長12.2%。其中,一產、二產、三產和居民生活用電量分別增長18.4%、11.3%、20%和7.4%。分地區看,全國22個省(區、市)用電增速超過10%,其中西藏、湖北、江西、青海、浙江、福建、四川、廣東、陜西9個省(區)增速超過15%。10月份,全社會用電量同比增長6.1%。
投資項目審批方面,1—10月,我委共審批核準固定資產投資項目70個,總投資4954億元,其中審批52個項目,核準18個項目。10月份,我委共審批固定資產投資項目4個,總投資150億元,主要集中在交通、能源行業。
第二方面,關于《中國營商環境報告2021》
2018年以來,國家發展改革委按照《優化營商環境條例》有關要求,牽頭構建了中國營商環境評價體系,連續三年組織開展了6批次中國營商環境評價。2020年,參評城市范圍進一步擴展至80個城市,并首次將18個國家級新區納入評價范圍,開展體現新區特點的營商環境評價,進一步發揮示范引領作用。近期,我委全面梳理總結2020年中國營商環境評價情況,組織編寫并公開出版了《中國營商環境報告2021》。
《報告》有三方面特點。一是在繼承中創新。作為系列報告的第二部,在首部報告基礎上系統介紹了2018年以來,優化營商環境改革政策的發展脈絡,以及中國營商環境評價體系和評價機制從探索建立、優化完善、到全面推開的發展歷程,向社會多角度、全鏈條展示了優化營商環境改革方案和路線圖。同時,創新形式、豐富載體、深入淺出、講深講透參評城市的首創經驗和典型做法。二是在創新中發展。重點以“解剖麻雀”的形式講解各地開展的原創性、差異性探索。集中展示標桿城市開展的實踐探索和務實舉措,梳理總結進步較快城市用好評價成果、狠抓督促落實、推動政策落地見效的具體做法。三是由點及面突破。專設“改革集萃——新區實踐篇”,系統介紹參評國家級新區優化營商環境重點工作和創新舉措,供各地學習借鑒。
下一步,國家發展改革委將進一步加強對各地區優化營商環境典型做法的宣傳推介、總結提煉、研究論證,分批復制推廣,推動全國范圍營商環境改善提升,進一步穩定市場主體預期、激發社會投資活力。
第三方面,關于近期出臺的有關政策文件
為充分發揮清潔生產在減污降碳協同增效的重要作用,加快形成綠色生產方式,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助力實現碳達峰、碳中和,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等10部門聯合印發實施《“十四五”全國清潔生產推行方案》。《方案》提出抓好有關行業清潔生產、加強清潔生產科技創新和產業培育、深化清潔生產推行模式創新等5個方面重點任務;部署了工業產品生態(綠色)設計示范企業、重點行業清潔生產改造、農業清潔生產提升、清潔生產產業培育、清潔生產審核創新試點等5大重點工程。
此外,為全面推進節水型社會建設,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等5部門聯合印發《“十四五”節水型社會建設規劃》。提出圍繞“提意識、嚴約束、補短板、強科技、健機制”等五個方面部署開展節水型社會建設,聚焦農業農村、工業、城鎮、非常規水源利用等重點領域,全面推進節水型社會建設。
我先介紹這些,下面歡迎大家提問。
央視新聞頻道記者:當前糧食供應和儲備情況如何?如何確保我國糧食安全穩定供應?
孟瑋:
謝謝你的提問,關于你關心的糧食供應和儲備情況,從糧食生產看,總體向好。我可以給大家提供一組數據,今年我國夏糧產量2916億斤,增產59.3億斤,其中早稻產量560億斤,增產14.5億斤。從秋糧生產看,雖然河南、山西、陜西等地受嚴重洪澇和干旱影響,秋糧有所減產,但其他糧食主產區大多實現增產,尤其是東北地區增產較多,秋糧豐收已成定局。全國糧食產量將連續7年穩定在1.3萬億斤以上,為國內糧食市場供應奠定堅實基礎。從糧食儲備供應看,總量充足。政府儲備規模穩中有增,結構和布局不斷優化;企業商品庫存增加較多,小麥和稻谷商品庫存均同比增加50%以上,防范風險能力有效增強;36個大中城市主城區及市場易波動地區的地方成品糧油儲備達到15天及以上市場供應量。
為確保糧食安全穩定供應,下一步,國家發展改革委將會同糧食和物資儲備局等有關部門,進一步完善糧食產購儲加銷體系,著力抓好4方面工作。
一是著力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加強耕地特別是永久基本農田保護,實施新一輪高標準農田建設規劃,實施國家黑土地保護工程和現代種業提升工程,打牢糧食生產基礎。二是健全糧食支持保護政策體系。完善糧食生產支持政策和主產區利益補償機制,加大獎補力度,讓農民種糧有錢掙、讓主產區重農抓糧不吃虧。堅持并完善稻谷、小麥最低收購價政策,繼續對種糧農民實行補貼,擴大糧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險和收入保險試點范圍。三是提高糧食儲備調控能力。堅持分品種分區域施策,靈活安排政策性糧食投放,適時采取針對性措施加強調控。指導中央和地方各級儲備企業把握好輪換節奏,切實發揮儲備吞吐調節作用。四是開展重要農產品國際合作。推動進口來源多元化,改善進口商品供給,推動國內市場供給優化。
謝謝。
鳳凰衛視記者:近期,國家發改委提出一系列針對煤炭的保供穩價措施,目前成效如何?面對冷冬威脅,是否有能力確保今冬明春的供應穩妥?下一步對煤炭保供穩價還將有哪些新舉措?
孟瑋:
謝謝,這也是一個大家都非常關心的問題。大家也都注意到,9月以來,國內煤炭價格持續上漲,屢創歷史新高。為確保煤炭安全穩定供應,確保人民群眾溫暖過冬,發展改革委迅速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會同有關方面扎實做好增產增供,緩解市場供需矛盾,并及時開展煤炭價格調控、煤炭企業生產成本調查和價格督導,促進煤炭市場回歸理性,促進煤炭價格回歸合理區間。隨著相關措施逐步落實,成效日益顯現。可以從產量、存煤、價格三個方面來看。
一是煤炭產量較快增加。據國家統計局數據,10月份全國煤炭產量3.6億噸,同比增長4%。從調度情況看,11月以來煤炭產量仍在穩步增長。二是電廠存煤持續提升。10月份以來,統調電廠供煤持續大于耗煤,存煤加快回升,11月14日,電廠存煤1.29億噸,月底有望超過1.4億噸,目前可用22天,較9月底增加9天。其中,東北三省統調電廠存煤超過1400萬噸,比9月底提升1倍以上,可用天數達到31天。三是煤炭期現貨價格大幅回落。10月19日以來,鄭商所動力煤期貨主力合約連續多日下跌,11月15日收于809.6元/噸,較10月19日高點1982元下跌59%;秦皇島港5500大卡動力煤現貨平倉價降至1095元/噸左右,降幅超過1000元/噸,晉陜蒙主產區煤礦坑口價降至900元/噸以下。
在今年第一輪寒潮來臨之前,我們就提前采取針對性舉措,予以有效應對,寒潮期間煤炭供應平穩,寒潮后煤炭產量迅速回升。隨著全國煤炭產量和市場供應量持續增加,電廠供煤、存煤和港口煤炭場存水平還將進一步提升,今冬明春煤炭安全穩定供應能夠得到可靠保障。
下一步,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發展改革委將進一步發揮煤電油氣運保障工作部際協調機制作用,在前期工作基礎上,加強統籌協調,推動保供穩價各項工作落實落地,全力確保經濟社會平穩運行,確保能源安全保供,確保人民群眾溫暖過冬。一是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督促核增產能煤礦按照核增后的生產能力組織生產,督促復產煤礦穩產達產。二是加強煤炭中長期合同履約監管,進一步提升履約水平。三是加強運輸協調,確保煤炭運到需要的地方。我們將會同有關部門加強統籌協調,推動保供穩價各項工作落到實處,全力以赴確保經濟社會平穩運行、確保能源安全保供、確保人民群眾溫暖過冬。
央視財經記者:近日,最強寒潮天氣影響我國大部分地區,多地提前供暖。請問國內天然氣保供的情況如何?
孟瑋:
謝謝你的提問,天然氣問題也是入冬以來大家非常關心的一個問題,正如記者朋友剛才提到的,受前期全國大范圍寒潮天氣影響,一些北方地區提前供暖,11月7日以來全國天然氣日供應量達到10億立方米以上,比去年同期增加約1億立方米。面對本次寒潮天氣,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組織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國家管網公司,把做好應對工作作為對今冬明春天然氣保供能力的一次測試,綜合采取有序動用管存氣、啟動地下儲氣庫開采、定向增供燃氣發電等措施,保障了天然氣供應的平穩有序。
目前北方地區已開始進入供暖季。受當前全球天然氣供需形勢緊張、氣價暴漲影響,今年供暖季全國天然氣供需總體緊平衡,高峰時段部分區域供需矛盾可能較為突出。按照黨中央、國務院部署要求,我們將充分發揮同各地、各有關部門和企業建立的天然氣保供日調度機制作用,扎實做好各項保供工作,具體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確保合同嚴肅執行。重點是督促供需雙方嚴格按合同保障供用氣,對民生用氣全部納入合同,確保足額供應。
二是組織全力增產增供。重點是推動企業大力提升勘探開發力度,促進國內氣田安全滿負荷生產,全力增加國內資源供應。
三是加強重點地區保障。加強對北方取暖地區的供氣保障,高峰期通過組織“南氣北上”、加大儲氣動用等多措并舉,增加北方地區資源供應,對供應偏緊地區加強調度保障。
四是穩定民生用氣價格。督促各地和相關企業嚴格執行天然氣價格政策,保持民生用氣價格基本穩定。
五是做好精準有序“壓非保民”準備。組織各地和相關企業扎實開展“壓非保民”預案演練,制定可實操的壓減工作方案,確保一案在手、隨時可用,堅決做到“壓非保民”“限氣不關閥”。
深圳衛視記者:碳達峰碳中和頂層設計文件已經發布,請問國家發改委將如何推動相關政策的落實落地?后續“1+N”政策體系還將出臺哪些領域和行業的實施方案?
孟瑋:
謝謝你的提問。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是一場廣泛而深刻的經濟社會系統性變革,也是一場硬仗。日前,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于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見》,國務院印發《2030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共同構成貫穿碳達峰碳中和兩個階段的頂層設計,為各地區、各行業推動碳達峰碳中和工作指明了方向。
國家發展改革委承擔碳達峰碳中和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職責,將會同有關部門按照《意見》和《方案》部署要求,抓住“十四五”開局起步關鍵期,重點做好以下幾方面工作:
一是推動落實頂層設計。按照《意見》和《方案》部門分工,組織有關部門抓緊制定出臺分領域分行業實施方案和支撐保障措施,壓實部門責任,壓茬推進各項工作。加快構建目標明確、分工合理、措施有力、銜接有序的碳達峰碳中和政策體系。
二是扎實推進重點工作。大力推動重點領域節能降碳,聚焦能源消耗占比較高、改造條件相對成熟、示范帶動作用明顯的重點行業,加大改造升級力度,提升能源效率、降低碳排放強度。持續做好虛擬貨幣“挖礦”全鏈條治理工作,建立長效機制,嚴防“死灰復燃”。開展堅決遏制“兩高”項目盲目發展專項檢查“回頭看”,鞏固前期工作成果,堅決制止“兩高”項目盲目上馬。
三是強化工作統籌協調。壓實地方責任,組織地方從實際出發制定落實舉措,加強對各地區碳達峰行動方案的審核把關。定期調度和督促各成員單位工作任務進展情況,研究建立動態調整機制和考核評價制度,持續跟進評估政策實施成效。
四是深入研究重大政策。完善能耗雙控政策,強化能耗強度約束性指標管控。深化碳排放統計核算方法研究,加快構建科學合理、簡明適用、統一規范的碳排放統計核算體系。完善碳市場法規制度,強化對企業、第三方機構的日常監管。繼續深化科技體制改革,構建有利于碳達峰碳中和的科技創新體制機制。
關于“1+N”后續政策體系。按照碳達峰碳中和工作領導小組部署,有關部門正在研究制定能源、工業、城鄉建設、交通運輸、農業農村等領域和鋼鐵、石化化工、有色金屬、建材、電力、石油天然氣等重點行業實施方案,以及科技支撐、財政金融、碳匯能力、統計核算和督查考核等支撐政策。目前,工業、交通運輸、城鄉建設等領域實施方案和《科技支撐碳達峰碳中和行動方案》已編制完成,正在按程序報請審議,審議通過后將按程序印發實施。下一步,領導小組辦公室將會同各成員單位扎實推進各項工作,推動碳達峰碳中和工作行穩致遠,不斷取得新成效。
澎湃新聞記者:我們注意到,前期國家發改委公開征求《市場準入負面清單(2021年版)》意見時,將虛擬貨幣“挖礦”活動列入淘汰類。近日,又組織召開虛擬貨幣“挖礦”治理專題視頻會議。請問國家發改委對部署虛擬貨幣“挖礦”治理有何考慮?下一步將有何具體措施?
孟瑋:
謝謝你的提問。首先需要明確的是,虛擬貨幣是一種特定的虛擬商品,不由貨幣當局發行,不具有法償性與強制性,不是真正的貨幣,不應且不能作為貨幣在市場上流通使用。今年9月,人民銀行會同有關部門印發了《關于進一步防范和處置虛擬貨幣交易炒作風險的通知》,明確虛擬貨幣不具有法定貨幣等同的法律地位,其相關業務活動屬于非法金融活動,參與虛擬貨幣投資交易活動存在法律風險。
由于虛擬貨幣相關業務活動屬于非法金融活動,所以您的問題中涉及到的虛擬貨幣“挖礦”行為存在極其嚴重的危害。虛擬貨幣“挖礦”能源消耗和碳排放量大,對產業發展、科技進步不具有積極的帶動作用,加之虛擬貨幣生產、交易環節衍生的風險越發突出,其盲目無序發展對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和節能減排帶來嚴重不利影響。整治虛擬貨幣“挖礦”活動對促進我國產業結構優化、推動節能減排、如期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具有重要意義。
為堅決貫徹落實好虛擬貨幣“挖礦”整治工作的有關部署要求,國家發展改革委會同中央宣傳部、中央網信辦、工業和信息化部等有關部門聯合印發了《關于整治虛擬貨幣“挖礦”活動的通知》,明確將虛擬貨幣“挖礦”活動增補列入《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19年本)》“淘汰類”目錄,要求采取有效措施,全面整治虛擬貨幣“挖礦”活動。
11月10日,國家發展改革委組織召開虛擬貨幣“挖礦”治理專題視頻會議,通報虛擬貨幣“挖礦”監測和整治情況,部署了下一階段工作,要求各省區市切實負起屬地責任,建制度、抓監測,對本地區虛擬貨幣“挖礦”活動進行清理整治,嚴查嚴處國有單位機房涉及的“挖礦”活動。
下一步,我們將以產業式集中式“挖礦”、國有單位涉及“挖礦”和比特幣“挖礦”為重點開展全面整治。對執行居民電價的單位,若發現參與虛擬貨幣“挖礦”活動,將研究對其加征懲罰性電價,形成持續整治虛擬貨幣“挖礦”活動的高壓態勢。
封面新聞記者:近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規劃綱要》,請問下一步國家發改委將如何推動規劃綱要落實?
孟瑋:
謝謝你的提問。你提到的《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規劃綱要》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規劃綱要,它是未來一段時期成渝地區發展的根本遵循和重要指引。我們常說一分部署九分落實,下一步,國家發展改革委將會同有關部門和重慶、四川兩省市認真抓好《規劃綱要》落實,重點做好以下幾方面工作。
一是加快印發專項規劃和實施方案。《規劃綱要》要求完善配套政策體系,提出要編制印發實施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交通運輸、科技創新、生態環境、文化旅游等領域專項規劃和實施方案。我委將定期調度規劃和方案編制進展,會同有關部門加快推進編制工作,力爭早日印發實施。
二是加快實施重大工程項目。今年1—10月,重慶、四川兩省市合作共建重大項目開工65個、開工率達97%,有19個項目提前完成年度目標任務。我委將會同相關部門和兩省市高質量建設川藏鐵路、成渝中線高鐵等標志性工程,推動實施水利能源、生態環保、應急保障等一批重大項目。
三是加快推動重大平臺建設。發揮重慶兩江新區、四川天府新區在建設現代產業體系方面的旗艦作用,建設一批高能級創新平臺,支持川渝自由貿易試驗區協同開放,強化國家物流樞紐功能。
四是推動健全一體化機制。依托城鎮化工作暨城鄉融合發展工作部際聯席會議制度,強化對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統籌指導。健全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重慶、四川兩省市黨政聯席會議機制,壓茬推進各項任務。同時,加快建立人力資源、科技資源等一體化機制。
經濟參考報記者:剛才,發言人介紹了新的年度《中國營商環境報告》,請問下國家發展改革委對下一步推進中國營商環境評價工作,更好發揮評價作用,有哪些考慮?
孟瑋:
謝謝你的提問。中國營商環境評價的實踐充分表明,科學開展中國營商環境評價,既是對優化營商環境改革成效的有效評估檢驗,也是激發改革活力、挖掘改革潛力、增強改革動力的有力之舉。國家發展改革委將從以下四方面,推進以評促改、以評促優。
一是以查缺補漏推動落實。營商環境評價不是“獎牌榜”而是“助推器”,參與營商環境評價,是各地區對自身營商環境的一次再檢視、再反思。下一步,將進一步推動各參評城市主動結合評價發現的短板不足,及時制定有針對性的改革舉措,加快補齊短板,切實解決企業關心、群眾關注的相關政策難點、執行堵點、監管盲點、體制痛點。
二是以制度創新固化成果。開展營商環境評價是提煉經驗做法、鞏固改革成果的有利契機。下一步,將更加注重總結提煉參評城市在優化營商環境、推進政策落實方面的成熟經驗做法,推動將更多改革成果上升為制度措施。同時,推動參評城市更加關注市場主體的獲得感,下大力氣解決一批長期困擾企業和群眾的體制機制性障礙,在法治框架內探索出原創性、差異化的優化營商環境具體措施,持續貢獻創新做法和鮮活經驗。
三是以參評城市帶動全局。營商環境評價的目的是鼓勵參評城市主動探索、形成經驗,進而帶動全省、全國所有城市競相優化營商環境。下一步,將進一步推動參評城市間加強互學互鑒,復制推廣標桿城市好經驗、好做法、好案例,同時充分發揮好參評城市的輻射帶動作用,積極推動所在區域打造營商環境新優勢。
四是以開放高地引領改革。國家級新區作為各地重要的綜合功能平臺,承擔著國家重大發展和改革開放戰略任務,是所在省(市、區)經濟發展的風向標,優化營商環境具有天然的政策高地優勢。下一步,將推動參評國家級新區更好發揮開放高地的排頭兵、先行者、示范區作用,激發“鯰魚效應”,主動挖掘改革亮點,進一步加快改革步伐,為推動全國層面向縱深推進改革積累經驗。
紅星新聞記者:我們注意到,國家發改委近日印發關于《遼寧沿海經濟帶高質量發展規劃》的通知。請問這一規劃對帶動東北地區發展的作用是什么,目前又存在哪些挑戰?
孟瑋:
謝謝你對東北的關注。經國務院批復同意,近日,我委印發了《遼寧沿海經濟帶高質量發展規劃》。遼寧沿海經濟帶是東北主要出海通道和對外開放的重要窗口,東北亞地區極具潛力的國際航運中心,支撐東北全面振興的重要區域。可以說,推動遼寧沿海經濟帶高質量發展,是促進遼寧振興發展、推動東北振興取得新突破、高水平參與東北亞區域合作的關鍵舉措,其意義可以概括為3個“有利于”。
一是有利于推動沿海6市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培育和形成區域經濟發展新動力源;二是有利于引領帶動遼寧和東北地區產業轉型升級,優化區域產業鏈布局,提升維護“五大安全”能力,推動東北全面振興;三是有利于加強與東北腹地良性互動,帶動東北地區轉身向海,更好參與東北亞區域經濟合作,打造我國面向東北亞全面開放新前沿,服務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
目前,東北振興仍處于滾石上山、爬坡過坎的關鍵時期。對標高質量發展要求,遼寧沿海經濟帶在體制機制、經濟結構、開放合作、思想觀念等方面還存在一些短板,與我國其他沿海經濟發達地區相比仍然具有一定差距。
下一步,國家發展改革委將會同有關部門推動遼寧落實好《規劃》有關任務,做好“三篇大文章”,也就是改造升級“老字號”、深度開發“原字號”、培育壯大“新字號”,大力發展海洋經濟,加快發展現代產業體系,完善區域協調發展機制,全面推進更高水平對外開放,以遼寧沿海經濟帶高質量發展推動東北振興取得新突破。
第一財經電視記者:知識產權質押信息平臺已經上線近4個月了,請問相關工作進展如何?取得了哪些成效?
孟瑋:
謝謝您對知識產權質押信息平臺的關注。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知識產權局、中國銀保監會三家單位通力合作,共同指導國家公共信用信息中心建成運行了全國知識產權質押信息平臺,并于今年7月19日正式上線。上線近4個月以來,平臺始終堅持公益性服務原則,依托“信用中國”網站,免費向社會公眾提供知識產權質押登記信息、金融產品信息、企業信用信息查詢,以及知識產權業務辦理導航等綜合性服務,初步實現了“3個一”的建設成效,即一平臺匯聚、一站式查詢、一窗口展示。
一是實現“一平臺匯聚”。平臺將散落在不同部門、不同機構的2.1億條信用信息與40萬條專利質押信息、商標質押信息、金融機構質押服務信息等,共享匯聚于一體,打破了“數據壁壘”,減少了知識產權質押的“政企銀”信息不對稱,以緩解科技型中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
二是實現“一站式查詢”。社會公眾登陸平臺后,可通過企業名稱、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或是專利號、申請號等,查詢到相關企業的知識產權質押融資情況和企業信用狀況,通過一個平臺實現對知識產權質押融資相關信息的便捷查詢。同時,平臺依托“信用中國”網站向交通銀行、光大銀行等金融機構提供數據接口查詢服務,已累計提供調用服務80余萬次,各類金融機構每天平均調用信息約5000余次。
三是實現“一窗口展示”。平臺已累計展示相關地方知識產權政策法規、典型案例、宣傳報道等各類信息400余篇,鏈接了全球專利查詢、專利申請線上辦理、專利質押登記和有關地方知識產權交易平臺等10個地址入口,方便了中小企業、金融機構、社會公眾在平臺上“各取所需”。
下一步,發展改革委將會同知識產權局、銀保監會繼續共同指導國家公共信用信息中心,加強系統建設,完善共享機制,優化平臺功能,拓展應用場景,不斷加強全國知識產權質押信息平臺建設,進一步暢通知識產權質押至貸款投放的傳導途徑,更好滿足中小科技型企業融資需求,彰顯知識產權價值,激發創新創業創造活力。
中國縣域經濟報記者:近期,國家發改委公布了西部大開發省部聯席落實推進工作機制。請問這一工作機制將在落實西部大開發工作中發揮哪些具體的作用?
孟瑋:
謝謝你對我委工作的關心。為貫徹落實國務院西部地區開發領導小組第二次會議精神,進一步加強對西部大開發工作的統籌協調和督促落實,經國務院同意,在國務院西部地區開發領導小組下,建立了西部大開發省部聯席落實推進工作機制。工作機制由34個黨中央、國務院部門和單位,西部12個省(區、市)人民政府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組成,國家發展改革委為牽頭單位。
工作機制將積極加強與地方和部門的對接,加強部門之間的溝通,形成推動西部大開發工作合力。具體來說,一是聚焦“重大”,會同有關方面共同抓好重大問題研究和重大政策、重大項目謀劃實施,提出完善西部大開發政策舉措的建議。二是聚焦“跨區域、跨領域、跨部門”,針對西部大開發推進過程中面臨的涉及跨地區、跨領域、跨部門一些具有綜合性、標志性、較為復雜的問題,加強協調銜接,統一思想、取得共識,解決實際問題。三是聚焦“落實”,以釘釘子精神扎實抓好各項重點工作落地落實,定期對西部大開發推進實施進展情況進行督促檢查,并向領導小組報告有關工作進展情況。
孟瑋:
今天的發布會就到此結束,謝謝各位媒體朋友。
責任編輯: 張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