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11月22日電 科學家“修正”了氣候變化模型,以預測未來的排放。據英國《自然·氣候變化》雜志22日發表的多模型分析結果表明,挪威國際氣候與環境研究中心研究團隊依據2030年前后的減排措施預測氣候場景,發現即使最樂觀的場景,也不足以將全球變暖限制在2℃以內。這個前瞻性建模方法與傳統“倒序”設想不同,后者聚焦于預先規定的氣候目標并描述如何實現這些目標。
大多數氣候模型聚焦于一種稱為“倒序推演”的概念,其中目標溫度得到確定,例如,《巴黎協定》的長遠目標是把全球平均氣溫升幅控制在工業化前水平以上低于2℃之內,并努力將氣溫升幅限制在工業化前水平以上1.5℃之內。而要實現將全球升溫控制在2℃以下的目標,首先需要計算實現該目標所需的減緩措施。但這種方法不總是能精確反映真實世界的氣候減緩,因為相關措施會因國家、時間推移和政策工具(例如對碳價的使用)而千差萬別。
此次,挪威國際氣候與環境研究中心科學家伊達·索戈內斯、格倫·皮特斯及其同事使用7個綜合評估模型,探討當前和2030年后的減緩措施差異將如何影響全球能源二氧化碳排放和溫度軌跡。對于到2050年前的排放場景有多種預測,不過大多數預測2100年全球變暖的中位數低于3℃(中位數值范圍在2.2—2.9℃)。但研究團隊發現,即使最樂觀的減緩場景,也不足以將全球變暖限制在2℃以下。此外,比起假設的減緩措施,模型的選擇對預測排放的影響更大,強調了在預測軌跡時交叉比較模型的重要性。
研究人員總結說,想要實現《巴黎協定》目標,必須加強全球減緩氣候變化的努力,任何新的承諾都需要有力的政策提供支持。
責任編輯: 江曉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