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游市場產銷持續高速增長,推動著鋰電產業鏈相關企業紛紛加快擴產步伐。
今年以來,從上游鋰礦到中游鋰電池生產廠商,再到下游的應用市場,各路企業都在跑馬圈地搶占市場,資本市場上的表現也非常搶眼。
據起點鋰電大數據不完全統計,2021年以來,20家鋰電上市公司密集發布定增預案,計劃募資總額超1300億元,用于擴大產能、新技術研發等,涉及鋰礦、鋰電正極、負極、隔膜、電解液、鋰電銅箔等多個環節。僅從募資金額來看,今年的額度遠超以往。
千億擴產狂奔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從上表中可以窺見,此輪募資一方面由各個細分領域的龍頭企業領銜,另一方面則體現頭部企業對產能的迫切需求。
電池廠方面,今年以來,包括寧德時代、比亞迪、中創新航(中航鋰電)、億緯鋰能、國軒高科、孚能科技、欣旺達等動力電池企業規劃的新增產能已超過1000GWh,合計投資金額約1650億元,幾乎是今年動力電池裝車總量的10倍。
以寧德時代為例,僅今年就新增廣東肇慶、江西宜春、貴州貴安、福建廈門、上海臨港五個生產基地,截至目前合計落地10大電池基地,總產能規劃超600GWh。
10月18日,寧德時代在回復定增問詢函時曾表示:“業務發展資金需求較大。”在列舉了產能建設、研發投入、公司運營等一系列資金開銷后,公司認為,現有資金無法滿足未來發展需要,并直言僅2020年至今的新增產能建設的資金需求就高達1100億元。
而電池廠大規模的擴產又推動上游材料、設備等各環節需求暴漲,訂單接踵而至,相關企業不得不加速擴大產能。
如漲價最為兇猛的鋰鹽產品之一—六氟磷酸鋰,相關企業如多氟多,就接連獲比亞迪、孚能科技、韓國EnchemCo.Ltd等大額訂單。為此,繼5月完成11.4億元定增后,多氟多11月24日再度宣布定增55億擴產。
再如設備領域,據起點鋰電大數據統計,國內主要設備企業前三季度公布訂單已超200億。多家設備企業人士反映,加快客戶交付已成為首要問題。
此外,在此輪募資中,除了用于產能擴張,上下游產業鏈延伸投資也成為重要的投資方向。
一方面下游頭部電池企業如寧德時代、億緯鋰能、國軒等采取入股、合資建廠等方式,搭建上游原料供應鏈體系;另一方面上游材料企業向下游延伸,觸及生產制造,如贛鋒鋰業。
因此,在鋰電情緒高漲之下,鋰電產業鏈形成“融資-投資擴產-股價上漲-繼續融資”的良性產融循環,也就不難理解。
行業人士坦言,“對于產業鏈上的公司來說,這幾乎是百年一遇的機會,只要生產出來就能賣得掉,我們不擴產就有可能掉隊”。
新一輪技術創新角逐到來
鋰電產業鏈瘋狂擴產的同時,也引發不少人的擔憂,即行業未來是否會出現產能過剩的情況。
對此,多家頭部企業掌舵人也表達了自己的看法。如寧德時代董事長曾毓群認為,“從2021年開始,全球鋰電池市場需求明顯提升,但目前來看,全產業鏈的產能供給相對較慢,有效供給不足。”
中創新航(中航鋰電)董事長劉靜瑜表態,只要企業的技術過關,產能就不會過剩。
億緯鋰能董事長劉金成表示,面對這種風險,企業就需要不斷提升產品的質量、性能。
與此同時,為進一步加強鋰離子電池行業管理、推動行業轉型升級和技術進步,工信部11月18日也發布《鋰離子電池行業規范條件(2021年本)》(征求意見稿),引導企業減少單純擴大產能的制造項目,加強技術創新、提高產品質量、降低生產成本。
事實上,從今年鋰電企業的募投項目來看,研發方面投入占比逐漸提升,從電芯到材料再到裝備等,新一輪技術迭代周期加速到來,各家企業都將產品創新力擺在首要位置,在產能規模優勢下,推動技術能力領先。
業內人士分析,盡管當下鋰電行業形勢一片大好,但是隨著大規模擴產,后續集中度有望再度提升,形成強者愈強趨勢。
電池企業方面,今年以來包括寧德時代鈉離子電池、中創新航(中航鋰電)One-Stop Bettery、蜂巢能源短刀片電池、捷威動力積木電池等創新產品受到行業矚目。
其他領域如正負極材料端,圍繞安全、能量密度、成本等因素,鋰電材料企業不斷優化鋰電正負極材料的研發和工藝參數,新型材料的探索成為重點方向。
隔膜行業,則加速將加快核心專利(含輕薄化、復合涂層等)的布局,5μ產品市場化應用推廣加速。
設備端,高效率、高質量等新要求推動設備工藝迭代革新,實現產線的模塊化、智能化、數字化來充分賦能客戶。
鋰電銅箔方面,頭部企業正加快4.5 μm 銅箔的研發量產步伐,推動鋰電銅箔朝高密度、低輪廓、超輕薄化、高抗拉強度、高延伸率等方向發展。
責任編輯: 李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