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是“中國鋰電第一城”?
鋰電產業的暴富效應,還勾起了地方政府的熊熊欲火。截至目前,已經有6座城市(福建寧德、江西宜春、江西新余、湖北荊門、四川遂寧、山東棗莊)公然打出“鋰電之都”旗號。
那么問題來了,這六座城市的鋰電產業到底發展到了什么規模?究竟有沒有資格做“中國鋰電第一城”?
為了回答這些問題,做了一個圖表。考慮到深圳、惠州和東莞也是鋰電重鎮,所以把這三個城市也列了進去。
結論出人意料:從各項數據來看,深圳才是真正的“鋰電第一城”。
這里有1273家鋰電相關企業,其中有12家市值過百億。2020年,深圳實現鋰電池產業總產值3972.36億元,利潤總額達296.7億元。2021年上半年,深圳出口鋰離子電池達129.6億元。
那么問題來了:遠離鋰礦區、土地價格貴、人工成本高的深圳為什么能夠在鋰電產業競爭中獨占鰲頭呢?
首先,鋰電池最初是為消費類電子產品而生的,而深圳電子信息產業總規模已達到全國的1/6。這里有華為、中興、創維和比亞迪等電子巨頭,還有中國最大的電子市場華強北。在深圳搞鋰電產業,技術方面有先發優勢,市場方面有距離優勢。
其次,深圳是粵港澳大灣區的橋頭堡,灣區內部形成了新能源汽車產業鏈,生產要素可在各大城市之間進行優化配置,綜合生產成本低。我們可以看到,深圳旁邊的東莞和惠州在新能源產業也頗有話語權。
再次,深圳是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又是中國三大金融中心之一。一方面,深圳市政府大力扶持民營企業發展,包括鋰電公司在內的民營企業不會被歧視(這一點比上海要好)。另外一方面,深圳有證券交易所,融資渠道多、融資成本低,鋰電公司在這里更容易長成參天大樹。
如果說寧德、宜春、新余、遂寧等小城市的大項目是政府領導拉來的,那么,深圳、東莞和惠州的鋰電產業主要是靠發達的市場自發形成的。
這樣的路徑,才更可能產生真正的“鋰電第一城”。
鋰電上市公司的總部分布圖
領頭羊已經確定,那么在它之后的總體格局,又是什么情況?
根據東方財富網、同花順網和雪球網的數據資料,找出了64只市值過百億的鋰電池概念股,再根據它們的總部所在地,做了一張鋰電池產業分布圖。
從省份分布來看,廣東不愧是中國第一大省,居然有20家鋰電池上市公司,占了全國總數的31%;民營經濟最發達的浙江也不負眾望,搞出了9家牛企。
福建、江西、湖南、四川、云南、貴州等南方省份都還可以,各有兩到三家上榜;河北、山東、河南、山西、陜西、內蒙古、寧夏、甘肅、新疆等北方省份則比較慘淡,要么是零、要么是一。又一次證明,南方經濟比北方更活躍。
青海和西藏的表現最令人驚訝,中國經濟最落后的地區竟然出現了4家熱門上市公司,甚至搞出了千億巨頭鹽湖股份。這是因為青藏高原發育著廣泛的“特種鹽湖",盛產鉀,鋰,硼等稀堿金屬。家里有礦,就是這么任性。
▲你看到的是美景,也是財富。
從城市分布來看,深圳獨占鰲頭,坐擁12家市值過百億的帶“鋰”上市公司;首都北京不甘示弱,搶下6席;廣州是3家,上海是2家,杭州、寧波、成都、廈門、南京、蘇州、長沙、西安、合肥等新一線城市各有一到兩家,其余企業都散落在中小城市。
還發現,中國有六個省的首富都是搞鋰的,分別是福建首富曾毓群、安徽首富王傳福(比亞迪)、云南首富李曉明(恩捷股份)、江西首富李良彬(贛鋒鋰業)、貴州首富鄧偉明(中偉股份)、青海首富肖永明(藏格礦業)。
當然,還有很多市一級的“鋰電首富”,比如惠州首富劉金成(億緯鋰能)、遂寧首富蔣衛平(天齊鋰業)、無錫首富王燕清(先導智能)、茂名首富王明旺(欣旺達)、桐鄉首富謝偉通(華友鈷業)、富陽首富徐金富(天賜材料)、桐城首富李縝(國軒高科)。
這說明啥?有鋰走遍天下,無鋰寸步難行。
責任編輯: 李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