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无码日韩AV无码网站,亚洲制服丝袜在线二区,一本到视频在线播放,国产足恋丝袜在线观看视频

關于我們 | English | 網站地圖

  • 您現在的位置:
  • 首頁
  • 電力
  • 核電
  • 德國為什么現在就要堅定棄核?

德國為什么現在就要堅定棄核?

2022-01-06 09:18:51 國際能源小數據

德國Cleanenergywire網站發表文章,題目是:Why is Germany phasing-out nuclear power and why now?(為什么德國要逐步淘汰核能,為什么是現在?)

德國著名的能源轉型一直被視為其他國家如何實現轉型的榜樣,但其中有一個方面引起了廣泛的質疑,有時甚至令人難以置信:核電的逐步淘汰。在化石能源的排放必須盡快減少,而目前風能和太陽能光伏等可再生能源無法滿足國家全部電力需求的情況下,德國為什么要停止使用二氧化碳排放很低的核能。其原因、影響和好處是什么?它將如何影響德國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能源結構和供應安全?

德國逐步棄核的事實

德國最后一座核電站將于2022年12月停止運行,該最終截止日期是2011年《核能法案》(Atomgesetz)的一部分。核能發電占總發電量的比例從2010年的22.2%下降到2020年的11%。與此同時,風能、太陽能光伏和沼氣等可再生能源在2020年提供了約45%的發電量。在剩下的六座反應堆中的三座在2021年12月關閉之后(格羅恩德,GundMulgunn C和布羅克多夫),只有三座(總計4吉瓦)將在整個2022年(ISAR 2,EsSand和NekCaveSethIM 2)中繼續使用。

德國是如何逐步淘汰核電的?

核能不應成為德國能源結構的一部分的信念由來已久,并深深扎根于德國社會。經過多年來在多個地方對核電站項目的抗議,再加上1979年三里島(美國)事故和1986年切爾諾貝利災難,反核運動導致1989年后德國沒有建造新的商業反應堆。

1998年,當社會民主黨和綠黨從保守黨政府手中接手時,他們與運營核電站的大型公用事業公司達成了“核共識”,逐步關閉核電站,最后一家核電站將于2022年關閉。2010年,安吉拉·默克爾(Angela Merkel)領導的新保守黨政府修訂了該協議,從而將七座核電站的運行時間延長了八年,其余十座核電站的運行時間延長了14年。但2011年3月日本福島核事故發生后,默克爾內閣將德國最老的反應堆封存了三個月后然后永久關閉,并再次決定在2022年前逐步停止其余九座核電站的運行。

為什么棄核推動了能源轉型?

德國能源轉型以及氣候保護理念的起點是反核運動和20世紀70年代末綠黨的崛起。隨著對核能的反對和對綠黨的支持的增加——導致他們在1998年當選政府——公眾對環境和氣候保護的意識也隨之提高。

在德國能源轉型之初,德國社會主要就核能進行辯論。但在逐步淘汰核能的同時,德國在2000年制定了《可再生能源法》(EEG)。首個EEG向風能和太陽能發電商提供了上網電價,啟動了可再生能源熱潮,大幅降低了新技術的價格,可再生能源在德國電力消費中的份額從2000年的6%增長到2020年的46%。這種被稱為“能源轉型”的電力供應轉型提高了人們對經濟脫碳的認識和雄心,德國從而決定最遲在2038年淘汰煤電。德國新政府希望將這一結束日期提前到2030年。

德國的不同利益相關者對棄核有何看法?

自2011年聯邦議會(Bundestag)以多數票決定最新的核淘汰計劃以來,德國公眾一直支持永久退出核電。

自2011年以來,德國政府一直堅持其決定。默克爾總理在總理任期結束前的新聞發布會上重申,“逐步淘汰核電是德國應該做的正確事情”,并補充說,其他國家和推動氣候中立的活動家可能會對這一點有不同的看法。默克爾說:“從長遠來看,我不認為核能是一種可持續的能源形式。”

新的德國社會民主黨(SPD)、綠黨和Free Democrats(FDP)政府于2021年12月上臺,其聯盟條約支持棄核。新(綠黨)環境部長斯特菲·萊姆克(Steffi Lemke)表示:“核能將使我們的能源供應既不安全也不便宜。一項無法解決有毒廢物處置問題的技術是不可持續的。”氣候和經濟部長羅伯特·哈貝克(綠黨)表示:德國棄核已經決定,并受到法律的明確管制,是有效的。德國的供應安全繼續得到保障。現在,重要的是持續推進我們能源供應的轉型。

只有右翼民粹主義的AfD支持新建核電站

德國剩余核電站的能源公用事業公司和運營商都表示不會延長反應堆的運行時間。經過多年的掙扎,德國大型公用事業公司已經擁抱了可再生能源的未來以及核能的終結。他們還指出,棄核的所有法律(賠償)問題已經解決,運營許可證將到期且難以重新獲得,與供應商和其他服務公司的合同已經終止,工作人員已經重新分配,燃料供應也將結束。

關于繼續使用核能還有爭議嗎?其支持者能否成功?

在過去的幾個月里,一些能源和行業經理、研究人員、氣候活動家以及支持核能的團體再次提出了利用核能作為穩定和低二氧化碳形式的能源的理由,這有助于德國實現其氣候目標。類似地,也有人呼吁將現有反應堆的壽命延長到2030年,以便在可再生能源能力尚不足以支持整個經濟的情況下提供低碳能源,并提早停止使用煤炭。核能支持者還認為,德國應該像微軟創始人比爾·蓋茨所宣傳的那樣,接受小型模塊化核反應堆。

盡管經常有支持它的文章和意見,但大多數人(在大多數民意測驗中)、議會、政府和能源行業都不大可能將這些論點放在心上,更不用說采取行動了。德國核電站將獲得另一次壽命延長是完全不可能的,因為運營商不想要繼續。選民們沒有忘記切爾諾貝利和福島,也知道還有更好的選擇。

為什么德國不在棄核之前逐步淘汰煤炭?

通過將可再生能源納入主流并降低其價格,直到其價格低于新的常規電廠,逐步淘汰核能的決定也是德國電力供應脫碳的起點。自2000年棄核決定以來,煤電在德國發電量中的份額已從2011年的43%下降到2020年的23.4%。自2007年以來,沒有規劃/建造新的燃煤發電站。

反對化石能源電廠的運動導致了2020年的棄煤的決定,盡管2038年的退煤截止日期相當晚。但這一日期仍然符合2050年的氣候中和目標,而新政府提出的到2030年停止使用煤炭的建議將使2045年的新凈零目標成為可能。

煤炭和核能之間的另一個區別是:盡管在20世紀60年代核能曾受到主要政黨的熱烈歡迎,但核能是一種相對較新的技術,在社會上沒有牢固的基礎,很快就因事故和抗議而聲名狼藉。另一方面,200年來,煤炭開采在德國幾個州根深蒂固。它曾經擁有大量——而且常常引以為傲——的勞動力,具有相當大的政治影響力,并且常常是一個地區的主要雇主和經濟重心。

這些都是德國在逐步淘汰煤炭之前更容易啟動退出核電的原因。

德國會因為棄核而排放更多的二氧化碳嗎?

一些氣候活動家、研究人員和支持核能的游說團體認為,如果德國決定在停止使用核能之前減少煤電,就可以防止更多的二氧化碳排放。

德國聯邦環境署使用以下排放估算值:陸上風電排放10克二氧化碳當量/千瓦時,太陽能光伏排放67克二氧化碳當量/千瓦時,核能排放68克二氧化碳當量/千瓦時,天然氣430克二氧化碳當量/千瓦時,褐煤超過1000克二氧化碳當量/千瓦時。

親核活動家指出,讓最后六座核電站繼續運行將使德國能夠關閉所有北萊茵-威斯特伐利亞褐煤發電廠,到2030年德國的總二氧化碳排放量可以減少10%。

德國經濟研究所(DIW)的經濟學家在最近的一篇論文中得出結論:“核電的下降將暫時導致化石能源和進口的更多使用,這將在短期內增加二氧化碳排放。然而,這些應該通過可再生能源的加速擴張迅速減少。”在短期內,核能確實將被化石發電廠和進口所取代,二氧化碳排放量將增加約4000萬噸。其他研究表明,在歐洲排放交易系統(EU ETS)總體上限的背景下,德國排放量的增加將通過其他國家排放量的減少得到補償,從而保持總體排放量的穩定,同時,二氧化碳排放限額的價格將略有上升。

沒有核,沒有煤:燈會一直亮著嗎?

德國的常規發電能力確實開始下降。到2022年12月德國全部退出核電,同時大約13.9 GW的褐煤和硬煤發電站將關閉——新政府希望到2030年實現全部退煤。

盡管應對日益增長的依賴天氣的可再生能源帶來了挑戰,并要求德國電網適應北方的高(風)電生產。但電網運營商和政府都確信,德國將保持供電到穩定性。為了保持電網穩定,將需要新的設備,而當南部的核電站關閉時,需要采取新調度措施來平衡所有地區的供需。研究人員的建模表明,隨著可再生能源的持續增長和電網的優化運行,德國的電力供應將保持安全。德國仍然存在電力產能過剩,使其成為電力凈出口國。德國擁有世界上最穩定的電力系統,斷電時間很少。如果在緊急情況下,燃煤發電站的供應至關重要,則可以保留在備用狀態。新政府計劃建立供應安全壓力測試;2022年的冬季可能會對歐洲和德國的能源供應進行一次“現實生活”的壓力測試,因為在緊張的天然氣供應導致的能源危機中,天然氣和電力價格正在飆升。

德國如何在沒有核的情況下實現凈零排放?

德國電力部門的能源轉型已成為一項全面計劃,旨在使整個經濟脫碳,并在2045年實現溫室氣體凈零排放。隨著核電和煤炭在2030年消失,新政府堅持前任政府的氣候目標,將重點放在可再生能源增長上。其目標是在電力需求中達到80%的可再生能源份額。多項研究表明,基于可再生能源的凈零系統是可能的。

德國政府承認,要運行穩定的電力系統,需要一批靈活的(可使用氫氣的)天然氣發電廠。據EWI研究所計算,2019年至2030年間,21吉瓦褐煤和25 吉瓦硬煤產能將被關閉。德國能源工業協會BDEW表示,更早的煤炭淘汰意味著德國將需要增加17 GW的燃氣發電能力。

德國必須與鄰國建立更緊密的聯系,以便在風力低、日照少的情況下交換(可再生)電力,并升級電網系統。為了供應發電站和工業用途,德國需要大量的氫氣并從國外進口。

為什么德國沒有一個既有可再生能源又有核能的能源系統?

核能的倡導者將核能描繪成一種穩定的能源,可以在風力和陽光不足的時候幫助確保供應。哥倫比亞大學的氣候科學家詹姆斯·漢森(James Hansen)在柏林參加一次支持核能的氣候會議上表示:“我們需要一種可靠的、全天候的能源來補充可再生能源。”

但德國能源專家對波動的可再生能源是否最好由核能來補充表示懷疑。他們認為,以風力和太陽能為主的電力系統需要極大的靈活性,以平衡波動的供應和波動的需求。但核電廠在技術和操作上都是為盡可能穩定的生產而設計的。這意味著,增加核能并不是為電力系統提供靈活性的經濟方式。事實上,今天的抽水蓄能和需求側響應是幾十年前建立的,目的是提供整合核能的靈活性。

德國是否會依賴國外(核電)進口?

批評者稱德國放棄核能的決定是虛偽的,因為德國將繼續接受法國或比利時生產的核能。德國與歐洲鄰國之間有電網互連,但多年來一直是電力凈出口國。歐洲內部電力市場的買家喜歡購買可再生能源,因為可再生能源價格低廉。隨著核能和煤炭的退出,德國將失去部分過剩產能,并更多地從鄰國進口電力,這些國家通常也擁有不斷增長的可再生能源份額。在未來的歐洲電力系統中,與鄰國持續、動態地交換電力將是完全正常的。

什么更貴?可再生能源還是核能?

德國將風能和太陽能作為主要能源而非核能顯然是一個選擇的原因之一是,新的可再生能源裝置比所有其他能源都便宜——特別是在考慮二氧化碳價格的情況下。根據《2021年世界核工業狀況報告》,核能發電的能源成本目前為每千瓦時15.5美分,而太陽能則為4.9美分,風力發電則為4.1美分。

英國政府已經為核電站項目Hinkley Point C提供了為期35年的每千瓦時11美分的價格保證。在德國,陸上風力發電和太陽能光伏發電的上網電價在6-7 美分/千瓦時之間,一些項目投標價格甚至更低。海上風電場目前正在快速發展中,沒有任何政府補貼。

新的核電反應堆項目往往比預想的要昂貴得多。在法國弗拉曼維爾建造一座新的EPR電站的成本已從34億歐元上升到190多億歐元,而該項目建設時間可能比計劃多11年。英國、芬蘭和美國也出現了類似的漲價和延期。

專家表示,核技術的學習率為負,這意味著新項目變得更昂貴而不是更便宜。如果我們以當前的投資成本為基礎,那么很明顯,最便宜的電力系統完全基于可再生能源。

歐盟清潔能源分類法中的核能和德國的立場

觀察家稱,法國推動將核電項目納入歐盟清潔能源分類體系,將其視為可持續投資,這對德國來說是一場“政治噩夢”。在保加利亞、克羅地亞、捷克、芬蘭、匈牙利、波蘭和羅馬尼亞等其他歐洲國家的支持下,法國總統馬克龍試圖將核能作為歐盟脫碳戰略的一個支柱,而德國則在風電和太陽能上下了很大的賭注,也包括葡萄牙、奧地利、盧森堡和丹麥。

如果將核能投資納入分類體系,那么核能投資可以成為綠色基金的一部分,銀行可以將核項目貸款宣布為可持續投資——所有這些都有助于讓更多私人投資流入氣候友好型經濟活動和企業。

歐盟委員會將于2022年1月提出一項分類建議,歐盟成員國將以多數票決定。委員會可能會提出一種折衷方案,將核能歸類為一種臨時過渡技術,必須在基金中進行標記和申報,以便消費者和投資者在“完全綠色”產品(如可再生能源)之間進行選擇,而不是就核(和天然氣)問題作出決定。

德國不應該像其他國家一樣接受并支持使用新型小型模塊化反應堆嗎?

億萬富翁和慈善家比爾·蓋茨提議,在未來使用大型小型模塊化反應堆(SMR)來確保氣候中性電力供應,這被譽為氣候變化解決方案。在比利時,政府同意投資1億歐元進行SMR研究。該國計劃在2025年前關閉剩下的兩座核電站。

SMR的支持者聲稱,一旦批量生產,這些小型核電站由于先進的反應堆設計而變得更便宜、更安全,并且可以使用轉換后的短壽命放射性材料運行,從而解決了廢物問題。但是,由聯邦核廢料管理安全辦公室(BASE)委托進行的兩項評估發現,這數萬個小型反應堆將對武器級材料的擴散帶來巨大風險,而且可能永遠不會像其倡導者所說的那樣便宜。

與歐洲其他國家相比,德國有什么不同?為什么歐洲其他國家將核能視為零碳解決方案?

德國不僅擁有強大的公眾支持和長期的反核情緒,而且在其電力結構中只剩下11%的核能。因此,與其他國家相比,完全拋棄核能是一個更為明顯和容易的決定。比如法國,2020年其國內發電中的核能份額為70.6%,保加利亞為40.8%,瑞典為29.8%,西班牙為22.2%(俄羅斯為20%,美國為19.7%,英國為16%)。

德國歷史學家還解釋了對核問題的不同態度以及對切爾諾貝利事故的不同反應。與法國或英國公民相比,德國民眾對切爾諾貝利事故的感覺更接近,威脅更大。即使有人因為氣候保護的原因而提出核問題,但現在棄核進程已經走得太遠,無法逆轉,而且根本就沒有任何有影響力的政治力量會考慮重新開啟長達十年的關于核問題的痛苦的辯論。




責任編輯: 江曉蓓

標簽:德國,堅定棄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