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无码日韩AV无码网站,亚洲制服丝袜在线二区,一本到视频在线播放,国产足恋丝袜在线观看视频

關于我們 | English | 網站地圖

  • 您現在的位置:
  • 首頁
  • 電力
  • 綜合
  • 電力輔助服務從1.0時代進入2.0時代

電力輔助服務從1.0時代進入2.0時代

2022-01-14 09:19:05 南方能源觀察   作者: 楊萌  

編者按

國家能源局近日修訂發布了《電力并網運行管理規定》(以下簡稱《規定》)、《電力輔助服務管理辦法》(以下簡稱《辦法》)。本文作者將分多篇文章,從輔助服務領域規則的變遷、輔助服務市場的定位與使命兩個方面分析《辦法》的內在邏輯與理論背景,再從用戶側、新能源、第三方輔助服務提供者三個角度分別展望電力輔助服務市場的潛在機會。

輔助服務的1.0時代

我國電力輔助服務領域的發展,是一個從無到有、從計劃到市場的漸進過程。

2002年以前,我國電力工業主要采取垂直一體化的管理模式,由電力調度機構統一安排電網和電廠的運行方式。電力調度機構根據系統的負荷特性、水火比重、機組特性以及設備檢修等方面因素,統一進行發電計劃和輔助服務的全網優化。在對電廠進行結算時,輔助服務與發電量捆綁在一起進行結算,并沒有建立單獨的輔助服務補償機制。

20世紀末,西方電力市場理論被引入國內,國內學者對當時電力市場中的輔助服務開展了廣泛研究,輔助服務的概念也逐步被有關部門的決策者和管理者所接受。但考慮到電力輔助服務的復雜性,以及當時我國電網結構相對薄弱的現狀,1998年國務院選定的六個“廠網分開、競價上網”改革試點都未考慮輔助服務交易,輔助服務繼續采用無償提供的方式。

2002年初,國務院發布了《電力體制改革方案》(國發〔2002〕5號),我國電力系統實行了廠網分開,各發電廠分屬于不同的利益主體,無償提供電力輔助服務難以協調各方利益。

在這一背景下,為加強并網發電廠考核和輔助服務管理工作,提高電能質量和安全穩定運行水平,原國家電監會制定出臺了《發電廠并網運行管理規定》(電監市場〔2006〕42號)和《并網發電廠輔助服務管理暫行辦法》(電監市場〔2006〕43號),要求各地電監局和省電監辦結合本區特點,依照電監會兩個文件精神,制定本區域的電廠并網運行考核細則和輔助服務補償實施細則(以下簡稱“兩個細則”),上報國家電監會審核批準后試行完善,擇機正式運行。

其中,“輔助服務補償實施細則”既對并網發電廠提供的有償輔助服務進行補償,同時也對因自身原因不能提供有償輔助服務或達不到預定調用標準的電廠進行考核。隨著各區域“兩個細則”的紛紛出臺,“按需調用,事后補償”的輔助服務考核補償機制逐漸形成。在本輪電改配套文件《關于推進電力市場建設的實施意見》中明確提出的輔助服務交易機制“誰受益,誰承擔”的原則,經過多年運行已深入人心。

輔助服務面臨的新變化

經過十多年的運行,以“兩個細則”為基礎的輔助服務管理機制規范了市場主體行為、調動了發電企業提供輔助服務的積極性、改善了電網的安全運行指標、普及了輔助服務“可計量、可監管、可交易”的概念。在“兩個細則”的實施和不斷深化的同時,我國電力系統和電力市場也在經歷著快速、深刻的變革,輔助服務管理機制面臨著“兩新兩高兩大”的態勢。

(1) 新能源

伴隨著新能源的迅猛增長,系統輔助服務需求也隨之提高,而以往作為輔助服務主要提供者的傳統電源并網比例下降,更加劇了輔助服務的供需矛盾。

(2) 新主體

傳統上,輔助服務的提供主體主要為水電機組、火電機組和電網設備。近年來,儲能裝置、需求側響應等新增資源呈多元化趨勢。因此目前對電力輔助服務市場機制的研究也聚焦于如何激勵多元化市場主體為電力系統提供充裕的靈活性電力資源,以應對可再生能源發電特性對系統電力平衡和安全穩定運行的影響。

(3) 高質量

隨著工業體系的升級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電力供給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要求日益嚴苛。同時,隨著跨省跨區電力資源配置規模和范圍的不斷擴大,新能源電源裝機占比的不斷提高,我國電力系統安全穩定運行的新問題、新挑戰不斷涌現,這對穩定運行機理分析把握和電力系統運行革新等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在還原電力一般商品屬性的改革趨勢下,電力商品“實時平衡”的特殊性將集中體現于輔助服務管理機制中,其保障作用進一步凸顯。

(4) 高效率

為滿足日益增長的輔助服務需求,在傳統輔助服務提供者并網占比下降時,除了依靠現貨市場壓縮輔助服務需求空間,引入更多調節性資源,還要提高輔助服務資源的利用率。以新型儲能為代表的高性能輔助服務資源,需要與之配套的調用方式和激勵措施,既將好鋼用在刀刃上,又把胡蘿卜掛到木棍上。目前多地已明確調頻服務采用按效果付費的方式,但仍需要完善相應的并網管理規范、交易調度平臺以及計量、結算體系等。

(5) 大范圍

資源稟賦差異決定了我國逐步形成“構建大電網、融入大市場”的發展格局。隨著電力市場化改革的推進和跨省跨區電能交易量的增長,我國區域輔助服務協同機制建設面臨一些需要重點解決的問題,主要體現在跨省跨區送電曲線形成方式不明確、送電價格是否包含輔助服務責任不明確、調度權與輔助服務管理和考核權分離等方面。

(6) 大差異

由于存在運行慣例的差異,各區域在制訂“兩個細則”的過程中有很多個性化考慮。經過多年反復修訂后,不同地區在服務品種、技術規范、補償分攤方式等方面均存在不小差異,這在無形中為跨省區輔助服務資源共享帶來一定障礙。尤其是遠端電源面臨“點對多網”送電的局面,遠端電源將難以應對受端地區多樣化的輔助服務管理規定。

輔助服務市場化試點的探索

2014年10月1日,《東北電力輔助服務調峰市場監管辦法(試行)》開始實施,我國首個電力調峰輔助服務市場正式啟動,這標志著市場化補償電力調峰輔助服務的開始。

2015年3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深化電力體制改革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9號文”)提出以市場化原則建立輔助服務分擔共享新機制以及完善并網發電企業輔助服務考核機制和補償機制。此后,各地積極開始電力輔助服務市場化探索。

2017年,國家能源局印發《完善電力輔助服務補償(市場)機制工作方案》,指出以完善電力輔助服務補償(市場)機制為核心,全面推進電力輔助服務補償(市場)工作,分三個階段實施。第一階段(2017年-2018年):完善現有相關規則條款,落實現行相關文件有關要求,強化監督檢查,確保公正公平。第二階段(2018年-2019年):探索建立電力中長期交易涉及的電力用戶參與電力輔助服務分擔共享機制。第三階段(2019年-2020年):配合現貨交易試點,開展電力輔助服務市場建設。

目前,上述三個階段均已完成,全國初步形成了跨區、區域省間、省多層次輔助服務體系。

省級市場層面,除了西藏外其它各省區均已啟動輔助服務市場,覆蓋了調頻、調峰、備用等有功平衡服務的主要品種。四川和貴州還啟動了黑啟動服務交易,華北、江蘇、寧夏、陜西等地相繼引入用戶可調負荷參與輔助服務市場,不同省區輔助服務交易品種的設置也體現了各省區自身電力系統運行的特點。

區域市場層面,六大區域結合不同特性和實際需求,已陸續啟動了調峰、調頻、備用為主的區域內省間輔助服務市場,如川渝一體化調峰市場、華東區域備用市場等;云南、四川等大型水電機組送華東的外來電已嘗試單列跨區輔助服務權責,為下一步跨區輔助服務市場奠定了基礎。

自2019年起,通過輔助服務交易所產生的費用已超過“兩個細則”的輔助服務補償費用。

輔助服務2.0時代開啟

基于前述輔助服務領域面臨的新變化以及各省區輔助服務改革市場化的探索,2006年出臺的《發電廠并網運行管理規定》《并網發電廠輔助服務管理暫行辦法》面臨全面調整,以適應電源結構、網架結構、市場環境、技術進步等多方面變化,面向新型電力系統建立用戶參與的電力輔助服務分擔共享新機制,進一步規范電力輔助服務管理。

此次國家能源局發布的《辦法》,是2006年以來國家主管部門對輔助服務管理規則進行的首次修訂,也將確立我國電力輔助服務市場頂層設計的新架構。國家能源局發布的官方政策解讀將此次修訂總結為四個“新”:擴大電力輔助服務新主體、豐富電力輔助服務新品種、完善用戶分擔共享新機制、健全市場形成價格新機制。除此之外,還有以下修改值得關注:

新《辦法》第一個明顯的變化是對電力輔助服務定義的修改。舊版對輔助服務的表述為“為維護電力系統的安全穩定運行,保證電能質量,除正常電能生產、輸送、使用外,由發電企業、電網經營企業和電力用戶提供的服務,包括∶一次調頻、自動發電控制(AGC)、調峰、無功調節、備用、黑啟動服務等”,明確了輔助服務的作用、外延范圍、提供主體和主要類型。而在新版中,定義表述為“為維持電力系統安全穩定運行,保證電能質量,促進清潔能源消納,除正常電能生產、輸送、使用外,由火電、水電、核電、風電、光伏發電、光熱發電、抽水蓄能、自備電廠等發電側并網主體,電化學、壓縮空氣、飛輪等新型儲能,傳統高載能工業負荷、工商業可中斷負荷、電動汽車充電網絡等能夠響應電力調度指令的可調節負荷(含通過聚合商、虛擬電廠等形式聚合)提供的服務。”

新《辦法》定義不再列舉輔助服務具體品種,加入了“促進清潔能源消納”這一對作用的描述,對提供主體也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擴充,將原定義中的“電網經營企業”排除在外,僅保留“源”與“荷”,并新增了“儲”。提供主體的改變,與市場導向的指導思想一致,將電網經營企業排除在輔助服務補償和交易之外,有利于各種并網主體參與競爭性市場交易。

第二個顯著變化是對輔助服務品種的具體分類,舊版對于輔助服務的一級分類是“基本輔助服務和有償輔助服務”,而新版則從功能上將其分為“有功平衡服務、無功平衡服務和事故應急及恢復服務”,而將是否有償放在第三章用以區別不同的提供方式。這一調整明晰了技術定義和提供方式的區別,為制定更具體的統一技術規范奠定了基礎。

輔助服務的分類維度包括服務功能、性能要求、調用時序、設備狀態、系統狀態、調節方向等。從靈活性質量和效率的角度,具體輔助服務品種的分類,應優先以服務功能和性能要求作為分類維度。新《辦法》在服務功能上進行了較為詳細的分類,但不排除還有更多類型的輔助服務可以添加。

各項服務的詳細技術參數后續將會在各區域和省份出臺的“兩個細則”和市場交易規則中得以呈現。從大范圍輔助服務資源互濟的角度,希望能夠以國標或者補充規則的形式,對定量的性能要求和計量計算方式加以約定,形成標準化的輔助服務產品體系,便于不同市場之間的高效流通。

新《辦法》將已深入人心的“誰受益,誰承擔”的原則,擴充為“誰提供、誰獲利;誰受益、誰承擔”。新加入的前半句,將輔助服務的供需兩側進行了匹配,是對市場化互動的注腳。新的表述對輔助服務提供者按貢獻予以激勵,對輔助服務消費者按用量予以分攤,明確了市場體系中供需雙方角色界定的基本判據。

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市場規則均將輔助服務提供者圈定為水、火電機組,后來加上儲能裝置和用戶側資源,而將風、光直接作為費用分攤者。但是新《辦法》中“誰提供、誰獲利”的原則為新能源在某些情況下提供輔助服務獲得一定回報提供了可能。

在補償標準的設定上,以固定補償方式補償的服務類型,采用“補償成本、合理收益”的原則,以市場化方式補償的,采用“通過市場競爭形成價格”的原則。

在費用分攤范圍上,新《辦法》指出“為電力系統運行整體服務的電力輔助服務,補償費用由發電企業、市場化電力用戶等所有并網主體共同分攤,逐步將非市場化電力用戶納入補償費用分攤范圍”。

新《辦法》也對跨省跨區電力輔助服務機制專門加以規定,主要思路是將跨省跨區電能量交易的購售雙方納入到輔助服務統一管理體系之中,并要求雙方明確約定輔助服務的責任和費用條款。

此外,關于信息披露和監督管理,新《辦法》明確了監管機構、電力調度機構和電力交易機構的權責。電力輔助服務市場的組織與管理由所在地區的國家能源局派出機構負責,交易執行、服務調用、信息采集推送、技術支持系統建設等由電力調度機構負責,電力交易機構則負責信息公示等其他工作。

新《辦法》出臺前已進行了大量的研討和調研工作,是系統性深思熟慮之下的成果,立足當前預見了電改過渡期輔助服務面臨的形勢,在基本概念和核心邏輯上已為輔助服務市場化改革奠定了基礎,將有效提升電力系統綜合調節能力、推動市場主體多元競爭、促進能源清潔低碳轉型,但還需要各地實施細則、市場規則以及其它配套文件的進一步細化,更有待與電力市場其它部分的融合與銜接,未來任重而道遠。




責任編輯: 江曉蓓

標簽:電力輔助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