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發布《關于完善能源綠色低碳轉型體制機制和政策措施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對推進能源綠色低碳轉型工作作出詳細部署。《意見》提出,到2030年,基本建立完整的能源綠色低碳發展基本制度和政策體系。
國家能源局有關負責人表示,《意見》作為碳達峰碳中和“1+N”政策體系的重要保障方案之一,是能源領域推進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綜合性政策文件。未來,《意見》將與能源領域碳達峰系列政策協同實施,形成政策合力,成體系地推進能源綠色低碳轉型。
提高供應安全保障水平
在我國的二氧化碳排放總量中,能源生產和消費相關活動碳排放占比較高,推進能源綠色低碳轉型是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關鍵。
“現行能源體制機制和政策還存在一些不足,主要體現為能源消費模式向綠色低碳轉型的意識還需要增強,在綠色低碳轉型中新的安全保供風險增多,能源輸送等基礎設施不適應新能源大規模發展,關鍵環節自主創新能力還不強,能源市場體系還不完善,能源管理的協同機制有待改進,投融資等政策支持力度仍偏弱等。”國家能源局有關負責人說。
該負責人表示,能源綠色低碳轉型的前提是保障能源安全。《意見》堅持立足國情、先立后破,在保障能源安全的前提下有序推進能源綠色低碳轉型。
在預警機制方面,《意見》要求電網、油氣管網及重點能源供應企業要完善經營區域能源供應監測平臺并及時向主管部門報送相關信息,同時提出建立涵蓋能源、應急、氣象、水利、地質等部門的極端天氣聯合應對機制。在儲備應急體系上,《意見》提出加快形成政府儲備、企業社會責任儲備和生產經營庫存有機結合、互為補充,實物儲備、產能儲備和其他儲備方式相結合的石油儲備體系。
“推動將需求側可調節資源納入電力電量平衡,發揮需求側資源削峰填谷、促進電力供需平衡和適應新能源電力運行的作用。同時,完善支持靈活性煤電機組、天然氣調峰機組、水電、太陽能(9.070, 0.00, 0.00%)熱發電和儲能等調節性電源運行的價格補償機制。”該負責人舉例說。
加大關鍵核心技術創新
《意見》明確,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區為重點,加快推進大型風電、光伏發電基地建設,對區域內現有煤電機組進行升級改造,探索建立送受兩端協同為新能源電力輸送提供調節的機制,支持新能源電力能建盡建、能并盡并、能發盡發。
國家能源局有關負責人指出,能源綠色低碳轉型不僅需要產業結構調整,更需要能源技術創新的支撐。《意見》立足能源轉型發展對技術創新的需求,加強能源技術創新機制的頂層設計,完善能源領域創新體系和激勵機制,提升關鍵核心技術創新能力,增強能源綠色低碳轉型發展內生動力。
為促進清潔低碳能源產業鏈一體化技術進步,《意見》提出依托大型新能源基地等重大能源工程,推進上下游企業協同開展先進技術裝備研發、制造和應用,通過工程化集成應用形成先進技術及產業化能力。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科研信息部部長景春梅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近年來,我國圍繞能源綠色低碳發展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動太陽能、風能、水能、生物質能、地熱能等清潔能源開發利用取得了明顯成效,但在體制機制、政策體系、治理方式等方面仍然存在短板。《意見》以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為統領,聚焦生產、傳輸、監管、交易、消費等能源開發利用的全過程,從多層次、多維度、全領域進一步明確了能源綠色低碳轉型的“路線圖”,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導意義。
更好激發能源市場活力
在北京師范大學產業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宋向清等學者看來,要加快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就必須讓綠色能源“活”起來,讓碳排放權、用能權和綠色電力等“動”起來,通過建立各種交易市場實現綠色電力能源及其關聯權益在企業和城市間的動態平衡,助力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
據國家能源局有關負責人介紹,《意見》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通過加快推進電力市場建設、積極推進分布式發電市場化交易、以市場化方式引導消費側綠色低碳轉型、深化能源領域“放管服”改革等舉措,增強能源系統運行和資源配置效率。
能源綠色低碳轉型,還將伴隨著能源消費綠色升級場景的豐富。《意見》與重點行業領域碳達峰實施方案相銜接:在工業領域,鼓勵通過創新電力輸送及運行方式實現可再生能源電力項目就近向產業園區或企業供電;在建筑領域,推動超低能耗建筑、低碳建筑規模化發展;在交通領域,積極推行大容量電氣化公共交通和電動、氫能、先進生物液體燃料、天然氣等清潔能源交通工具,不斷完善充換電、加氫、加氣(LNG)站點布局及服務設施。
“無論是推動建設天然氣‘雙調峰’電站,還是支持微電網、分布式電源、儲能和負荷聚合商等新興市場主體獨立參與電力交易,《意見》都堅持了‘先立后破’的原則,通過系統提出支撐能源供給側綠色低碳轉型的體制機制和政策措施,統籌兼顧‘穩’與‘進’。”景春梅說,落實好《意見》需要政府、企業、家庭等社會各方面共同努力,最大限度釋放綠色能源生產消費潛力。
責任編輯: 張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