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BusinessKorea今日報道,鋰電巨頭三星SDI已著手建造“業內第一條”全固態電池試產線。
據悉,目前三星SDI已完成制造1-2個產品原型。其研發的全固態電池以硫化物為電解質,目前已獲得相關專利并進入技術驗證階段。
公司計劃向該試產線引入純電池極板、固態電解質加工設備及電池組裝設備。業內人士指出,從某種程度而言,建立試產線意味著“三星SDI已邁過全固態電池的量產技術瓶頸”。
而有了這條試產線,三星SDI有望在全固態電池的量產之路上甩開對手。
其韓國同行LG新能源、SK On也正緊鑼密鼓地投入全固態電池研發,目標量產時點為2030年。電池初創企業中,獲大眾汽車投資的QuantumScape公司計劃2024年投入量產全固態電池。
多環節有望共享紅利 “折中方案”戰火升溫
眼下,磷酸鐵鋰及三元電池是業內兩大主流路線,但兩者都逃不開安全性及續航里程兩個問題。而在這兩個問題面前,固態電池是當下最近的一條路。
其在能量密度、輸出電流穩定性、服役壽命、體積等方面均具備優勢,而最突出的優勢便是安全性及續航里程:固態電解質不可燃、耐高溫、無腐蝕、不揮發;另外數據顯示,其續航時間可達傳統液態鋰電池的2-3倍。
考慮到固態電池是公認的下一代電池技術路線,國金證券認為,其有望享受超越常規液態電池的估值溢價。
興業證券補充,若全固態電池成功量產,電解液和隔膜環節將迎來變革。同時,其適配高能量密度體系材料,屆時將帶動對高鎳正極,硅碳負極,鋰金屬負極等材料的需求。
不過,從液態電池邁向全固態電池難以一蹴而就。業內也大都認為,全固態電池量產和商業化還面臨著諸多難題,仍是一場“持久戰”。
半固態電池(固液混合電池)由此成為折中的過渡方案。例如,此前東風E70搭載的、由贛鋒鋰業供應的“固態電池”,蔚來ET7采用的“固態電池”,以及衛藍新能源、孚能科技、SES公司的產品,實際上均為半固態電池。
值得注意的,即便成功實現量產,全固態電池前路依舊橫亙著多重難關。
先不說離開實驗室后,固態電池銳減的功率密度;快充性能欠佳的問題,也會讓多數消費者搖頭——這也是三星SDI如今需要面對的一大難題。
而中科院院士、清華大學教授、汽車安全與節能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歐陽明高預計,全固態電池要實現產業化、并對市場格局產生重要影響,仍需十年左右。而現有的鋰電技術,包括液態電池及半固態電池,在2030年前仍將占據絕對主導地位。
責任編輯: 李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