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新能源市場的發展進入快車道,鋰電池產業鏈的發展也已走出亂象叢生的初期階段。
進入黃金發展時期以來,鋰電行業除了體量呈指數級增長外,還有多條新型電池技術路線產生。其中,固態電池技術以其能量密度高、不可燃、不揮發、不漏液、無腐蝕、耐高溫等優勢獲得了市場的更多關注。
近日,起點鋰電大數據獲悉,全固態鋰電池公司高能時代完成了超5000萬人民幣融資。本輪融資由同創偉業領投,欣旺達、珠海高新創投、中金傳譽鳳凰基金等機構參投。本輪融資主要用于加速高能時代在全固態電池的產品布局、技術研發、人才引進等。
企查查信息顯示,高能時代成立于2020年,經營范圍包括新材料技術研發、電池銷售及電子專用材料銷售等。公司主要致力于研發全固態鋰電池產品。
目前,公司已在中國和日本橫濱建立電池研發中心,橫濱團隊負責電芯設計、工藝研發,目前匯聚了10余個來自中日韓的專家團隊。除了電池新勢力對固態電池進行布局,國內外還有許多主流企業對固態電池技術進行了重點布局。
主流企業“進攻”固態電池
去年年初,自寧德時代公布兩項固態電池專利后,固態電池概念迅速走熱,獲得市場極大的關注度。據起點鋰電大數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國內外已有超30家企業對固態電池技術和產線進行了初期布局。其中就包括主流企業如寧德時代、贛鋒鋰業、三星SDI、比亞迪、孚能科技、蜂巢能源、國軒高科等。
寧德時代
去年5月,寧德時代在接收機構調研時表示公司在固態電池研發方面已深耕多年,目前處于第一梯隊,可以做出固態電池樣品。今年,寧德時代再傳出消息,公司固態電池產業化進程在逐漸加快。
贛鋒鋰業
去年7月,贛鋒鋰業子公司贛鋒鋰電與東風公司技術中心司正式簽約,雙方還簽訂了固態電池E70車型示范推廣協議。
今年1月22日,贛鋒鋰電官方披露,首批搭載贛鋒固態電池的50輛東風E70電動車正式完成交付。
產品方面,目前贛鋒鋰業第一代混合固液電解質電池產品能量密度可達235-280Wh/kg。第二代固態鋰電池基于高鎳三元正極、含金屬鋰負極材料,產品能量密度已超過359Wh/kg,循環壽命接近400次。
三星SDI
今年3月14日,三星SDI宣布公司已經開始建設業界第一條全固態電池的試驗線,將其命名為“S-Line”。
據悉,三星SDI計劃在 S-Line 引進純電池電極板、固體電解質加工設備和電池組裝設備。到目前為止,公司已經在實驗室里做了一到兩個原型。當 S-Line 完成后,大規模的試生產將成為可能。
此外,三星SDI正在開發一種以硫化物為基礎的電解質的固態電池,目前已獲得硫化物電解質材料的設計和專利,進入技術驗證階段。
除了上述企業外,固態電池領域內,國軒高科已開發出能量密度大于360Wh/kg的電池產品,并已獲得車企認可和項目定點;蜂巢能源去年牽手中科院擬建設固態電池技術研究中心,計劃于2025年在其量產車上搭載能量密度達350-500Wh/kg的固態電池;孚能科技在今年1月表示公司第一代能量密度達330Wh/kg的半固態電池已送樣給整車廠客戶并獲得了良好反饋。國外企業方面,LG新能源和SK On均正在開發全固態電池技術,目標是在2030年前后開始進入大規模生產階段。
除了主流企業對固態電池技術進行初步探索外,不少電池初創企業對固態電池也頗感興趣。
初創企業爭奪固態電池市場
QuantumScape背靠大眾的美國初創企業QS在近兩年內大出風頭,一上市就以11個月內13倍市值漲幅掀起了美股一片波瀾。
據QS稱,公司研發的全固態電池計劃于2024年開始大規模生產。其全固態電池產品為電動汽車提供的續航里程要比市面上的傳統鋰電池高出80%左右。
輝能科技
輝能科技成立于2006年,公司擁有近500項固態電池專利,并成功發明了全球第一款固態鋰陶瓷電池,在2013年公司就已實現了固態鋰電池的商業化量產。
2020年7月,輝能科技宣布投資380億的大陸區總部及全球產業基地項目落地杭州,建設內容包括2GWh、5GWh固態鋰陶瓷電池芯產業化項目。
輝能科技表示,公司固態鋰陶瓷電池產能計劃到2026年達到50GWh。
清陶能源
今年2月26日,清陶能源總投資50億的固態鋰電池產業化項目在昆山開發區破土動工,產能規劃10GWh,達產后預計新增年產值100億元。
據悉,清陶能源在2018年就建成了國內首條固態鋰電池生產線。目前公司開發的固態電池續航里程可達1000公里,同時支持快充模式,充電15分鐘可實現600公里的續航里程。
截至2021年3月,清陶能源共獲得8輪融資,F輪由上海科創基金領投,新鼎資本、科森科技、峰瑞資本等參投。
此外,衛藍新能源在去年10月與恩捷股份、天目先導簽訂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共同合作研發及生產固態電解質涂層隔膜產品;固態電池開發商Solid Power公司2021年獲SKI3000萬美元投資,計劃聯合生產車規級固態電池。
總結
除了主流和初創電池企業,下游整機廠對固態電池的布局也并不少,其中國內包括蔚來、奇瑞、北汽藍谷和比亞迪等新能源汽車制造商,國外包括大眾、現代汽車、戴姆勒等老牌車企。但依照目前各企業公布固態電池技術研發進程來看,距離全固態電池技術商業化目標仍有許多技術難點存在,阻擋著市場發展的腳步。
責任編輯: 李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