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日,自生產精益化管理平臺在全系統上線推廣以來,薛家灣供電公司加速推動企業數字化轉型升級,大力推廣新平臺在各生產專業應用并取得實效,截止7月4日,薛供累計登錄次數達9478次,跑在前列。“減負”、“增效”的云端辦公新體驗讓生產工作更加高效便捷。
生產運檢要“關聯”
“對比舊MIS生產系統,各項內容自設模塊的形式,新平臺實現了生產運檢業務全過程閉環管理。”修試管理處技術室主任郭慶俊熟練操作著新平臺向我演示說,“現在檢修要線上建計劃、派工作、關聯工作票及危險點、關聯記錄、最后驗收,各環節有序進行不可跨越,實現了全程安全管控,避免現場出現漏環缺項的可能。”多次被提及的“關聯”成為精益化平臺新名詞。生產運檢關聯風險防控,精益化管理關聯安全保供,強大的內在邏輯鏈接著提升本質安全水平的方方面面。
資產云端“電子簿”
薛家灣供電公司高壓試驗大廳里掛著一個厚厚的“賬本子”,這是班組自建的儀器領用臺賬,一筆筆詳細記錄著領用信息和儀器去向。“出工前,領用都會寫幾條,結束后,退庫再來填一行。”高試班班長葛志杰翻開一頁記錄說,“一年下來,某儀器使用次數、什么時候校驗等統計全靠這個本子,手寫挺費時但很有用。”如今,生產精益化管理平臺將設備資產、儀器儀表管理全部走上“云平臺”,新功能將領用、退庫直至退役的設備資產全生命周期“電子簿”云端建檔、隨網攜帶。高效便捷的協同辦公真正實現了基層班組的“減負”、“增效”。
消缺帶上“進度條”
7月4日14點08分,精益化平臺顯示東孔兌110千伏變電站進行一項帶電作業。在站里,檢測人員正手持局放測試儀在開關柜前進行帶電檢測,實時反饋信號的譜圖在儀器屏幕上跳躍閃現,數碼圖像反映運行設備絕緣,帶電檢測技術讓狀態檢修也乘上數字化的特快專列。在此次檢測中發現一處異常點,測試人員立即將一條自動標記預警時限并選配顏色的缺陷記錄快速上傳。新平臺讓每條缺陷自帶時間“進度條”,依托“數據一個源,業務一條線”的新一代生產智能化管理平臺,大大提高工作效率,提高缺陷消除及時性,縮短設備停電時長進一步保障供電可靠。
據了解,該平臺是集團公司數字化轉型的重點建設項目,首次采用“云平臺+微服務”的技術架構,全面引入AI人工智能技術,成功實現新生產MIS、地理GIS、信通TMS、航檢HMS四大數字應用,實現“設備、作業、管理、協同”四個智能化。
下一步,薛家灣供電公司將繼續加大數字化轉型力度,拓寬智能化應用維度,向時間要效率,讓轉型見成效,在構建新型電力系統的進程中貢獻力量。
責任編輯: 李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