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无码日韩AV无码网站,亚洲制服丝袜在线二区,一本到视频在线播放,国产足恋丝袜在线观看视频

關于我們 | English | 網站地圖

  • 您現在的位置:
  • 首頁
  • 新能源
  • 風能
  • 技術創新支撐“十四五”近海風電降本約10%!

技術創新支撐“十四五”近海風電降本約10%!

2022-08-15 13:44:14 北極星風力發電網

當前,我國重點省份海上風電工程造價在10000~14000元/kW。在8月11日由北極星風力發電網召開的第二屆海上風電創新發展大會上,與會嘉賓交流表示,在技術創新推動下,“十四五”期間海上風電投資水平具備10%左右的下降空間,為即將到來的平價發展做好準備。

不斷突破的技術創新是降本支撐

“當前,我國已形成支撐年新增建成并網規模超過千萬千瓦的海上風電產業鏈,對于海上風電投資成本降低,最顯著的支撐因素來自于技術的不斷突破創新。未來一段時期內,風電機組的進一步大型化將是我國海上風電降本的重要途徑。”水電水利規劃設計總院風電處技術主管、高級工程師劉霄說。

我國海上風電近年來技術突破較多,一是風電機組大型化進程逐步加速。當前,國內海上風電在建主流機組單機容量達6MW以上,部分單8~10MW機組已商業化運行,國內主流風機廠家相繼發布10MW~16MW機型;

二是海上風電送出工程技術水平不斷提高。隨著首座海上換流站-柔性直流輸電工程成功并網,以及海上升壓站成套裝備設計、施工技術不斷創新,我國已初步掌握海上送出核心施工安裝能力。三是吸力樁式導管架、漂浮式等基礎形式不斷涌現,也體現出我國海上風電新型基礎施工安裝技術持續創新。

“搶裝過后國內施工技術能力、設備制造能力、施工資源等有了很大發展,施工成本、設備制造成本的降低,海上風電項目的投資成本也因此得以降低。” 劉霄說。

但面向未來,我國海上風電仍面臨著“十四五”前中期降本壓力大、近海場址資源趨緊、適用于深遠海的開發建設技術亟待加快研發、用海管理要求提高等幾個主要的挑戰,需要全行業共同努力,來推動海上風電的穩步發展。

技術創新是風電高質量發展的首要驅動,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風能專委會秘書長秦海巖引用了布萊恩·阿瑟的《技術的本質》一書中的重要觀點,將其投射到風電技術發展的起源、今生和未來。

這些觀點包括:技術的本質是對自然現象有目的的編程;任何技術都是原有技術的基礎上的組合;為了解決新技術帶來新問題和新需求,會進一步導致新的更多的技術的出現等。

秦海巖認為,當前我們基于雙碳目標、能源轉型的市場需求已經明確,只要其他技術在進步,那么風電技術的腳步就不會停止。同時,新的技術會在未來與風電進行組合。而當行業自身無法實現關進技術的突破,基礎研究和創新將是行業技術進步的關鍵。

秦海巖指出,風電機組大型化將是行業技術發展的主力方向。

其次是新材料的應用。碳纖維的成本下降將提高該材料在風電葉片中應用,助力葉片生產工藝向更長、更大、更輕發展。同時一些熱塑性材料,高分子材聚合物等新材料與風電的融合,也將助力風電大型化的跨越式發展。

第三個方向是包括AI、無人機、數字孿生等智能化技術,這些應用使得風電更加智能。

新型基礎數值模型研究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技術趨勢,對微觀尺度流體特征及大尺寸結構更好的研究和模擬,將使風電設計更加精細化、讓更大的機組設計成為可能。

還有一個重要的方向是氫、氨供應鏈的建立,以實現未來100%的可再生能源供應。以上將是支撐未來風電高質量發展的主要技術方向。

在海上風電送出技術創新上,國網智能電網研究院電力電子研究所副所長趙國亮對“海上風電柔性低頻交流輸電技術”進行了詳細講解,該輸電技術采用全控器件,具備柔性調控能力,應用于海上風電可有效降低頻率,提升電纜載流量,綜合提升海纜有效輸送能力,提高輸電可靠性、降低運維成本。

目前,柔性低頻交流輸電技術正在浙江開展示范應用,將對各類柔性低頻裝備及控制進行技術驗證。

海上風電高質量發展仍面臨挑戰

2022年以來,受平價項目建設周期以及疫情反復的影響,上半年我國海上風電僅實現零星項目并網,相比去年同期并網容量減少95%以上,行業大規模開發面臨內外部多重壓力和挑戰。

這其中,降本增效首當其沖。

“當前,風機大型化依然是產業鏈最核心的降本手段。”中廣核新能源控股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龍應斌指出,“中廣核新能源積極響應行業風機大型化的發展趨勢,在我們廣東陽江帆石一100萬千瓦海上風電項目中,擬布置單機容量10MW及以上的風電機組,相比現在8-10MW的主流機型,項目開發度電成本將進一步降低。”

龍應斌還指出,海上風電在項目選址、送出接入等方面仍存在非技術成本偏高的問題;而且,相較于陸上風電,海上風電的并網送出工程更為復雜,如何經濟高效地解決大規模海上風電并網送出問題,也是目前海上風電大規模建設面臨的核心挑戰之一。

此外,以柔性直流為代表的深遠海大規模海上風電并網送出技術在我國尚處于試驗示范階段,仍有諸多技術難題有待解決。在行業熱議的“海上風電融合發展”方面,也仍然缺乏針對該模式的國家級行業政策及規劃出臺。

當前,中廣核新能源風、光裝機規模已突破2800萬千瓦,新能源被定位為集團未來發展的主力軍和壓艙石。龍應斌表示,面對海上風電未來發展挑戰,“十四五”期間中廣核新能源將把平價海上風電大基地、大項目開發作為現階段發展基礎;將產業協同、多能互補的海上風電項目開發作為近期發展方向;以及將深遠海海上風電項目開發作為中長期發展趨勢。

中國電建集團中南勘測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新能源工程設計院電氣工程所所長胡雋璇對風機技術創新降本表達了同樣的觀點。

他認為,風電機組大型化、輕量化、高效化是未來海上風電高質量發展的重點之一,機組設備大型化和輕量化帶來的成本下降為海上風電成本下降讓出了足夠的空間,但需解決長葉片、大軸承等關鍵性難題。同時,針對風電機組的大型化,研究配套的新型大直徑單樁制造設備和安全、高效、經濟的施工工藝,也是進一步提質增效的路徑。

胡雋璇還在加強頂層設計方面探討了進一步規范海上風電開發的可能。如為海上風電開發的各個環節提供詳細的政策細則和實施路徑,分區域、分時段、因地制宜地提供合適的地方性補貼政策和退出機制,逐步建立和完善適應新型電力系統發電特性的電力市場體系,進一步促進可再生能源消納。

當前,中南院編制了包括山東、海南、河北、遼寧等省份的約70GW海上風電規劃,完成40多個海上風電可行性研究、初步設計報告,以及超過10GW的海上風電前期總承包和3GW的勘測設計和EPC項目,在海上風電領域有較為出色的業績。

為迎接海上風電的高質量發展,未來還需加強示范引領,打造海上風電場核心技術策源地,加快研究漂浮式深遠海風電技術,推動海上風電柔性直流組網,設計輕量化海上換流平臺,加強核心部件的攻關與創新,努力實現關鍵設備國產化,將數字化技術、人工智能技術全面應用于海上風電的設計、施工、運營全生命周期各階段,這些也將成為中南院的重點推進工作。




責任編輯: 李穎

標簽:技術創新,“十四五”,近海風電降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