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會展廳內,兩面藍色的大屏幕十分引人注目。它們是全國光伏扶貧信息監測平臺和新能源云碳中和支撐服務平臺,上面密密麻麻的數據正在實時更新著。
光伏扶貧作為一種資產收益扶貧的有效方式,具有穩定帶動貧困戶增收脫貧、有效保護生態環境、推動能源領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等諸多價值。2017年,依托國網光伏云網,國家電網打造了全國光伏扶貧信息監測系統,實現了扶貧電站規劃、建設、監測、運維、收益分配全過程數字化管理。目前,全國光伏扶貧信息監測平臺已接入光伏扶貧項目23萬座2268萬千瓦,實現了光伏扶貧項目的信息采集、動態監測、遠程診斷,有效提升了光伏扶貧的運行效率。
“農村發展光伏,可以把光伏和農業的種植、畜牧養殖、林業治沙結合起來,實現土地的綜合利用,既推動了新能源發展又提高了土地利用的經濟性。太陽能供熱采暖、風光+蓄熱電鍋爐、地熱、熱泵等,可以解決農村清潔供暖和熱水的需求,盡早完成對散燒煤的替代。”中國工程院院士杜祥琬在會上表示。
事實上,針對杜祥琬院士提到的“農光互補”“風光+蓄熱電鍋爐”等創新技術,國家電網已經在各地開展了一系列探索。
在河北省廊坊市文安縣,國網冀北電力有限公司在小務20兆瓦農光互補光伏電站成立了專業化服務團隊,開展主動運維服務。光伏組件被布置在5米高的支架上,支架下面種植小麥、玉米、鮮花等農作物和經濟作物。高支架和寬行間距有利于農作物采光,既能確保光伏組件正常發電,又不影響農作物的生長和機械種植、收割作業,農業秸稈用于綿羊養殖,循環利用,提高土地的整體利用率,形成在立體空間上的農光互補。
在山西省介休市董家莊,國網山西省電力公司把春夏秋三季收集的太陽能熱量通過地埋管換熱方式蓄存在土壤中,冬季再利用地埋管從土壤中取出熱量進行供熱采暖,克服了現有太陽能短期蓄熱系統太陽能供暖率低的問題,實現了太陽能供熱采暖的全天候利用。
在江西省吉安市新干縣長平生態林牧場,國網江西省電力有限公司打造了生態養殖全過程熱電聯供系統,以生態養殖全過程為核心,綜合利用水源熱泵、沼氣發電、光伏發電、儲能等多種能源形式,形成了生態養殖能源綜合利用的“水循環、熱循環、電循環和碳循環”四大聯供循環體系,通過協同運行優化策略,大大提高了養殖場的供能靈活性和可靠性。
未來,國家電網將加強跟蹤“千鄉萬村馭風行動”“千家萬戶沐光行動”等鄉村清潔能源實施方案制訂發布情況,及時掌握項目建設安排,加快配套工程建設,發揮電網在能源資源配置和轉換利用中的基礎平臺作用,積極支持、科學服務各類清潔能源靈活接入、自由轉換和就近利用;深化應用“新能源云”“網上國網”等線上渠道一站式服務功能,為項目業主提供分布式能源資源識別評估、消納空間查詢等功能,有效支撐項目科學開發、順利實施,統籌推進能源電力發展和節能減碳目標實現,全面助力鄉村振興戰略實施。
責任編輯: 李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