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9日,寧德時代表示,在乘用車應用方面,鈉離子電池普遍可以滿足續航400公里以下的車型需求,未來有望擴展到500公里續航車型。這一續航車型會面向65%的市場,應用前景非常廣闊。
此消息一出,11月30日A股鈉離子電池概念股熱度再次上升。
其實早在一周前,關于鈉離子電池的成本問題也引發過一場爭論,同樣炒熱A股市場。當日截至收盤,華盛鋰電漲近17%;鵬輝能源漲超12%;同興環保、豐山集團、多氟多、傳藝科技10%漲停。
此番爭論主要源于國泰君安證券在今年3月發布的一則研報:鈉離子的電池成本比當前主流的磷酸鐵鋰電池要低30%。
產業專家則質疑,“張口就來,不用調研么”。
一邊是板塊滿屏漲停,一邊是產業專家和賣方分析師口水之爭。關于鈉離子電池明年能量產、有望替代磷酸鐵鋰電池、成本低于磷酸鐵鋰電池30%-20%等話題,成為了近期未解之謎。
事實上,鈉離子電池并非新事物,它與鋰離子電池在1970年代被同時提出,兩者的工作原理一樣,只不過工作離子一個是鈉離子,一個是鋰離子。但鋰離子電池憑借優異的性能,在50年間獲得了大發展,而鈉離子電池從研究到產業化,均處于停滯狀態。
現在鈉離子電池忽然翻紅,主要是老對手鋰離子電池造成的。在碳中和的大背景下,鋰離子電池的關鍵原料碳酸鋰供不應求,價格持續暴漲,給電池廠商、車企帶來巨大成本壓力,“鋰焦慮”愈演愈烈,從而有更多人向目光投向全球資源更豐富的鈉。
基于鈉離子電池的未解之謎,《環球零碳》也采訪了一位業內鈉離子電池研發人員,回復很簡單:明年國內量產不了,目前成本太高,能量密度太低,做高性能的儲能都夠嗆,更何況用在電動汽車上了。
那么鈉離子電池目前到底處于什么階段?中國企業和投資人需要怎么做?
鈉電池比鋰電池還貴?
首先,從大家最關心的成本說起。
在儲量上,地球上鈉資源是鋰的400倍,而且全球分布均勻,因而在理論層面來看,鈉離子電池相比鋰離子電池,總的材料成本要低30%-40%。
但業內人士認為,鈉離子電池現階段相對于鋰電池并沒有非常明顯的價格優勢。
例如,2021年鈉電池實際生產成本約0.7元/Wh,甚至高于1元/Wh。而當前行業平均磷酸鐵鋰電池成本約0.51元/Wh左右,三元電池0.64元/Wh左右,而目前碳酸鋰價格已漲到約57萬元/噸,相應的磷酸鐵鋰電池和三元電池的成本都已接近1元/Wh。
在今年9月菲律賓大學發表的關于鈉電池成本的研究報告中也提到(如下圖),目前鈉離子電池只有在C/10的放電速率設計下,與三元鋰電池、磷酸鐵鋰電池單位能源價格相當。但是對于固定場景,例如在動力電池等需要速率更高的應用場景下,其單位能源價格高于磷酸鐵鋰電池。
這也驗證了高工鋰電董事長張小飛給鈉離子電池“潑冷水”的觀點:“鈉離子電池的成本比磷酸鐵鋰(鋰電池)貴0.1元-0.2元/Wh(瓦時),且能量密度越高,成本增加越多,而低成本鈉離子電池,其性能(又)過低”。
明明鈉離子電池要比鋰離子電池貴不少,為什么又說它便宜?到底哪里出了問題?
來源:[4]
業內人士從BOM(Bill of Material,物料清單)角度解釋,鈉離子電池五大主材(正極、負極、隔膜、電解液、集流體),BOM成本均可下降。例如,正極預期可以下降80%、負極下降50%,雖然制造成本可能會偏高,但整體下降30%問題不大。
但是,以上這個結論只有在2-3年后,鈉離子電池產品實現規模量產后才能實現。
因此,現階段我們不能認為“鈉離子電池的產品”比“鋰離子電池的產品”便宜30%,物料便宜并不等于產品便宜。
這意味著,現在過度炒作鈉電池概念股,距離業績兌現為時尚早。
鈉電池產品現在這么貴,貴在哪?
其實,鈉離子電池的生產線和鋰離子電池基本相同,所以它具備未來擴大產能的優勢,即它可以高度復用鋰電池的現有生產工藝。
通常,鋰電池生產包括制漿、涂布、卷繞/疊片、化成等20多個工序,而鈉離子電池除了銅箔涂布環節,即把正負極材料涂在銅箔上的環節外,其它工序基本和鋰電池一致。
但是,正是上游材料和供應鏈,制約著鈉離子電池擴產及降低成本。
從下圖可以明顯看出,鈉離子電池主要的成本是正負極、分離器和電池套。
圖說:鈉離子電池成本分析
來源:[4]
雖說鋰離子電池和鈉離子電池在一些材料上具有一些通用性,如集流體、膈膜等。但恰恰是占據鈉離子電池主要成本的正負極材料與鋰離子電池大不相同,需建立新的供應鏈。
圖說:鈉電池和鋰電池所用材料對比
來源:[5]
與產能轉換相比,供應鏈的切換更耗時間和更費錢。
現階段,鈉離子電池的上游原材料生產企業數量較少,規模化程度不高。更重要的是,多數企業僅僅具備鈉離子電池正、負極材料,電解液等原材料的研發成果或者處于正在布局的階段。
在這種尚未達到工業化量產的程度,工藝不成熟,產業鏈不完備的情況下,鈉離子電池產品貴是必然的。
哪些企業在布局鈉離子電池
雖然鈉離子電池的產品目前比鋰離子電池貴,但依舊有不少企業布局。
1、寧德時代
去年7月發布第一代鈉離子電池:能量密度達160Wh/kg,為目前全球最高水平。同時證實鈉離子電池在低溫性能和快充方面具有明顯的優勢,特別是在高寒地區。
2、華陽股份
2021年開始布局鈉離子電池全產業鏈。今年3月,投資2.8億元的山西新陽清潔能源項目的第一條鈉離子電池生產線試生產;4月,與中科海鈉成立合資公司,共同生產鈉離子電池正負極材料4000噸;6月,研發1MVh鈉離子電池儲能系統,已正式投運;9月,完成鈉離子電芯生產線設備安裝調試,預計建設1GWh鈉離子電池電芯及PACK產線。
3、振華新材
運用層狀氧化物路線,專注于正極材料的研發,具備鈉離子電池正極材料的產業化條件,目前已經升級為第二代產品。
入局鈉離子電池的原因很簡單。鋰價高企,資源稀缺,鈉離子電池能成為有力替代者。尤其是在未來儲能的大規模應用方面,給能量密度低、安全性高的鈉離子電池創造了更大的機會。
據新能源研究機構EVTank預測,2025年中國儲能電池市場規模將達到60GWh/年。儲能市場對電池能量密度要求低,更看重成本和電池壽命,基本符合鈉離子電池的特性。
另外,從政策層面,今年7月發改委等九部門印發《“十四五”可再生能源發展規劃》,其中提出,研發儲備鈉離子電池等高能量密度儲能技術。
同月國家能源局也發布《防止電力生產事故的二十五項重點要求(2022年版)(征求意見稿)》強調,中大型電化學儲能電站不得選用三元鋰電池、鈉硫電池,不宜選用梯次利用動力電池。
一系列政策的出臺,給入局鈉離子電池的企業注入了一劑強心劑。
當然,我們也需要退一步考慮,當前碳酸鋰價格上漲較快一部分是由于供需錯配,試想一下未來碳酸鋰價格下行時,是否也會對鈉電池市場造成影響?
因此,上市公司決定布局鈉電池,僅是一個開始。鈉電池的商業化非常考驗一家上市公司的科研實力,只有突破關鍵技術,把鈉電池價格降到比磷酸鐵鋰更具有優勢時,才能在市場上獲利。
參考資料:
[1]鈉離子電池概念炒作需警惕短期高風險
[2]鈉電池被“爆吹”后,專家打臉:要向分析師訂購幾億支用用
[3]Domalanta M R B, Castro M T, Del Rosario J A D, et al. Cost Analysis of a Sodium-ion Battery Pack for Energy and Power Applications using Combined Multi-physics and Techno-Economic Modeling[J]. Chemical Engineering Transactions, 2022, 94: 139-144.
[4]物料便宜≠產品便宜!鈉電池產業人士“手撕”賣方報告
[5]https://wallstreetcn.com/articles/3675941
[6]http://www.eeo.com.cn/2022/1118/567565.shtml
責任編輯: 李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