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近年底,煤價卻從12月12日開始震蕩下行,怎么回事?不是有利好因素在支撐著嗎?
1.港口煤炭庫存同比降低。截至12月13日,北方港口煤炭庫存2168萬噸,與去年同期相比下降104萬噸。
2.港口市場煤可售資源有限。當前發運價格倒掛,貿易商產地發運到港積極性降低,北方港口市場煤可售貨源有限。
3. 臨近春節,據以往經驗,春節前用煤行業普遍存在節前儲煤行為。
4. 經濟回暖。隨著疫情管控的放開,貿易商看好市場發展預期。
5. 安全檢查。近期國務院安委會下發通知將于12月7日至明年3月1日在全國范圍內開展安全生產大檢查。此外,內蒙古、山西、陜西、貴州、吉林、云南等地也都針對煤礦、儲煤場等陸續開展了安全、環保等不同內容的大排查大整治行動。
6. 寒潮降溫。新一輪大面積寒潮降溫來襲,帶動供暖和發電需求上漲。特別是前期積累的低熱值煤炭,雖然看似存煤量很高,但是在面對低溫寒潮需要明顯的熱能時,這部分煤種的煤炭庫存將快速下降。
7.褐煤需求增多。受困于高企的國際煤價,歐盟有國家已經無力完全采購優質動力煤了,被迫開始使用劣質褐煤。此舉將擠占國際煤市中既有的褐煤消費占比。眾所周知,我國進口動力煤中,褐煤占有較大的比重,因此,歐盟成員國煤炭消費結構的調整將對進口褐煤價格造成影響。
1.疫情管控放開,煤礦得以迅速復工復產。拿產煤大省山西舉例,山西省分類施策,對于因疫情導致停產停工的煤礦,減少驗收環節和程序,由企業自行驗收,政府有關部門不再組織驗收,做到應復盡復。受本輪疫情影響,全省停產停工能源企業最高時達到67個,截至12月8日,已減少到12個。
2.國際經濟發展降速。12月12日,聯合國貿發會議指出,全球實際GDP增速將從2021年的5.7%下降到2022年的3.3%。
3.國內經濟全面復蘇需要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雖然疫情管控措施已經消除,但是國內經濟的恢復需要一個過程,短期內煤炭需求難有大的增量。
6.冬季高載能行業錯峰生產,用煤需求較之前有所減弱。
7.國際煤價難有大的增量空間。國際市場上增加了對褐煤的采購,不是因為高熱優質動力煤炭的供應不足,而是價格太高,終端用戶難以接受。所以,部分國家不得已改用褐煤的行為也將對過高的國際煤價起到一定的降溫作用。
8.國際煤市投放量增多。歐盟允許成員國運輸俄羅斯煤炭,致俄煤出口量增多,從而使得國際市場上的煤炭投放量有所增長。
9.能源產品的替代效用。國際煤價的下跌,將會給其替代品煤炭帶來降價預期。
綜合以上利好、利空因素,大家再結合當前形勢和自身實際商定下自己何時入場、何時退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