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陽光·山水驛”為賽題的2022臺達杯國際太陽能建筑設計競賽于2022年12月13日在線上召開終評會,揭曉獲獎作品。本屆競賽賽題為“四川省平武縣關壩溝流域自然保護小區科學考察站”,共收到有效作品171件,由中國工程院院士崔愷領銜的國內外頂尖學術專家組成的評審專家組經過多輪審議,最終評選出一等獎一名、二等獎三名、三等獎六名。其中,浙江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新加坡國立大學、華東建筑設計研究院合作完成的《光·影·巷》作品獲得一等獎,其將建筑主、被動技術與建筑藝術巧妙結合,并運用富有創意的“光塔”設計獲評審青睞,脫穎而出。延續往屆慣例,獲獎作品后續將進行實地建設,項目所在地不僅處于大熊貓棲息地自然保護區中,更入選聯合國“生物多樣性100+全球典型案例”。通過深入探索提升自然保護區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新途徑,推動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上的應用,讓科技惠及民生,協助推進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
浙江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新加坡國立大學、華東建筑設計研究院聯合團隊參賽作品《光·影·巷》獲得2022臺達杯國際太陽能建筑設計競賽一等獎
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大自然是人類賴以生存發展的基本條件。尊重自然、順應自 然、保護自然,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內在要求。 2022臺達杯競賽賽題不但緊扣時代主題,切合政策,也通過競賽作品的實地建設為提升當地生態系統質量,探索新的途徑。評委們對此次進入終評會作品有較高評價,對參賽者受疫情影響下仍然投入大量的時間與精力表示贊賞;對競賽作品視頻、動畫、模型等成果呈現形式表示肯定;非常認可競賽選題的選址針對性、地域適配性和設計發揮空間;更可以從作品感受到,參賽者們對太陽能建筑、綠色建筑及生態建筑,有系統性的知識體系,尤其有一批優秀參賽者在作品中表現出了獨特的創意和設計能力。
評審專家與進入終評匯報小組合影
終評會采用答辯的形式讓參賽者更好地展示作品設計內容,也能夠使評審專家能綜合評價競賽作品。上午,進入決賽的15個團隊在線上通過圖像、文字、語言與視頻等多元方式展示闡述作品,并回答終評會現場評審專家組提問。專家們在關注作品設計與技術應用創意的同時,更注重設計與技術應用的適用性和可操作性。專家肯定了入圍作品對于太陽能主被動應用在建筑中的充分表達,同時也提出在采用傳統建筑形式時應注意對建筑節材和碳減排的不利影響、需要考慮大跨度木結構的承載力等問題。下午由崔愷院士等九位評審專家通過視頻會議的方式連線,歷經3輪評選和討論,評選出本屆競賽的綜合獎及技術單項獎作品共計62項。
評審專家通過線上方式討論評選競賽作品
競賽評委團隊陣容強大,包含:馬來西亞漢沙楊建筑師事務所創始人、2016梁思成建筑獎獲得者楊經文教授;澳大利亞科技與工程院院士、澳大利亞勛章獲得者、新南威爾士大學Deo Prasad教授;中國工程院院士、全國工程勘察設計大師崔愷院士;全國工程勘察設計大師、同濟大學建筑與城市規劃學院錢鋒教授;中國建筑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仲繼壽副總建筑師;新加坡CPG集團首席創新官、新加坡建筑師注冊局陳邵彥主席;華東建筑設計研究總院黃秋平總建筑師;中國建筑西南設計研究院馮雅顧問總工程師;清華大學建筑學院建筑與技術研究所所長宋曄皓教授。這些重量級評審專家為競賽作品把關,確保了競賽的學術水平。
進入終評小組線上答辯,闡述方案作品及其設計巧思
2022臺達杯國際太陽能建筑設計競賽由國際太陽能學會、中國建設科技集團中央研究院、中國建筑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主辦,國家住宅與居住環境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承辦,山水自然保護中心、青年應對氣候變化行動網路支持,臺達集團獨家冠名贊助。競賽自2005年開賽以來,累計吸引了全球一萬余團隊報名參賽,組委會共收到提交有效作品2044件。獲獎作品的實地建設是本項競賽的一大特點,組委會鼓勵參賽者根據賽題的實際情況設計出具有前瞻性,創新性、適用性的作品。值得期待的是,競賽的獲獎作品將由組委會與項目合作方組織聯合推進設計深化和實際建設,讓夢想之光照進現實。經過十余年的發展,臺達杯國際太陽能建筑設計競賽作為行業智慧的共享平臺、新能源應用服務平臺、獲獎作品的實踐平臺、創新人才的培養平臺、低碳理念的傳播平臺等作用也日益顯著。組委會將繼續深化競賽的平臺作用,期待更為精彩的后續活動。
附:2022臺達杯國際太陽能建筑設計競賽獲獎名單:
責任編輯: 江曉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