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无码日韩AV无码网站,亚洲制服丝袜在线二区,一本到视频在线播放,国产足恋丝袜在线观看视频

關于我們 | English | 網站地圖

  • 您現在的位置:
  • 首頁
  • 煤炭
  • 綜合
  • 陜煤集團紅柳林礦業公司:千萬噸級綜采隊背后的“奮進密碼”

陜煤集團紅柳林礦業公司:千萬噸級綜采隊背后的“奮進密碼”

2023-01-01 11:47:15 china5e
“截至2022年12月30日,陜煤集團紅柳林礦業公司綜采一隊全年原煤產量達1024萬噸”。
 
一個被譽為“煤海鐵軍”的隊伍,乘著紅柳林“智能協同”示范礦井建設的東風,全年采煤自動化開機率達97.7%,年產量成功突破千萬噸。
 
一群在地心深處尋找和開采光明的人,從一個工作面跨越到另一個工作面,讓“太陽石”的光芒與“紅柳文化”交相輝映。
 
67人,365天,“25211、25212、25213”三個綜采工作面,一年“兩撤兩安”,“井下空氣質量革命”綜采類項目試點成功并投入常規使用,全年零事故,設備完好率92%,該隊生產二班榮獲“全國工人先鋒號”,黨支部《“紅”心融煤?!伏h建案例榮獲2022年全國企業黨建創新優秀案例……
 
3月14日,25211工作面末采結束,貫通質量、速度均創歷史最好;八小時后,25212工作面第一個班割煤5刀,再創新紀錄……漸入佳境的綜采一隊,將更多的“首次”紀錄書寫在2022年。
 
 
挑戰千萬噸,“智能協同”發力
 
“紅柳林礦業公司作為陜煤集團主力生產礦井之一,煤炭產能、規模效益、生產效率等均走在陜煤集團旗下36對礦井前列,必須主動扛牢能源安全政治責任,以‘智能協同’示范礦井創建為契機,加快推進礦井智能化建設,推動智能化技術與煤炭開發利用深度融合,持續釋放礦井先進產能,不斷擴大優質煤炭增量供給,保持高產穩供,全力保障煤炭能源安全供應,端牢能源‘飯碗’,守好能源‘糧倉’”。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張宏鏗鏘有力的宣言,為全體紅柳林人指明了奮斗方向,也為該隊“挑戰千萬噸”提供了根本遵循。
 
在“智能協同”示范礦井建設的過程中,該隊工作面所有設備均實現了智能化控制,膠運順槽遠程啟停,地面一鍵啟停。通過井下5G網絡和高清視頻的支持,在現有綜采工作面結合以太網基礎上建立統一通訊協議平臺,實現設備數據高速上傳和控制信號實時下達,控制延時不超過200毫秒。
 
工作面回采期間,采煤機記憶截割、液壓支架自動跟機拉架及人機交互界面友好的順槽可視化遠程遙控技術的實現,標志著采煤工人在地面集控室就能實現采煤作業的未來已“觸手可及”。
 
“從實驗室到地心深處,‘智能協同’示范礦井建設一度面臨著在‘教科書上找不到標準答案’的考驗”。公司黨委副書記、總經理常波峰說。
 
一年多來,紅柳林礦業公司與華為“煤礦軍團”、王國法院士團隊等展開產、學、研合作,圍繞裝備、網絡、IT基礎設施、智能應用及綜合管理五個方面,制定了紅柳林智能礦山總體規劃,一批批智能化項目開工建設,一個個智能化成果瓜熟蒂落。
 
在這樣的大環境下,該隊智能化綜采工作面自動化生產率保持97.7%以上,原煤日產達3.8萬噸,單面單班生產人數由14人降至最低5人……
 
 
挑戰千萬噸,鐵軍使命擔當
 
工作環境復雜,割煤循環重復枯燥,漫長的原煤生產過程,是一場場與自然的搏斗。是什么驅使“綜采鐵軍”一次次深入煤海、迎接一個個未知挑戰?
 
“是責任心。”在綜采一隊學習室里,常年掛著“低調務實不張揚,埋頭苦干往前闖”的橫幅。面對疫情防控和增產保供的雙重壓力,有時需進行多達10幾個小時的故障檢修工作,甚至要通宵鏖戰。該隊隊長經常在班前會上強調:“沒有絕對的萬無一失,每個零件、設備都得嚴絲合縫,很可能因為一處小差錯,當天的生產任務就會受到影響。”
 
“是好奇心。”綜采一隊新入職研究生周侗柱說。地心深處也有5G網絡、有寬闊明亮的巷道、有最先進的采煤裝備,那幾乎是一個“不平凡的世界”。他從萬米井巷到地面后,迫不及待將拍攝到的“滾滾煤流”“智能化采煤技術”“井下超市”等影像同家里人分享,仿佛發現了“新大陸”。
 
“是使命感。”遼寧工程技術大學研究生、綜采一隊副隊長邸春雷說。從小在礦區長大的他,懷著對煤炭事業的熱情,畢業后義無反顧的選擇了紅柳林。“選擇紅柳林是一件幸福的事”。邸春雷表示,能在紅柳林這樣大的平臺工作,接觸到的都是煤炭行業的最前沿,令人振奮的同時,也能感受到自己肩負的使命。“做隱姓埋名的人,干驚天動地的事”。紅柳林人在一次次探索煤炭行業無人區的過程中,摸爬滾打,堅守前行,創造了一項又一項新記錄。
 
 
挑戰千萬噸,紅柳共見未來
 
一次次記錄的打破,不僅加深人們對新時代煤炭行業的認知,也帶動著新工藝、新技術、新材料的改革、應用、進步。“但目前在智慧化、綠色低碳化礦井建設面前我們仍是學生,還有很長的求索之路要走。”公司黨委委員、副總經理郭奮超說,千萬噸級綜采隊只是未來礦井的一張“入場券”,在一些關鍵技術和設備上,我們仍存在“卡脖子”的風險,這不僅需要對煤炭事業懷有敬畏之心,更需要一步一個腳印,不斷投入、研究和試驗。
 
“所有的艱難,都不會阻擋我們對未來的向往。”全國煤炭行業職業技能大賽二等獎獲得者、高級技師、綜采一隊采煤機司機李力至今都記得,當他第一次乘坐無軌膠輪車入井時,從移動的車窗向外看,燈火通明的巷道仿佛“時光隧道”,能切實的感受到地球的“心跳”,美麗而夢幻。
 
他覺得這就像是煤炭事業研究的過程——采煤機如何實現記憶割煤?如何減少工作面粉塵?如何實現“減人增效,無人則安”?人們對這些問題最初滿懷疑惑,但通過不斷研究,總會“柳暗花明”。
 
首次入井的西安科技大學碩士研究生周侗柱,就經歷了設備出現故障,大家一起“打連班”解決的“至暗時刻”。在師傅的帶領下,他揮汗如雨,扛工具、搬設備,穿梭在支架間。“僅僅是打下手就讓我差點想到放棄,但成功解決問題恢復生產后的成就感,讓人自豪。”“煤炭之路沒有捷徑,這個事業,需要我們一代又一代人傳承下去,年輕人要準備握好接力棒。”
 
從建成全國第一個7米大采高智能化綜采工作面,到一年“兩撤兩安”,達成千萬噸級綜采隊,一代又一代紅柳林人經過了多年努力。我們堅信,未來會有越來越多的“紅柳林記錄”出現在煤炭行業之中,打造“行業第一,世界一流”現代煤炭企業的愿景目標也必將會在一次次突破記錄中成為現實。(鐘 凱)
 



責任編輯: 江曉蓓

標簽:陜煤集團紅柳林礦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