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央工作組來到江西宜春,調研、督導當地鋰礦采選情況。
據《財新》、《第一財經》等多家媒體報道,中央工作組分批次先后趕赴宜春,包括自然資源部、環保部、工信部、國家發改委和公安部等部門。
2023年2月14日,《財經十一人》發布文章報道了宜春鋰礦開采亂象,村民采挖、炒家遍布(詳見《江西宜春鋰礦亂象調查:瘋狂挖,全民炒》)。據悉,本次地方政府監管的工作目標,是“規范鋰礦采選加工生產秩序,提升產業發展水平”。
目前,當地部分企業停工整頓。宜春某碳酸鋰生產廠家的高管稱,中央工作組對環保、采礦等各方面皆有督查。當地手續完善的工廠,生產未受影響;手續不完善的工廠皆已停工。比如高安市內,涉及碳酸鋰生產的企業已經全部停產,政府要求企業整改,不達標不允許復工。
江特電機(SZ:002176)位于宜春市新坊鎮,在宜春擁有較多鋰礦資源。江特的采礦工作已經暫停,預計2023年3月中旬恢復開采。《第一財經》援引江特電機人士稱,“中央工作組這次來督導主要是針對偷采、亂采等非法開采行為的調查,地方確實存在一些開采業務不規范的現象”。
《財經十一人》獲悉,宜春市部分金屬加工企業,需要鋰礦石尾渣作為原料,提煉鉭、鈮等稀有金屬。這些企業現在也處于停工狀態。
宜春擁有全球儲量最大的多金屬伴生鋰云母礦,2008年提出打造“亞洲鋰都”的目標。根據江西省地礦局和宜春市2021年的勘探調查,宜春市及其下屬管轄地擁有的探明鋰云母礦,約占全國儲量40%,可生產氧化鋰900多萬噸,相當于2000多萬噸碳酸鋰,理論上可以裝備6億輛電動汽車。
得益于豐富的鋰礦資源,國軒高科、寧德時代、比亞迪、吉利等鋰電池、新能源汽車行業頭部企業均落地宜春。據《宜春日報》,截至2022年,宜春市共有鋰電新能源企業202家,產業營業收入1116.98億元,同比增長149.83%;利潤總額243.72億元,同比增長385.79%。
但新能源車增速正在減緩。根據乘聯會數據,中國新能源車配套電池裝機量的同比增速,2022年8月為133%,但到了12月為50.6%,2023年1月為-6.5%。
隨著中國新能源車車型結構的變化,對碳酸鋰的需求也將變弱。新能源車分別為純電動車和插電式混合動力車,插電式混合動力車鋰電池小,所需的碳酸鋰少。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在整體銷量中占比不斷提升,拉低了中國新能源車單車平均電池裝機量,此數據在2020年為49.6千瓦時,2022年下降為47.2千瓦時,2023年1月為45.8千瓦時。
國內每噸電池級碳酸鋰的價格,也從2022年11月的60萬元左右,下降到2023年2月27日的40.25萬元。
2月24日晚,“宜春發布”(宜春市政府新聞辦)微信公眾號發布《關于嚴厲打擊涉鋰電新能源產業違法犯罪行為的通告》,稱將依法嚴厲打擊在全市范圍內非法偷采盜采、私挖濫采、無證開采、以探代采、超深越界開采鋰礦等礦產資源行為和非法買賣、存儲、加工、運輸無合法來源礦產品行為;依法嚴厲打擊以工程建設、礦山修復治理、土地整理、設施農業用地等項目施工為名的非法采礦及由此造成的生態破壞行為;依法嚴厲打擊涉鋰電新能源產業違法犯罪行為。目前,該通告已被發布者刪除。
責任編輯: 李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