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有關煤礦智能化驗收的報道屢見不鮮,越來越多的煤礦發布信息稱通過了國家首批智能化建設驗收,標志著我國煤礦智能化建設迎來收獲期。
近期通過驗收的有國家能源集團神延煤炭西灣露天煤礦、中國平煤神馬集團平寶公司、華能華亭煤業公司硯北煤礦、徐礦集團天山礦業公司、河南能源永煤集團新橋煤礦等。山東能源表示集團近期共有6對礦井順利通過國家首批智能化示范建設煤礦驗收評定,各單位均達到II類中級智能化示范煤礦標準。
我國從2015年開始抓煤礦“四化”(機械化、自動化、信息化和智能化)建設,之后又于2020年發布了《關于加快煤礦智能化發展的指導意見》(發改能源〔2020〕283號),2021年發布了《煤礦智能化建設指南(2021年版)》。政策上的引導,疊加5G信息技術的革新,AI機器人、無人駕駛、云建設等關鍵核心技術的支撐,使得近年來煤礦智能化建設取得了長足的發展。
尤其是自2022年2月八部委聯合印發《關于加快煤礦智能化發展的指導意見》(發改能源〔2020〕283號)以來,全國煤礦智能化建設進入快速發展階段,技術創新和建設實踐取得了重大進展。
今年1月7日召開的2022年煤礦智能化重大進展發布會上,國家礦山安全監察局安全基礎司孫慶國司長介紹,目前,國家首批智能化示范煤礦已有約30處通過驗收,大部分是一類和二類煤礦,驗收結果達到中級智能化水平。
示范煤礦建設帶動全國近500多處煤礦全面開展智能化建設,建設投資累計1000億元以上。會議介紹,2022年礦山智能化建設速度達到新的高度。全國煤礦智能化采掘工作面,從494個增加到1019個,同比增加42%。智能化煤礦由242處,增加到572處,產能由8.5億噸,增加到19.36億噸,25個省份出臺了財稅支持保障措施,全國智能化煤礦建設投資累計達到1000億元。
其中,內蒙古自治區已建成智能化煤礦126處,智能化煤礦全員工效達到28噸/工。陜西省建成102個智能化采煤工作面、66個智能化掘進工作面。國家能源集團編制了煤礦智能化“十四五”規劃,已建成智能采煤工作面85處、智能掘進工作面143處、智能選煤廠45處。陜煤集團智能化產能占比達到99%,建成智能礦井28處,智能化采煤工作面50個。山東能源集團現有智能采掘工作面130個,智能開采產量占比超80%。
據了解,為推加快推進煤炭行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智能化技術與煤炭產業融合發展,提升煤礦智能化和本質安全水平,從根本上消除事故隱患,國家能源局、國家煤礦安全監察局與2020年審核確定內蒙古雙欣礦業有限公司楊家村煤礦等71處煤礦,作為國家首批智能化示范建設煤礦。近期陸續公布順利通過智能化建設驗收的煤礦就屬上述示范煤礦范圍。
煤礦智能化是煤礦綜合機械化發展的新階段,是煤炭生產力和生產方式革命的新方向。經過40多年的發展,我國煤礦綜合機械化取得了歷史性的巨大成績,煤礦生產力和安全生產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全國已基本實現煤礦機械化和綜合機械化,為新時期發展煤礦智能化奠定了良好基礎。
智能化煤礦就是要將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自動控制、移動互聯網、智能裝備等與煤炭開發技術與裝備進行深度融合,形成全面自主感知、實時高效互聯、智能分析決策、自主學習、動態預測預警、精準協同控制的煤礦智能系統,實現礦井地質保障、煤炭開采、巷道掘進、主輔運輸、通風、排水、供電、安全保障、洗選運輸、生產經營管理等全過程的安全高效智能運行。
總的來說,智能化建設助力煤礦安全提質增效。以剛剛通過驗收的,國家能源集團第一座國家級智能化示范露天煤礦--神延煤炭西灣露天煤礦為例來看。
目前,該礦形成了露天礦無人駕駛運輸車群的“啟、裝、運、卸、停”全作業場景自主運行技術,實現礦卡與電鏟、推土機、平路機高效協同作業;構建成功5G+露天礦山可靠無線網絡,解決了智能化露天煤礦業務高并發、數據超級上行、基站高頻移設的難題;研發應用智能巡檢操作機器人,有效提升了變配供電設備運行狀態智能感知、安全監測,實現了供電系統“無人值守+集中監控”;選煤廠篩分破碎、儲裝運系統使用國產PLC控制,保障工業控制系統網絡安全。
借助AI人工智能、5G、智能終端等先進技術,形成了“用人最少、用時最短、效率最高、安全最好、質量最佳”的建設成果,鉆、爆、采、運、排工藝全面實現智能化。鉆機自動導航控制,爆破實現精準計算、自動裝藥,采裝環節實現自主挖掘和裝載,運輸環節實現無人駕駛、排棄環節實現推土機自動找平,工作場所實現5G全覆蓋,設備實現遠程操控,在電腦和手機實時查看生產剝離和系統運行情況。
西灣露天煤礦相關負責人介紹,通過智能化建設,勞動強度大幅減少,生產效率明顯提升,2022年煤礦累計完成商品煤生產1267萬噸,增幅10%,創歷史新高。
責任編輯: 李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