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无码日韩AV无码网站,亚洲制服丝袜在线二区,一本到视频在线播放,国产足恋丝袜在线观看视频

關于我們 | English | 網站地圖

  • 您現在的位置:
  • 首頁
  • 新能源
  • 綜合
  • 5萬億新能源規劃破繭待出 產業發展隱含過剩之憂

5萬億新能源規劃破繭待出 產業發展隱含過剩之憂

2010-08-02 11:22:10 新聞晚報   作者: 王毅鵬  

在中國產業發展的歷史上,“大步向前”和“產能過剩”始終如影隨形,即將在未來10年投入5萬億元傾力發展的新興能源產業莫不如此。在國家經濟轉型結構調整、發展低碳環境友好型產業的背景下,新能源產業的前景被一致看好。不過,如何平衡“速度”與“質量”之間的關系,也一直是一道難題。

政策:新興能源產業規劃已基本成型

在上半年全國能源經濟形勢發布會上,國家能源局規劃司司長江冰透露,新興能源產業規劃已形成成熟稿件,正準備上報國務院。該規劃提出,從2011年至2020年,將累計增加投資5萬億元,每年將可增加產值1.5萬億。

與此前大家熟悉的“新能源規劃”不同,國家能源局最終將規劃名稱定為“新興能源產業規劃”。江冰解釋說,規劃不僅包括風能、水電和核電等,還包括對傳統能源的升級。

規劃中,不僅包含了先進核電、風能、太陽能和生物質能這些新的能源資源的開發利用,傳統能源的升級變革也將成為重頭,還包括潔凈煤,智能電網、分布式能源,車用新能源等技術的產業化應用的具體實施路徑,發展規模和重大政策舉措。為了實現非石化能源2020年達到15%的目標,核電的規模要至少達到7500萬千瓦以上,而水電的裝機規模則要達到3.8億千瓦以上,其中3.3億規劃為常規水電,0.5億規劃為蓄能電站。其他生物質能的利用規模應達到2.4億噸標準煤以上。

江冰介紹,現在已形成比較完善和成熟的規劃,正在按照有關程序準備上報國務院審批。據初步測算,規劃實施后,到2020年將大大減緩對煤炭需求的過度依賴,能使當年的二氧化硫排放減少約780萬噸,當年的二氧化碳排放減少約12億噸。規劃期累計直接增加投資5萬億元,每年增加產值1.5萬億元。

早在去年9月,國家主席胡錦濤在聯合國氣候變化峰會上提出,爭取到2020年非石化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總量的比重達到15%左右。同年12月,溫家寶總理在哥本哈根氣候變化大會上向全世界宣布,到2020年,我國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建設低碳社會,發展新能源是大勢所趨,也是中國未來的一項長期基本國策,為了實現中國對外的莊嚴承諾,國家能源局正在組織有關單位開展“十二五”能源發展規劃的編制工作,其制定重點將圍繞非石化能源比重和碳減排兩個目標展開。

按照初步測算,規劃期累計直接增加投資5萬億元,每年增加產值1.5萬億元,增加社會就業崗位1500萬個。因此未來10年新能源行業將進入快速發展階段,成長空間相當廣闊,并且很可能誕生一大批新藍籌股,是未來高成長股的主要領域之一。

問題:既“大步向前”又避免“過剩”

在政策和市場的“雙面看好”下,新能源產業的爆發性增長似乎偏離了預定的軌道。在中國產業發展的歷史上,“大步向前”和“產能過剩”始終如影隨形,如何平衡之間的關系,也一直是一道難題。

統計數據顯示,目前國內已經有18個省市提出了打造新能源基地,或者把新能源當作支柱產業來發展,這種一窩蜂地發展不但浪費,也勢必影響整個產業的有序發展。當全世界都在為布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產業蠢蠢欲動、躊躇滿志之時,有一種聲音卻不能被忽視:“無規矩不能成方圓,盲目擴張的勢頭必須加以警惕。”

目前來看,中國新能源產業發展迅速,個別產業甚至出現“井噴”的勢頭。有數據顯示,中國光伏產業近五年來每年增長近150%,風電增長也是翻倍。截至2008年,中國已是世界第一大太陽能光伏電池生產國,第四大風電國。但是這種“繁榮”之下確有隱憂:一些地方政府和企業盲目上馬新能源項目,或者重復建設產業鏈,致使某些產業剛剛起步,就已出現發展失衡或盲目跟風的前兆。

中國投資咨詢網出具的報告顯示,以風電為例,截至2008年,中國風電裝機總容量為1220萬千瓦,相比并網總容量的894萬千瓦,這意味著至少有近28%的已建風電設備被閑置。這很容易讓人聯想到中國近幾年在包括鋼鐵、水泥、煤炭等傳統行業盲目擴張然后調整產能結構的事實。

其實單純的產能高倒也無傷大雅,而更嚴峻的問題是產能過剩下隱藏的往往是某些生產環節技術含量不高、工藝簡單重復等問題,這意味著高速運轉的機器不但沒有產生更多的利潤,反而消耗了許多生產資料。如果一個背負新經濟增長點的產業,從上馬伊始就隱藏著低水平重復建設和產能過剩的陰影,那才是新興產業起飛途中折戟的巨大遺憾。[page]中國國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長史立山日前在江蘇的風電廠調研時指出,中國風電和太陽能等新能源近年來在生產環節發展迅速,但是相應的電網建設卻還有待完善,距離生產和利用的合理分配還有一段距離。

事實上,我國許多新能源生產的關鍵零部件的技術仍然靠進口,而這些技術已被美國、德國、日本等國家的少數企業壟斷。例如由于沒有核心技術,國內的太陽能企業只能在下游的電池片、電池組件等環節進行生產。而我國所謂的多晶硅等新能源產業,其實還是處在技術含量低、低水平重復建設的階段,處在產業鏈的下游。

分配:五分之一投入汽車業

有券商研究所分析認為,新增5萬億的巨額新能源產業投資中,預計至少有1萬億將被分配到新能源汽車中,而這一次除了整車之外,以動力電池為核心的汽車零部件行業成為非常看好的一個細分產業。

“電池是新能源汽車產業鏈中最重要也是最有投資價值的一環。”宏源證券分析師王靜表示。動力電池是新能源汽車最為核心的關鍵部件,由于預測鋰離子電池將迅速替代鎳氫電池成為主流動力電池,新能源汽車對動力鋰電池需求拉動成為各路機構的關注重點。顯然,鋰離子動力電池、電機、電控等電動汽車產業鏈相關企業將面臨更大的發展機會。

中國汽車工程學會理事長張小虞介紹,當前電動汽車是我國新能源汽車發展的主體,而電動汽車的關鍵技術包括電池、電機和電控三部分,其中電池是最為核心的部件。在這些方面我國都處于研發中,還沒有到產業化的階段。但很遺憾的是,當前我國動力電池的核心部件正極和電池隔膜,80%以上都需要進口。

他表示,動力電池核心零部件的高進口率,給我國發展新能源汽車敲響了警鐘。我國是世界上鋰資源最豐富的國家,具備發展動力電池的資源優勢。令人高興的是,當前我國已經開始重視動力電池的研發,特別是在動力電池基礎和共性技術上的投資不斷加大。

中國一汽技術中心主任李俊表示,中國政府對電動汽車的投入非常大,而且非常重視。新能源汽車或者說電動汽車可以解決中國在局部沒有污染的問題,即使電是用煤發出來的,并不是低碳經濟,但是畢竟它在局部,它可以解決污染的問題,可以解決能源運輸問題。但是是不是作為一個工業未來非常大的跨越,這個還取決于我們汽車工業自己對于技術的把握程度。

解讀:“5萬億”與“4萬億”有何不同

5萬億!確實是一個激動人心的數字,這甚至比金融危機時“2009年一攬子經濟刺激計劃中的4萬億”還要多。那么,這5萬億新能源產業規劃到底意味著什么?與4萬億產業刺激計劃有何不同呢?

業內人士認為,此“5萬億”與2009年的“4萬億”不可同日而語。市場人士分析,此次“5萬億”新能源投資重在長期效果,對經濟增長刺激的短期效果遠不如2009年的“4萬億”,因此股市反應也不會那么強烈。

從5萬億新能源投資規劃時間段來看,跨越2011年至2020年,跨度期長達10年時間。均攤到每年的資金投入的密集程度遠不如“4萬億”。同時,此次“5萬億”屬于國家對于新能源行業的中長期發展規劃,并非宏觀經濟方面立竿見影的刺激政策。

復旦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孫立堅教授認為,中國要抓住全球新一輪的產業結構調整的機遇,主動向新型產業結構調整,包括新能源、低碳經濟、環境概念的產業。此外,對中國的對外貿易也要進行引導,進行產業升級。出口方面,鼓勵高附加值的產品出口。

政策出臺的時點和目的不同,2009年的4萬億是在國際金融危機時期出臺,旨在迅速刺激經濟企穩回升,抑制宏觀經濟下滑。而5萬億新能源投資計劃是在經濟復蘇大勢已定,宏觀經濟進入保增長、調結構的階段而制定,屬于長期經濟結構調整范圍。
 

 




責任編輯: 中國能源網

標簽:新能源 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