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牢牢把握高質量發展這個首要任務,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而氫能產業作為新質生產力的重要方向之一,被視為未來國家能源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符合中國式現代化高質量發展、高水平安全戰略要求的產業。我們要搶抓氫能產業發展機遇,奮發進取、擔當作為,著眼湖北所需、青山所能、未來所向,吹響“進”的集結號,以氫能產業發展為抓手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湖北實踐。
一、“氫”風撲面,利好政策頻出
氫能,燃燒產生的能量可達到等量汽油的3倍,但只排放出水,被譽為“21世紀終極能源”。當前,全球正興起氫能發展熱潮,我國也將氫能產業作為未來國家能源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戰略性新興產業,多項促進氫能產業發展的重磅政策陸續出臺,氫能在引領能源消費模式轉變方面的潛力日益凸顯。
據不完全統計,2023年國家部委出臺氫能相關政策超過30項,省市發布氫能相關支持文件超過400項。2024年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中專門提到“積極培育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鞏固擴大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等產業領先優勢,加快前沿新興氫能、新材料、創新藥等產業發展。”
2022年3月,湖北省出臺氫能產業發展規劃;隨后出臺《關于支持氫能產業發展的若干措施》,致力打造全國氫能產業發展高地,厚植新質生產力。針對技術水平不高、基礎設施不足、管理機制不健全等堵點痛點,通過集成資金等,對氫能產業“制、儲、運、加、用”全鏈條的重點環節給予支持,補到關鍵處,力度和覆蓋面不弱于相關省市已出臺的政策,旨在助力氫能產業加速進入成長期。
武漢高度重視發展氫能產業,將其列為“965”產業集群中的戰略性新興產業,提出“打造中國氫能樞紐城市、世界級氫能城市。”目前,全市已集聚了40余家氫能產業重點企業和科研院所,本地武鋼氣體、廣鋼氣體、中韓石化、液化空氣公司等企業均可自產氫源,總生產能力達13.6萬噸/年,全市累計推廣應用氫燃料電池汽車523輛,2023年氫能產業鏈主營業務收入達到50億元,同比增長25%。據中國氫能產業促進會發布報告,武漢市氫能產業綜合競爭力排名位列全國第七位。
在現有政策繼續支持氫能產業研發、應用以及試點項目的基礎上,當前需要引導氫能產業向價值鏈中高端發展,促進氫能產業良性循環和有序發展,引導社會資本通過產業基金等形式參與氫能產業發展。同時,發揮產業聯盟作用,做好做實氫能產業重大項目、龍頭企業服務,實現氫能產業全面高質量發展。
二、“氫”云直上,產業蓬勃發展
2023年底,中國石化發布《中國氫能產業展望報告》指出,我國氫能消費規模到2060年將達到近8600萬噸,產業規模將增至4.6萬億元。面對巨大“風口”,國內企業和重大項目布局頻頻發力,2023年,我國制氫量約3500萬噸,其中,達到工業氫氣質量標準的約1200萬噸,是世界上最大的制氫國,在氫能供給上具有巨大潛力。特別是使用可再生能源制氫的綠氫產能持續擴張,截至去年底,全國規劃可再生能源制氫項目387個,總年產能643萬噸。
據相關調研,氫能應用產業鏈還處在市場導入期,氫能應用呈現積極發展態勢,但氫能項目經濟性普遍不高,企業經營和發展對政策和補貼高度依賴,部分關鍵零部件需要進口,氫能產業檢驗檢測平臺建設滯后,全產業鏈還處在補鏈強鏈發展階段。隨著國內氫能關鍵裝備研發制造水平穩步提升,預計我國綠氫的基準平準化成本將在2030年降至每公斤20元左右,部分地區降至每公斤15元以下,若打通“以氫減碳”價值鏈,在碳價每噸100元時,預計綠氫將在2030年前后與天然氣制氫展開競爭,2035年前后實現與煤制氫平價。
目前,氫能應用已形成較為完整的現代產業鏈,關鍵材料、器件和裝備制造基本國產化,在國家政策扶持下,氫能產業已進入“技術創新—規模降本—開拓市場”的良性循環。一是氫能技術持續發展。已初步掌握氫能制備、儲運、加氫、燃料電池和系統集成等主要技術和生產工藝,在長距離輸送氫氣技術方面獲得突破。二是氫能應用領域逐步擴大。已在部分區域實現燃料電池汽車小規模示范應用,成為國際公認的最有可能率先實現氫燃料電池和氫能汽車產業化的國家之一。截至2023年,全國氫燃料電池汽車保有量超過18000輛,居全球第三。三是加氫站網點建設正在鋪開。到2022年底,中國已建成加氫站310座,居世界第一。四是氫能產業呈現集群化發展態勢。京津冀、長三角和粵港澳大灣區匯集氫能全產業鏈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超過300家。中國氫能聯盟預測,到2035年中國氫能產業產值將達5萬億元,到2050年將達12萬億元。
三、“氫”力而為,湖北進入新賽道
湖北搶抓當前產業發展機遇,以氫能為抓手,傾力而為,在制儲運加用等多個方面發力,已進入氫能產業發展新賽道。
制氫方面。全省具備約50萬噸/年工業副產氫能力。制氫能力最強的是武漢市青山區,迄今已有60多年工業副產氫歷史,被譽為“華中氫都”。青山擁有全國重要的鋼鐵、石化制造業基地,鋼鐵化工副產氫資源豐富,形成了一個以工業副產氫回收和非能源利用的“氫能上游產業”,制氫產業已經具備相當規模,年產能接近20萬噸。中韓石化等企業的生產裝置產生的氫氣,不僅可自用,還可向外輸出。武鋼氣體公司焦爐煤氣制氫項目、廣鋼氣體公司華中氣體島項目已建成。氫能產業園完成首批項目建設,成功舉辦氫能產業推介會,簽約引進美錦能源、中極氫能等一批頭部企業。規模化電解水制氫、中小型制氫及小規模制加一體化示范等項目也在積極推進。
儲氫方面。武漢氫陽能源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氫陽能源”)專注于常溫常壓液態有機儲氫技術,擁有多項全球首創成果。
運氫方面。武漢氫陽能源等企業正在積極攻克氫氣儲運難題。氫陽能源研發了有機液體氫儲能技術,即用“油”儲存氫氣,兩者混合后被稱為“氫油”,運輸到目的地,再使用催化劑將兩者分離。鑒于當前運氫還存在一定難度,青山區出臺氫能支持政策,對氫氣運輸企業予以補貼。
加氫方面。全省有10多座加氫站。其中,中國石化以多種方式在湖北發展了8座加氫站。在青山區,寶武清能白玉山加氫站項目和中石化群力綜合能源站項目已竣工驗收,投入使用。
用氫方面。湖北用氫需求量很大。僅在武漢市青山區就擁有龐大的工業用氫需求,武鋼有限、中韓石化每年需要大量氫氣用于工業生產,依托龐大的鋼鐵石化產業集群和東湖新技術開發區的光電子產業集群,氫能在氫冶煉、電子制造等工業應用場景發展潛力巨大,這些都有利于氫能產業建鏈、延鏈、強鏈,形成產業優勢。
氫能技術應用方面。湖北也走在前列。氫燃料電池堆是提供動力的“心臟”,技術門檻極高。國家電投氫能科技有限公司可自主生產氫燃料電池質子交換膜、氣體擴散層、膜電極、雙極板、電堆等核心部件,武漢雄韜氫雄自主研發130千瓦燃料電池,武漢開沃汽車有限公司生產的氫燃料公交車已行駛在街頭。2023年10月11日,我國首艘氫燃料電池動力示范船“三峽氫舟1號”在宜昌首航。
綠氫所需綠電方面。在湖北已有良好基礎。截至去年底,全省新能源總裝機容量3323.77萬千瓦,占總裝機容量近三成。2024年一季度,全省新能源發電負荷六次創新高,其中最高的一次,新能源發電占全省當時用電負荷的70.53%。隨著綠電成本不斷降低,綠氫成本也會隨之降低。
四、苦練“氫”功,青山邁向新高地
湖北氫源條件優越、技術優勢明顯、產業基礎較好、市場前景廣闊,但氫能產業發展尚處于初期階段。青山區作為武漢中心城區,以打造“華中氫都”為己任,努力培育和發展具有青山特色的新質生產力。
(一)加強政策和產業統籌
在轉換增長動力方面先立后破,進一步細化政府引領、市場主導、創新驅動、示范推廣等支持政策,積極向國家有關部門申報,將武漢氫能產業發展納入全國氫能產業發展規劃,支持武漢爭創國家氫能示范基地和試點示范城市,爭取將武漢都市圈納入全國氫燃料電池汽車示范城市群。建議省、市制定全面細致的氫能城市規劃,推動氫能發展與城市綠色發展相契合。圍繞制、儲、運、加、用等環節打造高效完善的氫能產業政策體系,優化氫能產業空間布局。未來還可以參考天然氣和汽、柴油的管理規定,針對氫氣的“制—儲—運—加—用”各個環節,建立專門的氫能產業管理政策體系,完善相關安全標準和技術要求。持續推動能源、電力、化工、鋼鐵、船舶等領域氫氣制備和應用重點項目建設,逐步實現氫氣跨區域、規模化、分布式供應,構建面向未來的區域一體化的氫能供應網絡。
青山區圍繞能源鏈、技術鏈、產業鏈、應用鏈,出臺了《青山區氫能產業“十四五”規劃》和《武漢市青山區氫能產業發展中長期規劃》。在市領導和相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對接協調寶武集團、東風汽車集團等相關單位,發起成立武漢市氫能產業促進會,并明確武漢市氫能產業促進會的常設機構(秘書處)永久落戶青山。明確了率先做大制氫產業、加快做強儲氫產業、重點做精運氫產業重點工作目標。出臺了《青山區促進氫能產業發展的若干措施》,從氫能園區建設、促進上游產業發展、加氫站投資運營、推動下游產業發展四個方面支持氫能產業發展。
(二)以科技創新引領產業創新
氫能雖好,但目前成本較高。據相關調研,氫能應用產業鏈還處在市場導入期,氫能應用呈現積極發展態勢,但氫能項目經濟性普遍不高,企業經營和發展對政策和補貼高度依賴,部分關鍵零部件需要進口,氫能產業檢驗檢測平臺建設滯后,全產業鏈還處在補鏈強鏈發展階段。所以技術革新、掌握核心競爭力刻不容緩。
青山區科教優勢明顯,寶武集團武鋼中央研究院、中國第一冶金建設公司、中韓石化公司、武漢科技大學等大型企業、科研機構和高校在全國享有盛譽。要發揮高校氫能科研優勢,開展科技攻關。同氫能骨干企業聯合建設一批聯創實驗室。布局建設國家級氫能技術研發中心等氫能研發孵化平臺、雙創平臺、科技成果轉化平臺、氫能儲運平臺和氫能產業園區,為氫能初創企業提供資源整合、技術支持和市場推廣等服務,推動人才、資本、技術等多種生產要素聚集。支持武漢市舉辦氫能裝備制造產業論壇等學術交流和產品展示活動。
(三)打造氫能全產業鏈
青山在鋼鐵、化工、新材料、裝備制造等領域擁有較為雄厚的產業基礎,有利于在氫氣儲運裝備制造、關鍵零部件生產、氫燃料電堆新材料研發等方面培育和引進氫能下游企業。
要做大燃料電池產業,布局整機整車產業,發展關鍵零部件制造產業,完善全產業鏈體系,加強安全監管。推進產業鏈空白區域招商,推動龍頭企業總部、檢測認證中心等落戶武漢。引進生產、研發及配套產業項目落戶,打造國家級氫能產業檢驗檢測示范區。加快破解項目審批瓶頸,允許在化工園區外建設氫氣生產項目和制氫加氫一體站,推進已建成的寶武清能武鋼氣體焦爐煤氣制氫等項目早日對外供應氫氣。
(四)拓展氫能場景運用
當前優先在交通運輸領域拓展氫能場景應用,在公交、通勤、旅游等車型上推廣氫燃料電池汽車,探索商業化發展路徑。加大氫燃料電池汽車政府采購力度,創新氫能交通推廣商業模式,參考山東模式,支持屬地車企、本地國資、產業基金共同參與做強做大武漢市氫能交通運營平臺。對氫能車輛暫免收取高速公路通行費。
全力推進氫能項目落地,建立氫能產業重大項目庫,對重點項目實施動態跟蹤管理,協調解決項目落地中的問題,加快推進項目建設。在特定領域試點氫燃料電池無人機,推動氫能在工業領域的場景應用,重點攻克“氫冶金”技術難點。
適度超前布局加氫站網絡,規劃一批獨立站、合建站、改建站,鼓勵規劃建設光伏發電制氫、油氣氫混充等復合型加氫站,形成加氫站網絡。
(五)建設全球知名的“氫能小鎮”
5月16日,武漢市政協召開界別協商會議,圍繞“建設氫能城市,共享綠色生活”議題開展協商議政,提出在青山區試點打造“氫能小鎮”,建設青山“氫谷”。加強氫能產業人才培育引進,策劃組織在“氫能小鎮”召開“世界氫能產業博覽會暨國際高峰論壇”。青山區正在全力推動氫能新技術開發和應用。要進一步加大氫能車輛示范應用推廣,加快建設全國首個氫能源汽車產業鏈示范基地。
練好“氫”功絕非一蹴而就。我們將搶抓“風口”,不斷創新,加快形成全產業鏈生態,打造氫能產業發展新高地,力爭做大做強“華中氫都”,助推武漢乃至湖北新質生產力突破性發展。
責任編輯: 李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