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礦山安全監察局日前發布的《關于加強汛期礦山安全防范工作的通知》強調,礦山企業須高度重視防汛安全工作,認真開展礦山汛期風險管控和隱患排查,嚴格落實“叫應”“回應”“響應”機制,全面提升礦山防汛應急能力。
據《中國能源報》記者了解,近期,我國進入防汛關鍵時段,暴雨、強對流天氣、高溫等預警齊發。煤炭主產地山東、陜西、安徽等地處于洪澇災害較高風險區,多地礦山安全監察部門加緊汛期安全監管,督促企業做好水害防治。同時,煤炭企業繃緊“安全弦”,提前部署、加強監測,時刻準備應對礦山突發狀況,下屬發電企業多措并舉,協調能源保供和防汛安全,全力打好汛期“主動仗”。
汛期安監不放松水利部副部長王寶恩近日表示,從7月16日開始,我國進入“七下八上”防汛關鍵期(7月16日—8月15日)。從歷史資料分析,這一期間全國洪水多發頻發,容易發生流域性洪水。今年“七下八上”期間,我國旱澇并發、澇重于旱,暴雨洪水等極端突發事件趨多、趨廣、趨頻、趨強,致災影響重,形勢嚴峻復雜。
汛期也是煤礦水害事故易發期。據了解,降雨會對地表水體、井下含水層和老空區進行補給,易導致煤礦水壓升高、涌水量增大。同時,持續強降雨可能導致地表水從井口灌入井下,造成淹井事故。入汛以來,多地礦山安全監察局研判汛期煤礦安全風險,針對轄區煤礦安全生產開展排查。
礦山安全監察局山西局監察執法八處今年開展專項監察,督促煤礦企業突出水害防治,加大對煤礦老窯、采空區等積水區的普查力度。轄區101處煤礦全面開展自查自改,形成問題隱患、風險管控“兩個清單”,編制自查自改報告,建立和完善隱蔽致災因素普查“一礦一檔”臺賬、汛期水害防治臺賬。
礦山安全監察局福建局對福建全省煤礦開展線上巡查,重點檢查地面擋水墻、井下防水閘門等防排水設備設施維護情況和巡查情況;對水害風險較高的煤礦,實行點對點視頻連線,及時掌握汛期風險管控情況。組成5個督導組赴重點礦區開展防汛督導,督促基層礦山安全監管部門和礦山企業全力抓好防汛和礦山安全防范工作。同時,督促礦山企業制定礦山汛后安全檢查方案,并由企業主要負責人組織開展汛后安全檢查,形成問題隱患清單。
煤礦積極部署防汛面臨暴雨洪水隱患,企業是保障安全的第一責任方。應對汛期,煤礦需認真組織排查開采范圍內及周邊影響煤礦安全的水庫、河流、地面塌陷坑、采動裂隙等狀況,排查工業場地內外的防洪渠道、井口周圍護坡、防雷電設施等完好情況,建立健全完善可靠的地面疏水、防水和排水系統,防止洪水灌井、潰水潰沙。
據《中國能源報》記者了解,山東省中南部日前迎來暴雨天氣。山東能源集團兗礦能源鮑店煤礦及時監測到礦區12小時連續降雨量達到50毫米,調度信息中心迅速通過語音廣播和電話下達撤離指令,61分鐘后井下所有區域作業人員全部升井。
“降雨期間,我們增加對兩河堤防的巡查頻次,每天不少于2次對白馬河、泗河進行巡查,隨時掌握兩河水文情況,確保堤防安全。”鮑店煤礦“三防”辦公室相關負責人介紹,該礦還利用安全學習、班前會對雨季“三防”工作進行部署,加強對井下水災事故應急預案和現場處置培訓,確保每名職工都能夠熟悉避災路線。
為應對極端天氣,山東能源集團濱湖煤礦加強汛期值班力量,嚴格落實24小時值班值守制度,實時監控礦井生產各個環節。搶修人員保持24小時通訊暢通,隨時應對汛期可能出現的各類突發狀況。面對強降雨,該礦制定臨時應急搶險預案,實行“管理+電修”雙值班工作機制,落實早、中、夜三班專人巡查工作方法,每天對礦井地面排水系統和水泵運轉等情況進行檢查,確保地面排水暢通無阻。
保供防汛同步在線極端天氣持續,防洪防汛形勢嚴峻,挑戰著發電安全。2020年7月,強降雨導致的山洪曾沖垮華能井岡山電廠東部排水溝圍墻,洪水沖入廠區,造成煤場局部坍塌,洪水倒灌入機組。近期高溫和強降雨持續,多地用電負荷屢創新高,多家煤炭企業下屬發電企業多管齊下,保障能源供應并強化防汛安全。
面對近期山東的強降雨,國家能源集團菏澤公司落實防汛預案,檢查廠房防進水措施,確保廠區防雨、防汛通道通暢,排水設施完好。加強煤炭調運,保證防汛度夏期間煤炭穩定供應。加強檔案室、庫房等重點區域防范,確保監控、防火和報警設施正常運轉。
作為華中區域主力電廠,中國神華岳陽電廠落實應急值守,隨時準備應急響應。7月5日,湖南岳陽市華容縣團洲垸洞庭湖一線堤防發生決口后,位于決口上游的岳陽電廠全員現場值守,針對運煤線路、取水管線、送出線路以及生產現場做評估分析,確保安全可控。
鐵路運輸是保障發電企業“口糧”充足的關鍵,大秦鐵路作為我國“西煤東運”戰略動脈,承擔全國鐵路煤運總量近1/5,大秦車務段負責運抵秦皇島港、唐山港、曹妃甸港等8個港口公司集港煤炭及管內5個電廠直供煤炭的接卸任務。今年7月以來,大秦車務段管內各站以安全暢通為重點,加強應急值守,完善防洪防汛應急預案,做好列車接發、分解、組合等工作。在暴雨極端天氣到來時,該段第一時間啟動應急預案,做好運輸組織,持續隱患排查整治,最大程度減輕高溫和旱澇急轉對行車安全的影響。
責任編輯: 張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