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國補滑坡、地方財政收緊及局部產能過剩,垃圾發電行業迎來發展“拐點”,企業該如何突圍?
2012年國家發改委頒發《關于完善垃圾焚燒發電價格政策的通知》,這一里程碑政策文件的出臺從國家層面為垃圾焚燒發電行業健康發展提供了有力保障。至此,垃圾焚燒發電行業步入十年黃金高速發展期,根據中國城市建設狀況公報,全國城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從2012年84.83%上升至2022年99.90%;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能力從2012年44.6萬噸/日上升至2022年110.94萬噸/日,其中焚燒處理能力占比從2013年30.1%上升至2022年72.5%,垃圾焚燒成為最主流的生活垃圾處理方式。
在新的時代背景下,伴隨國補政策調整滑坡、地方財政持續收緊、新增項目日趨飽和、市場競爭日益激烈,垃圾焚燒發電行業迎來發展“拐點”,局部地區甚至出現產能過剩、欠費欠款、入爐垃圾不足、投運項目“吃不飽”等諸多問題,垃圾焚燒發電企業如何突出重圍成為當下最重要的議題之一。
行業發展新趨勢
行業建設高峰已過,步入低速增長期。根據住建部數據,2022年我國城市、縣城生活垃圾清運量分別達到2.44億噸、0.67億噸。截至2022年底,我國城市生活垃圾焚燒處理能力已達到80.47萬噸/日,縣城生活垃圾焚燒處理能力達19.48萬噸/日,焚燒處理率分別為79.8%、55.2%。
2022年7月,國家發展改革委印發《“十四五”新型城鎮化實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城鎮生活垃圾焚燒處理能力達到80萬噸/日左右。當前,垃圾焚燒處理能力已滿足我國垃圾無害化、資源化處理需求,提前完成“十四五”目標。根據北極星固廢網數據,2022年、2023年我國垃圾焚燒發電新中標產能規模分別為3.98萬噸/日、3.35萬噸/日,自2020年以來,垃圾焚燒發電新中標產能逐年減少。
2014-2021年,城市垃圾焚燒發電新增投產產能保持增長,其中2021年達到15.17萬噸/日,2022年出現明顯下降,降至8.51萬噸/日,隨著新增中標項目的減少,預計2023年之后新增投產產能持續減少,垃圾焚燒發電行業已逐漸從增量市場發展轉向存量市場競爭,步入低速增長期。
市場進入深度整合期,集中度將進一步上升。我國垃圾焚燒發電市場整體呈現“一超多強”格局,根據各上市公司公告,截至2023年6月,光大環境在手產能超15萬噸/日,位居行業第一,在手產能超5萬噸/日的有三峰環境、粵豐環保、節能環境,分別為5.96萬噸/日、5.45萬噸/日、5.09萬噸/日。
垃圾焚燒發電屬于資金密集型行業,一般采用特許經營權模式,具有運營期長、區域壟斷的特點,進入壁壘較高。未來隨著國家補貼逐漸退坡、環保監管日益趨嚴,部分小型企業或主動退出或被動淘汰,行業頭部企業通過投資并購整合項目資源,行業集中度將進一步提升。
以日本為例,市場進入成熟期后,垃圾焚燒廠數量從最高峰的6000多座減少為1000多座,其中三菱重工、日立造船、田熊株式會社、川崎重工等企業占有絕對份額;而在美國市場,僅卡萬塔一家就占據了將近70%的份額,處于寡頭壟斷地位。
區域發展不均衡,增量空間來自中西部以及縣域。垃圾焚燒發電區域發展不均衡,近年來東部沿海省份垃圾焚燒項目集中落地,產能接近飽和,未來產業主攻方向為基礎薄弱的中西部地區?!?022年中國城市建設狀況公報》顯示:天津、江西、海南、浙江、河北、河南、福建、江蘇、四川、山東、云南、安徽、湖北、廣東、山西、寧夏、貴州、重慶、廣西、上海、甘肅和遼寧22個省(區、市)城市生活垃圾焚燒處理能力占比超過60%;黑龍江、湖南、吉林、北京、陜西、新疆和內蒙古7個省(區、市)在40%—60%之間;西藏、青海2個省(區)和新疆兵團不足40%。
此外,目前大中城市的市場已經趨于飽和,隨著《關于推進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城鎮化建設的意見》等政策文件的出臺,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的主戰場向縣級地區轉移。據環保圈不完全統計,截至2023年6月底,中國大陸地區共開標35個新建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含EPC、新簽約),數據明顯高于2021年同期和2022年同期。其中,服務于縣級市的項目有21個,占總數的60%,且普遍以500噸/日的小型項目為主。
提質降本增效,不斷提升運營能力是關鍵。“產能過剩”“國補退坡”等多重因素倒逼企業加快精細化管理轉型,通過提質、降本、增效,不斷提升項目運營能力是垃圾焚燒發電行業實現內生增長、保持盈利的核心要素。例如,龍頭企業光大環境持續優化運營管理體系,整體運營成本持續下降,運營服務收益比重持續提升,2023年建造服務收益同比下降42%,運營服務收益同比增長2%,占總收益比重達到76%。浙能錦江環境致力于WTE(垃圾焚燒發電)設施的設計、開發、建設、運營和管理,通過綠色技術提升WTE設施的運營能力并拓展上下游業務,提高集團運營的可持續性。2023財年WTE業務收入占比91%,毛利增幅2.8%。WTE業務毛利占比在集團業務占比由2018財年53%穩步提升至2023財年的92%水平,WTE業務比重持續增加,使得公司綜合毛利率上升1.7%,公司盈利質量持續改善。
企業如何突圍?
一是以增強運營能力為核心,不斷提升垃圾焚燒發電項目運營效益。重視對現有存量項目潛力的挖掘,積極通過拓展垃圾來源、提升發電效率、降低運營成本、發展熱電聯產增加供熱銷售業務和收入等多種方式提升運營效率。加強技術研究、工藝創新,培養專業運營團隊,提升存量項目效益。開發與縣級地區生活垃圾清運量相匹配的小型化生活垃圾焚燒處理技術設備,提升縣域小型垃圾焚燒項目經濟性。加強數字化和智能化建設,推進數智化電廠建設,實現垃圾焚燒發電項目管理精細化、流程數字化、工業設備智能化,提升發電項目的運行效率與經濟效益。
二是加強市場開拓,實現固廢綜合處理全產業鏈發展。在橫向產業鏈上,加強餐廚、污泥、危廢、醫廢、固廢等多污染物“焚燒+”協同處置。在縱向產業鏈上,積極拓展環衛一體化項目,布局醫廢、有色金屬等可再生資源回收與分選業務,環保監測與咨詢業務等。以循環經濟產業園建設為抓手,實現固廢綜合處理全產業鏈布局。靜脈產業園模式作為實現“無廢城市”的主要手段,受到國家政策以及各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以重慶為例,根據《重慶市推進靜脈產業園建設若干政策措施(征求意見稿)》,提出,“十四五”期間,打造3個工藝技術水平一流、協同處置效應明顯、生態環境友好的綜合型靜脈產業園。2030年前,重點培育8個綜合型靜脈產業園。到2035年,全市共打造24個靜脈產業園。
三是積極參與綠證、綠電交易,拓展多元化收入來源。根據發改委等政策文件,對于垃圾焚燒發電項目中達到中央補貼上限的,核發綠證準許參與綠證交易,同時參與綠色電力證書交易的項目可優先撥付資金,為行業未來新的收入來源,減少補貼下滑帶來的影響。據中國綠色電力證書交易平臺信息,2024年2月,常州綠色動力環保熱電有限公司(綠色動力)上架合計70248個綠色電力證書(對應電力為0.72億千瓦時),上架價格為30元/個綠證(合0.03元/千瓦時),為首批掛牌交易的垃圾焚燒發電綠色電力證書。湖州南太湖環保能源有限公司(旺能環境)上架了1個綠色電力證書試水,上架價格為40元/個綠證。
雖然目前綠證交易市場尚不活躍,但在未來價格機制逐步完善以及與碳市場的銜接和協調下,綠證交易價格有望提高并形成穩定預期,推動垃圾焚燒企業現金流改善。業內企業可以建立碳資產數據庫,研究綠電、綠證、CCER碳交易,落地一批節能減排項目。在已有項目經驗的基礎上,對外提供定制化、系統化、專業化的碳資產管理與開發等咨詢服務。
四是拓展藍海市場,布局新材料、新能源、儲能等新興業務領域。垃圾焚燒發電行業已進入成熟期,目前多家行業龍頭企業結合自身競爭優勢與資源稟賦,著手布局新材料、新能源、儲能等新興業務領域,有望帶來新的利潤增長點,打開未來的發展空間。
例如,三峰環境與合作方共同成立合資公司,布局工商業儲能業務,努力開拓“第二增長曲線”。偉明環保圍繞低碳環保領域開展業務布局,通過介入高冰鎳和電池材料制造相關低碳業務,拓展新能源材料領域。中國天楹通過優化整合當地電源、電網側、負荷側資源,以儲能為據點,向前端擴展至分布式光伏發電、地面光伏電站、風力發電等新能源生產業態,向后端擴展至智能柔性電網等電力消納環節,進入完整的新能源黃金賽道。圣元環保聚焦城鎮固液廢處理主業發展的同時亦積極開拓光伏、氫能等新能源業務。業內企業可以通過直接股權投資、產業基金投資等多種形式,聯合行業龍頭企業、優勢企業、先發企業,積極布局風電、光伏、新型儲能、虛擬電廠等新能源業務領域。
時代拐點已經到來,垃圾焚燒發電行業面臨的當前形勢對于業內企業來說既是挑戰也是機遇,現階段政策體系不斷完善,產業環境日趨向好,經過近三十年的發展,垃圾焚燒發電產業在處理技術、裝備制造、排放監管等方面也取得了豐碩成果,業內企業需要利用自身資源稟賦,化挑戰為機遇,強化管理提升、技術創新、精益運營、市場拓展、業務轉型,突出重重困境,實現可持續發展。
(來源:能源新媒 文/周紅麗 孫露)
作者供職于天津國資研究院
責任編輯: 李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