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深秋的一抹暖陽斜照在古老的城墻上,這座城市正以嶄新的姿態迎接一場深刻的變革。2024年10月18日,國務院常務會議在這一天召開,研究部署了關于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的系列舉措,為我國市場化改革寫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會議指出,推進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是一項系統性改革,實質上是為企業營造更加公平有序的發展環境。要堅持標本兼治、綜合施策,推動市場基礎制度規則統一、市場監管公平統一、市場設施高標準聯通,以更有力舉措推動改革走深走實。要把推進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與實施一攬子增量政策結合起來,堅持從企業的實際關切出發,推動一批可感可及的改革事項,在深化改革中解決一個個具體問題。各地要堅持在良性競爭中更好發展,堅決破除地方保護和市場分割,打通制約經濟循環的堵點卡點,促進商品、要素、資源在更大范圍內暢通流動。要推進違規返還財稅獎補、政府購買服務、妨礙公平競爭等領域專項整治,讓各類企業在公平競爭中成長壯大,以更高經濟效率推動各地更好發展。
中央吹響改革號角
2022年4月10日,《關于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的意見》(下稱“《意見》”)正式對外發布,《意見》的內容可謂干貨滿滿、要求很高,明確提出要“加快建設高效規范、公平競爭、充分開放的全國統一大市場”,這是全國統一大市場的核心內涵。細細品味《意見》的內涵,可以提煉出三個關鍵詞,“高效規范”“公平競爭”“充分開放”。
2023年6月5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李春臨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的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上介紹,高效規范就是要在更大范圍內有效配置資源,提高資源配置效率,同時要完善制度規則,進一步厘清政府與市場的邊界。公平競爭就是要營造公平競爭的環境,消除妨礙公平競爭的各種因素。充分開放就是要堅持推進高水平開放,增強國內國際兩個市場聯動,形成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發展格局。
推進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是一項系統性改革,涉及市場基礎制度規則的統一、市場監管的公平統一以及市場設施的高標準聯通。這一舉措的核心在于打破地方保護和市場分割,促進商品、要素、資源在更大范圍內的暢通流動,從而提高經濟效率。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國務院常務會議釋放出一個明確的信號,在實際操作中,相關部門將堅持標本兼治、綜合施策的原則,通過一系列有力措施推動改革深入實施。這包括推進違規返還財稅獎補、政府購買服務等領域的專項整治,確保各類企業能在公平競爭中成長壯大。同時,政府將著力解決制約經濟循環的堵點卡點問題,促進國內市場高效暢通和規模拓展。
此外,推進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與正在實施的一攬子增量政策形成疊加效應,這些政策針對企業的實際關切,推動一批可感可及的改革事項,解決具體問題。不僅能夠為企業帶來實實在在的好處,也將為消費者帶來更多的益處。
各地積極響應,落實行動
《意見》的發布出臺,為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確立了方向。其中,強調了市場基礎制度規則統一、市場監管公平統一、市場設施高標準聯通等核心任務,為后續改革行動繪制了藍圖。
從2022年下半年至今,全國各地積極響應,紛紛出臺措施,清理地方保護和市場分割,打通經濟循環堵點。
深圳作為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率先在市場準入、產權保護等方面進行大膽嘗試。2023年,深圳發布《深圳經濟特區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實現了市場準入的標準化、清單化管理。同時,深圳在知識產權保護方面投入巨資,設立知識產權法庭,有效提升了市場公平性。據統計,2024年上半年,深圳新增高新技術企業數量增長20%,顯示制度創新的良好效應。
上海依托其金融中心的地位,重點推進金融市場一體化。2023年底,上海自貿區啟動“跨境金融3.0”試點,簡化了跨境貿易結算流程,降低了企業融資成本。2024年,上海國際金融服務中心建設加速,吸引了更多外資金融機構入駐,增強了上海在全球金融市場的話語權。
杭州聚焦數字經濟,打造全國首個“城市大腦”項目,利用大數據、云計算技術,實現政務、交通、醫療等領域的智能化管理,極大地提高了公共服務效率。2024年,杭州數字經濟產值占GDP比重突破50%,成為全國領先的智慧城市。
成都積極響應國家綠色發展號召,推動綠色能源、綠色建筑等環保產業快速發展。2023-2024年,成都先后推出“綠色建筑行動計劃”和“綠色能源補貼政策”,鼓勵企業采用環保技術和材料,成功吸引了多家綠色能源企業落戶,綠色經濟占比明顯提升。
西安結合自身歷史文化優勢,推動文化產業與旅游深度融合。2023年,西安啟動“文化+”戰略,通過數字化手段活化歷史文化遺產,打造了一批文化IP和旅游熱點。2024年,西安的文化及相關產業收入增長超過15%,成為經濟增長的新引擎。
五城的實踐,是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地方實踐的縮影,它們以各具特色的方式,為全國提供了寶貴的經驗和啟示。通過制度創新、服務升級、綠色轉型、文化賦能等多元路徑,共同繪就了全國統一大市場的美好藍圖,展現了中國地方經濟的蓬勃生機與無限可能。
統一大市場下的“未來之城”
雄安新區,這片曾是藍圖的熱土,如今已成為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的生動樣本。自2017年設立以來,尤其是近七年間,雄安新區以高標準規劃為引領,變藍圖為現實,展現出一座“未來之城”的勃勃生機。
前不久,本網記者到雄安新區采訪時,深刻感受到,雄安新區的建設,充分體現了全國統一大市場理念。高標準的規劃與嚴格的執行,讓新區成為了全國統一大市場的試驗田。截至2023年底,雄安新區迎來央企二、三級子公司52家,200余家各類機構,央企示范作用與集聚效應凸顯。這不僅是市場活力的體現,也是統一大市場激發的結果。
在推動產業結構向優方面,近年來雄安新區通過舉辦高端產業對接活動,吸引了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新興產業落地,構建起產業生態鏈。雄安新區積極申設國家高新區,加快產業平臺建設,為產業發展搭建了優質平臺。中關村千家企業、百所高校系列雄安行,對接企業2300多家,與150所高校簽訂合作意向書,展現了雄安新區吸引創新要素的能力。
雄安新區不僅僅著眼于產業發展,更致力于打造高品質的生活環境。雄安宣武醫院開診,與首都高水平醫院接軌,提升新區醫療服務水平。“雄安一卡通”實現了京雄互通,讓新區居民享受到與北京市民同等的公共服務,增強了新區的吸引力。
據介紹,雄安新區累計造林47.5萬畝,森林覆蓋率顯著提升,構建了“3公里進森林,1公里進林帶”的生態格局。新區致力于打造綠色、低碳、智慧的未來之城,成為全國生態文明建設的典范。
雄安新區的發展,是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成效的集中展現。高標準規劃、創新驅動、公共服務提升、綠色生態四大策略,共同激發了新區的市場活力,使其成為全國乃至世界關注的焦點。雄安新區,這座崛起的未來之城,正以昂揚的姿態,續寫著中國高質量發展的新篇章。
責任編輯: 張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