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能發電國內市場迅速升溫,光伏和光熱兩個主角之間將展開激烈競爭。同時,國家將通過招標了解它們各自所處的發展階段和成本水平,這很有可能確定出下一階段國家重點發展對象。
8月10日,即將開標的迄今國內最大規模的光伏并網發電特許權招標項目,讓眾多“光伏派”相信光伏發電前景可期。而作為太陽能發電的另外一個主角——光熱發電,一直以來都沒得到應有的關注,但隨著國內首個光熱發電項目鄂爾多斯50兆瓦工程8月的招標,光熱發電市場也迅速升溫,嗅覺靈敏的“光熱派”聞風而動。
相關人士分析認為,太陽能發電國內市場迅速升溫,光伏和光熱兩個主角之間將展開激烈競爭。同時,國家將通過招標了解它們各自所處的發展階段和成本水平,這很有可能確定出下一階段國家重點發展對象。
誰能搶占太陽能市場高地?
光伏和光熱都是太陽能發電的技術形式,國際上目前并沒有哪一種是主流之說。只是每個國家根據自己的資源條件和戰略需求進行側重發展。
2009年7月啟動的“歐洲沙漠行動”,堪稱可再生能源領域最具野心的計劃。多個歐洲財團和企業,計劃在未來10年內投資4000億歐元,在中東及北非地區建立一系列并網的太陽能熱發電站,來滿足歐洲15%的電力需求以及電站所在地的部分電力需求。
隨著光熱技術的逐漸成熟,太陽能光熱發電的發展前景被廣為看好,“光熱派”更是認為光熱發電有著無法比擬的優勢。
他們認為,比起光伏發電,光熱發電更方便于和目前國內的電網對接,因為光熱發電的基本原理和火力發電的原理相似,而國內的發電網絡的建設主要是以火力發電為主。光伏發電由于是利用多晶硅電池等載體把光能轉化成電能,所以對傳統電網的調控能力考驗很大。同時,光熱發電不會對電網調峰、錯峰造成很大壓力,并且還很好地解決了儲能問題等等。
“長遠來看光熱發電更具備優勢,因為其核心技術等國內都具備,成本下降速度更快,生產過程中能耗與污染也很少。”中國科學院電工研究所太陽能高溫熱發電技術研究組主任王志峰說。
如果按照這一趨勢,光熱確實有可能擊倒光伏,搶占太陽能發電市場高地。
不過,“光伏派”卻一語中的,他們認為,光熱發電規模擴大與成本降低之間存在一個悖論:成本不降低,光熱發電難以實現擴大規模,規模上不去,電價難有優勢,無法與光伏競爭。
“光熱發電和風電面臨的問題正好相反。風電在技術上需要進步,但前景是明朗的;光熱發電在技術上沒有問題,但限制條件太多,未來發展前景并不明朗。”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長李俊峰對媒體表示。
同時,相關分析人士指出,光熱發電只適合年輻射量在2000千瓦時/平方米以上的地區,而且土地坡度不能超過3%。更重要的是,光熱發電還需要大量水源用來冷卻。一般說來,50兆瓦的光熱發電系統年用水量在15萬方左右,與火電基本一致。問題在于,符合以上日照和用地條件的地區,大多在西北西南,水源相對匱乏,雖然光熱發電也可以采取空冷的方式進行冷卻,但成本會高出很多。
“熱利用發電更多還是科研示范方面,在歐洲和美國進展不錯。比起光伏發電,光熱有儲能設備,可是它的結構很復雜,維修管理任務非常重;同時,還需要水,如果沙漠里面缺水,就很不好做。”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副理事長孟憲淦接受《科學時報》采訪時說。
“光伏派”與“光熱派”各執一詞,盡管如此,他們都堅信,只要招標開始,市場占有率最終將會超過對方,進而占領太陽能發電市場高地。
“光熱派”的保衛戰
2010年7月1日,亞洲首座塔式太陽能熱發電站在北京延慶動土興建。該電站由中科院、皇明太陽能股份有限公司和華電集團聯合開發建設,總投資1.2億元,是中國首個自主知識產權高溫熱發電項目,也是亞洲第一座塔式太陽能熱發電站。
不過,在亞洲首座塔式太陽能熱發電站緊張興建的背后,熱發電卻經歷了只有一家企業競標的尷尬局面。
“延慶熱發電電站擬定招標后,僅有的幾家大企業都無人投標,原因是延慶風沙太大,300米內定日鏡聚光角度很容易發生偏移,鏡面也會被刮傷。”王志峰告訴記者,“這個項目皇明開發出了獨有的定日鏡技術,安裝后調試的光斑已經達到國際水平。因此,最后只有皇明一家參與了競標。”
據了解,太陽能光熱要求直接輻射在每年1900千瓦小時/平方米以上,符合光熱資源條件的只有美國、西班牙、非洲的一些國家和中國等少數國家。然而,美國和西班牙已捷足先登,建立了各自的光熱發電項目,而中國還有大片的光熱資源等待開發,這背后蘊藏的將是一個巨大的設備制造市場,但眾多中國的企業卻有些心有余而力不足。
2009年,“中國太陽能光熱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成立,首批成員包括中國科學院電工研究所、華電集團、皇明太陽能、保定天威等30家企業和研究所。該聯盟計劃在“十二五”期間,爭取在中國西部建設1000兆瓦級規模的光熱電站。而在這之前,五大電力集團中只有華電跟隨中科院做一個示范性項目,其他電力企業根本就沒接觸光熱,“光熱派”的志向似乎顯得有些過于遠大。
然而,王志峰認為,雖然光熱剛起步,但與光伏產業原料需進口、生產技術要購買、產品靠出口相比,太陽能光熱發電的核心技術卻全由國內企業掌控。早在2001年,作為國內最大的太陽能光熱企業,皇明公司就自行開發太陽能光熱發電技術。如今,光熱發電所需的核心部件,如定日鏡、槽式鍍膜鋼管、槽式聚光器均可自行生產,水平已經趕超國際水平。
作為太陽能行業的知名企業,皇明太陽能集團一直是以太陽能熱水器生產商的形象出現。但這一次,皇明將參與鄂爾多斯競標的核心組件為鍍膜鋼管,這一組件是四大光熱發電模式之一的菲涅爾式發電及槽式發電技術中的核心組件產品,已經與德國Novatec公司進行了實際的應用。
“經過兩年的現場運行及測試,我們對皇明產品的性能及質量非常滿意。皇明也是目前全球唯一能夠批量生產鍍膜鋼管的公司。”德國Novatec公司Klaus博士對《科學時報》說,“目前皇明太陽能菲涅爾式核心組件是世界上唯一在空氣中經過長時間穩定運營的核心材料組件。”
顯然,在這場光伏與光熱的競爭中,已有企業為光熱撐起一片天空。
“除了集熱管技術含量較高以外,光熱發電并不涉及什么高深的技術。汽輪機是現成的,而集熱鏡片和支架等配套設備,只要市場開啟,配套廠商將會蜂擁而至。”中科院電工所研究員馬勝紅樂觀地表示。
責任編輯: 中國能源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