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无码日韩AV无码网站,亚洲制服丝袜在线二区,一本到视频在线播放,国产足恋丝袜在线观看视频

關于我們 | English | 網站地圖

趁低吸納碳買家 國際投行綢繆碳市場

2010-08-10 11:29:21 網易財經

在北京華貿中心瑞典碳資產管理有限公司(Tricorona)的會議室里,Tricorona北京代表處總經理歐睿龍(Bj?rn Odenbro)一邊接受本報記者采訪,一邊緊盯著他的手機和蘋果Mac手提電腦。他正在等待瑞典總部召開的電話會議,公司被巴克萊資本(Barclays Capital)收購后有許多關于整合的事情需要溝通。

時為8月3日,艷陽酷暑,然卻是國際碳市場的“寒冬”。

不過,這個“寒冬”對于打算深耕碳市場的國際投行來說,是收購優質碳買家的好時機。至少,英國投行巴克萊資本持此看法,從6月2日宣布以1.41億美元現金收購全球第二大碳買家(以項目數計算)Tricorona,到7月30日完成交割,“落袋為安”。

實際上,巴克萊資本并非在碳市場進行收購的先鋒,其他收購事件包括,去年哥本哈根氣候大會之前,摩根大通(J.P. Morgan)以1.98億美元收購全球第一大碳買家(以項目數計算)益可環境(EcoSecurities),今年7月,法國電力集團(EDF)收購了立足于中國市場的碳買家國際能源系統集團(Energy Systems International)。

一系列的收購事件顯示,雖然在主導全球碳交易市場的歐盟排放交易體系(EU ETS)中,EUA(歐洲排放單位)價格在15歐元上下已經徘徊將近一年半時間,但某些國際大型集團,尤其是投行,對于碳業務仍較為看重。

而且由于現在碳指標的價格偏低,碳買家的資產隨之被低估,投行趁低位吸納優質的碳買家,于低迷時期綢繆。他日一旦市場重現漲勢,未雨綢繆者即可占得先機。

投行萌動

巴克萊與摩根大通,是投行在碳市場萌動冒出的兩個“尖尖角”,與此同時,其他聲名顯赫的國際投行也已經蠢蠢欲動了。

投行為什么有興趣參與碳市場、收購碳買家呢?獨立觀察員喻捷對本報記者表示,對投行來說,最重要的是盈利機會,長期來看,碳市場是向好的,而且碳市場既涉及新興行業,又涉及能源行業,能源是全球的命脈,投行不愿錯失這些機會。

安永的氣候變化與可持續發展部門經理張有為的說法更為直白,“從國際投行的行為來看,哪個行業有賺大錢的機會,他們就會積極踴躍地進入這個領域。”

事實上,巴克萊資本8月5日發布的最新月度報告中,用數字表明其對未來碳市場的良好預期。該報告預測,由于歐洲議會氣候變化委員會通過的排放配額拍賣規則, EU ETS第三階段(2013-2020年)的EUA均價將為40歐元/噸,而如果在1990年基礎上溫室氣體整體減排目標為30%的話,EUA價格在2020年前將沖高到70歐元/噸。

關于排放配額拍賣規則,張有為介紹說:“排放配額拍賣,指的是歐盟的排放交易體系EUETS體系下,政府分配給企業的排放配額中,有一定比例的配額是通過政府集中拍賣的方式,由企業購買的。英國和奧地利已經進行了拍賣嘗試,為歐盟這一舉措積累經驗。歐盟的決議中有意將拍賣配額的比例逐步提高,甚至超過50%。這將增加企業完成EUETS的成本,增加企業減排溫室氣體的壓力,也會使EUA價格被推高。”

曾在巴克萊銀行任高層管理職位的何耀麟稱,巴克萊資本近幾年來一直在做碳市場的報告和分析,何現在為氣和通碳資產信息咨詢(北京)有限公司總經理。他對本報記者表示,投行對于氣候產品、碳市場產品,都有一個長遠方向的研究,巴克萊資本收購Tricorona的決定,肯定是基于對于氣候產品商品化的戰略考慮。

“巴克萊資本在碳市場具有批發商概念,大批量買入碳指標,開發出標準化的金融投資產品,然后零售給需要的企業或投資者。收購Tricorona,有利于購買碳指標,公司可以繼續在碳交易市場里擴張。”何耀麟說。

巴克萊資本在碳金融產品二級市場是極其活躍的參與者,已經交易了超過20億噸碳指標,早在2006年10月就率先推出標準化的場外交易核證減排期貨合同(SCERFA)。

盡管巴克萊資本對碳市場的未來樂觀、認為收購對公司有利,但毫無疑問,現在是碳市場的低迷時期,而且CDM未來存不確定性,為什么以1.41億美元現金收購Tricorona呢?巴克萊資本發言人海澤爾頓(Marc Hazelton)對本報記者說:“不管縈繞于碳減排國際協議的不確定性,我們相信主要的經濟體在2012年后會有某種形式的排放交易體系。”

就在7月1日,新西蘭排放交易體系(NZ ETS)啟動。

最關鍵的是,在整個行業處于徘徊期和迷茫期,碳資產價值被低估,“現在,從投資角度來說,市場里面很多碳資產開發商面臨種種困難,資產價值較低,是進入市場進行兼并收購的好時候。”何耀麟說。

喻捷也持同樣的觀點:“當下逢低吸入,把碳業務納入整個商品交易的portfolio,進行多樣化經營,然后等待時機,在投行里占得先機。”

何況,被譽為“英國高盛”的巴克萊資本,其收購頗有獨到之處 2008年抓住機遇收購雷曼兄弟的美國資產、2002年從破產的安然(Enron)的倫敦能源交易部門接手20人團隊。

在8月5日公布的2010年巴克萊資本母公司巴克萊集團(Barclays PLC)半年報中,巴克萊資本的稅前獲利三倍于去年同期,為34億英鎊,占整個集團的80%。

利潤豐厚的巴克萊資本花1.41億美元現金收購Tricorona,對公司資本充足率沒有重大影響。另外,大宗商品業務本來就是巴克萊資本的強項,而巴克萊資本碳金融業務就是在大宗商品業務部門。

本報記者聯系了摩根大通與益可環境,截至發稿,尚未收到他們對此事的回應。

巴克萊新丁

其實,另一方面,碳買家被資本實力雄厚的投行收購,也可以安然“過冬”。對于“過冬”的說法,歐睿龍持贊同態度,他表示,這個冬天來得比大家預想的還要早,如果能忍過這段時間、堅持住,那么在這個領域就會有一席之地。

對于Tricorona的“過冬”計劃,歐睿龍透露,公司年報上2010-2012年的合同下減排量是4790萬噸。

但計劃的完成還有一些不確定的因素,歐睿龍指出,Tricorona開發的項目以水電項目居多,由于今年的旱災和洪災,可能會影響碳指標的最終簽發,不過到目前為止,尚未受到影響。

即使有不確定因素,成為巴克萊資本新丁的Tricorona,已經可以“圍爐取暖”,喻捷認為,Tricorona這樣的碳買家在業內非常有名,但是外界不知道,并沒有很高的公眾識別度。而被國際投行收購后,大品牌帶來的附加值非常高。

對于巴克萊資本為什么選擇Tricorona,海澤爾頓對本報記者回答說:“我們認為這是一個提高我們能力的機會。”

Tricorona于1989年在斯德哥爾摩證券交易所上市,從事過金礦、開采工業礦石等業務,一直到2005年,該公司幾乎從未與溫室氣體減排及氣候變化領域有過深入的聯系。

直到2006年春天,Tricorona通過定向增發,籌資用于采購基于項目的排放許可權交易業務,并將此業務定位為集團公司今后發展的主要經營方向。

確定了新的經營方向后,Tricorona旋即進入中國市場,并以中國為主戰場。歐睿龍告訴記者,自從2006年進入中國以來,發展速度很快,Tricorona的合同項目數為200個左右,其中101個項目已經獲得了聯合國EB的注冊,從聯合國EB的簽發流程上看,這101個項目更接近于最終的簽發。

然而,目前以中國為主戰場的碳買家有“煩惱”,比如,聯合國EB對中國CDM項目的審批阻滯頻現。就在7月底,在德國波恩結束的EB第55次會議上,22個CDM項目的注冊遭EB拒絕,其中20個來自中國。

“EB把中國項目逼到了邊緣化的地步,我們現在寧可找東南亞項目,也不愿意在中國做項目。”一位CDM項目從業人員對本報記者說。

除了國際“煩惱”還有國內“煩惱”,比如,“發改委對CDM項目規定的碳底價。”上述人員說。

歐睿龍也頗為感慨,他說:“如果你去和很多碳買家接觸,他們會和你講同樣一句話, 果樹上比較低的果子都被摘光了 。”

在巴克萊資本提起收購之前,今年3月,Tricorona拒絕了瑞典能源環境公司Opcon的收購要約,Opcon出價為10億瑞典克朗,即1.28億美元,低于巴克萊資本的出價。

“有巴克萊這樣一個強大的后盾,不光是資金方面的強大支持,同時在程序方面還會有更好的流程和質量的保證。相對來說,以前我們是一個比較小的公司,現在有了巴克萊資本,能夠在流程的管控和質量的控制上,給予我們新的提升。”歐睿龍說。

不管怎么說,收購之后的整合還有待觀察。“收購才剛剛完成,接下來,整個公司的發展方向,會在8月底的策略會議上進行具體討論。”歐睿龍說。

選秀碳買家

根據聯合國的數據,全球有352個碳買家,雖然碳買家的數目眾多,但可供有收購意向的投行選擇的碳買家,其實并沒有多少。

什么樣的碳買家會成為潛在的收購對象呢?何耀麟表示,上市公司由于股份可流動,相對容易收購,因為無論作價、透明度,還是價值判斷,都比較好操作,但是在前十大碳買家里,這一類目標公司已經不多了。

截至8月8日在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網站上發布的碳買家排名中,以項目數計算,前十大碳買家分別為:益可環境、Tricorona、法國電力旗下EDF Trading、能源貿易公司維托爾、三菱(Mitsubishi)、德國萊茵-威斯特法倫電力股份公司(RWE)、艾格色特(AgCert)、英國碳資源管理有限公司(CRM)、CAMCO、丹麥氣候能源部。

在這前十大碳買家中,排名前兩位的都已經被收購,另外,EDF Trading、能源貿易公司維托爾、三菱和德國萊茵-威斯特法倫電力股份公司都是大型集團,被收購的可能性不大,而丹麥氣候能源部更不可能被收購,艾格色特是美國愛依斯電力公司的全資子公司,由于電力行業具有減排壓力,愛依斯出售艾格色特的可能性不大。

這樣,剩下的就只有英國碳資源管理有限公司和CAMCO了。

市場曾傳出CAMCO有可能成為收購對象的消息,這是一家在倫敦創業板上市的公司。

關于英國碳資源管理有限公司,該公司并非上市公司,參與開發了中國第一個注冊成功的CDM項目 內蒙古輝騰錫勒風電場項目,該項目也是世界上第一個風電CDM項目。

CAMCO和英國碳資源管理有限公司均未對本報記者發表任何看法。

另外,彭博新能源財經碳市場分析師John Romankiewicz對本報記者表示,益可環境、Tricorona和國際能源系統集團這三個被收購的碳買家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擁有70%或以上的CDM項目注冊率,因此,當項目CER簽發的時候,就可以盡早擁有良好的現金流。

“我還要說的是,購買碳買家的碳資產,遠比到一級市場直接開發新的CDM項目要有效得多。”John Romankiewicz說。

事實上,國際上幾大知名投行都已經在碳市場有所動作。投行參與碳市場主要在三個領域:代表公司客戶買賣碳指標、自營交易,以及投資CDM機制下的碳買家。

在投行投資碳買家方面,據本報記者統計,除了摩根大通和巴克萊資本,高盛、摩根士丹利、美銀美林證券都有所建樹。

高盛在2008年購買了藍色資源(Blue Source)少數股權,并與藍色資源及E+Co兩家碳抵消公司建立了聯盟關系,藍色資源致力于北美的自愿減排,E+Co為28個發展中國家的清潔能源項目提供財務和業務支持。

摩根士丹利對MGM國際集團進行了股權投資。MGM于2000年成立,先后在全球范圍內開發了眾多CDM項目,涉足領域廣闊。

美銀美林證券則投資于丹麥核心碳集團(Core Carbon Group)。

“我們認為,聯合是CDM市場的趨勢。”John Romankiewicz說。

但最近有消息傳出,摩根士丹利將出售其碳資產,本報記者就此向摩根士丹利求證,并未得到回應。

(本報記者陸振華對此文亦有貢獻)




責任編輯: 中國能源網

標簽:國際投行 碳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