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目前正在重點研發采用釷元素進行裂變的核電技術,這將有助于解決國內核電發電的原材料瓶頸問題。”中科院副院長李家洋昨日在接受早報記者采訪時作出上述表述。
在昨日于北京舉行的“共道未來:變革中的政治、科學和商業論壇”上,李家洋向早報記者表示,中國正在大量興建核電站,目前國內已探明的鈾礦儲量比較有限,可能會有資源上的瓶頸。
目前中國的鈾礦需要大量進口。根據路透社的數據,中國通過貿易的形式進口的鈾礦在6000-7000噸之間。李家洋表示,“在發展核能問題上有長期的規劃與考慮,目前已與國際上不少國家建立了鈾資源長期供給關系。”
“中國的鈾資源儲量有限,但是中國的釷資源儲量很高,完全可以滿足國內長期的核電需求,但問題是,現在的核反應堆還沒有用釷發電的。釷需要進行進一步的處理才能使用。中科院現在正在對此進行研發。”李家洋表示。
據他介紹,除了儲量豐富,采用釷進行核裂變具有安全、核廢料少的優點。
釷是一種放射性金屬元素,灰色,質地柔軟,是潛在的核燃料。
“對釷的核電技術研發,將是一個長期的科研項目。”李家洋補充道。
李家洋還表示,加快國內資源勘探、加強新技術等手段也可緩解中國的鈾資源短缺問題。
根據路透社的報道,中國計劃到2020年,中國核電裝機容量占總電力裝機容量的比重將由“十一五”(2006-2010年)末的1.4%上升到5%左右,屆時中國將建成裝機容量達到80萬千瓦核電站。
責任編輯: 中國能源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