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多晶硅概念在本屆夏季達沃斯上再掀熱潮。不過許多業內人士認為,近期太陽能光伏發電電池板的主要原料多晶硅售價大幅上漲,使得光伏成本壓力過大,而之前國家能源局第二批光伏電站特許權招標曝出的過低中標價,讓許多民企吃不消。一些民營企業在達沃斯上直呼招標電價太低。
事實上,因國內需求有限,依靠國家政策起步的民營企業在2004年無奈赴海外發展,卻創出暴富神話。如今,中國光伏設備制造業已占全球40%的市場份額,但國內消納能力僅5%。國際市場不可能無限制擴張,民營企業迫切需要回歸國內市場。然而,在國內光伏市場剛剛啟動、產業政策趨于明確之際,如何破解成本居高不下、撞開光伏招標的資金以及其他無形門檻,成為現今要解決的問題。
特許招標
國家欲破光伏價格謎局
近日,裝機總容量達280兆瓦的國家能源局第二批光伏電站特許權招標結果落槌定音,13個招標項目中最高中標電價為0.9907元/千瓦時,遠低于一年前的第一批招標。
“從一定程度上來說,這場考試的考生并非手持答卷的‘國字頭’主角,而是打著‘民’字旗號的設備制造企業,因為光伏電價的最主要決定因素是光伏組件的價格。” 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副理事長、中國太陽能學會秘書長孟憲淦說。
太陽能被稱為地球上蘊藏最豐富的能源,據統計,人類所需要的能源總量大約為130億千瓦,地球上蘊含的風能、潮汐能總量不足100億千瓦,地熱能約120億千瓦,而太陽能總量約為120萬億千瓦。
太陽能光伏發電系統是利用太陽電池半導體材料的光伏效應,將太陽光輻射能直接轉換為電能的一種新型發電系統,有獨立運行和并網運行兩種方式。獨立運行主要用于鄉村用電、道路照明領域,歐洲的“百萬屋頂”計劃是鼓勵普通居民在屋頂安裝太陽能電池板直接發電,也屬于獨立運行的范圍。并網運行是指將大規模光伏電站所生產的電力并入電網,經電網調節后再通過電網輸送給網內的電力用戶,這是我國一直力推的項目,也是本次招標的內容。
根據第二輪光伏特許權招標曝光的報價表顯示,所有項目的最低價均跌破1元/千瓦時,大部分投標企業的報價是0.6-0.8元/千瓦時,央企中國電力投資集團更是兩次投出0.6101元/千瓦時的全場最低電價,這一價格逼近目前的內陸風電上網電價,低于去年1.09元/千瓦時的中標價水平。
對此,大部分民企表示“中標價格偏低”,無錫尚德電力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裁施正榮在此前出席夏季達沃斯論壇時更是用“很失望”表露出了對本次招標結果的不滿。然而,這樣的結果似乎早在國家能源局的意料之中。
“這樣的價格是企業自覺自愿的,不應受到過多的詬病。” 孟憲淦向本報記者透露,早在競標前,國家能源局有關負責人就曾在各種會議上多次表示,光電價格太貴,即便降到1元/千瓦時還是太貴,七八毛才是合適價位。孟憲淦說,還有一個原因是這一報價也并非現貨,而是約兩年后的期貨,2009年國內大批光伏企業曾發表“洛陽宣言”,稱在2012年把光電價格降到1元以下,從這個角度來看,1元以下的價格是符合預期的。
1元以下的低價造成了幾家歡喜幾家愁。盡管國內光伏組件制造業起步較早,但是光伏發電產業從無到有僅經歷了一年時間,期間國家發改委雖多次出臺上網電價調整標準,但國內合理的上網電價究竟是多少,一直被認為是個無人知曉的謎局。
截至目前,國家能源局已公布了生物質能發電的標桿上網電價,從傳統能源到新能源,只有光伏發電價格尚未形成標桿。
孟憲淦認為,目前國內的風電和光伏電力市場大幅度開啟的關鍵點就卡在上網電價上,一方面,以現行的上網電價計算,目前的價格補償機制難以承受更大規模的光伏建設,另一方面,成本和利潤的合理也是市場規范發展的一個重要前提。
所謂特許權招標,就是國家進行價格摸底的一個重要手段。2009年國家能源局對甘肅省敦煌20兆瓦光伏發電項目進行特許權招標。在該次招標中,雖然中廣核1.09元的“理性價位”成為贏家,但是由國投電力與英利綠色能源聯合體報出的被認為是“違反市場規則”的0.69元價格也被特批獲得了另一項目。國家對于從高到低的價格照單全收體現了價格摸底的意圖。
而本月初,在招標結果未公布前,國家能源局新能源司副司長史立山在公開接受媒體采訪時曾表示,本次招標維持最低價中標規則不變。史立山說,“國家通過第二批光伏電站特許權項目招標,也是想再試探一下,看這一次招標結果,如果電價能降下來,也比較合理,企業也能實現一定盈利,后續類似的大規模招標才有可能啟動,國內光伏產業發展才可能加快”。
“目前大家技術都差不多,決定誰能勝出的因素主要是價格。”史立山表示,中國太陽能光伏市場能不能打開,關鍵是看光伏電價能不能有所下降。
孵化民資
國家助推光伏業起步
無論是價格謎局的破題,還是光伏產業的從無到有,政府一直在幕后擔任著總導演的角色,主角則是民營企業。
2010年8月,在保定開發區內占地面積1600多畝的英利集團像一只上滿了發條的鬧鐘,1.1萬名員工忙著交付世界杯上“中國英利”4字中文廣告帶來的巨額訂單。
“英利是光伏產業中的國家隊。”從管委會主任退休后任英利集團首席戰略官的馬學祿在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時回憶了國家和地方政府給予英利的扶持。
1997年,作為保定開發區管委會主任的馬學祿對于開發區發展新能源的目標仍找不到方向。經過與英利董事長苗連生的幾次交流,雙方共同看準了太陽能光伏產業。1998年管委會旗下的保定高新區發展有限公司以國有身份正式與英利公司合資,成立了英利新能源有限公司,公司采用國有控股、民營機制。
獲得國有身份的英利公司立刻得到了國家的支持。“2000年,國家計委正式批準英利3兆瓦太陽能光伏項目為重大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工程,并給予2000萬元資金支持。2000萬元對于目前擁有150億元年產值和1萬多名員工的英利來說并非大事,但在當時卻是一筆不可缺少的啟動資金。”馬學祿稱,獲得批準和資金后,英利的光伏項目得以正式開工建設,并在2001年投產,員工100多人。
到2004年,英利新能源有限公司啟動二期擴建工程,產能由3兆瓦迅速發展至100兆瓦。正當企業步入正軌開始高速發展前夕,作為國資控股方的高新區發展有限公司果斷退出。馬學祿介紹,當時保定市政府和開發區管委會一致認為,企業孵化工作已經完成,國有資產和管理撤出更有利于企業的健康發展。
國資撤出后,英利的發展不但沒有減速反而通過獲得海外資產實現跨越式發展,至2006年產能已增加4倍,并于次年成功在紐交所主板上市。
在光伏行業獲得政府“保送”待遇的并非英利一家。國內另一家民營光伏巨頭無錫尚德也走了這一發展路線,也就是后來所稱的“無錫模式”。2000年,澳大利亞籍華人博士施正榮回國發展太陽能光伏產業,懷揣著一份200多頁的可行性報告跑遍上海、大連、杭州等地,尋找愿意出資800萬美元的投資人。無錫市政府成了施正榮的伯樂。果斷出資,并委任施正榮為總經理,給予25%的股份。在政府的敦促下,小天鵝集團、無錫高新技術風險投資有限公司等8家當地企業成了第一批股東。最后項目獲得了成功,無錫市政府也適時退出國有股。
暴利神話
民企搭上國際需求頭班車
如果說英利和尚德兩家企業走上光伏產業道路是出于創業者和地方政府明智的預判,那么時隔一年,國內光伏產業就正式迎來了國家級的政策推動。2001年,中國光伏產業的產能還不足1兆瓦,國家發改委的前身國家計委推出了“光明工程項目”。孟憲淦回憶,當時政府財政撥出了幾十億元資金用于山區的分布式發電建設。
“事實上,這一項目的長遠意義不僅在于解決中國偏遠山區的用電難題,更為中國光伏產業的起步拉開了大幕。”孟憲淦說,發展到2003年,中國光伏產能已達到13兆瓦。
孟憲淦介紹,本世紀初民間資本已初具規模,而國內傳統產業已趨于飽和,民間資本缺乏出路,在國家釋放利好信號的前提下,新能源產業成了民間資本投資的全新興奮點。而對于國有企業來說,國內市場大幅度開啟仍遙遙無期,即使是2003年的13兆瓦產能,仍不具有任何吸引力,所以民間資本成了起步之初產業布局的主角,也就逐漸定格為中國光伏產業的主角。而這一批企業的提前布局,也為此后迎接國際市場打下了基礎。
2003年底,隨著送電到鄉工程逐步落實,國內需求開始減弱,而此時一大批光伏設備制造企業正在急劇擴張產能。高額的成本使國家無力像歐洲那樣通過國家政策來扶持光伏發電行業,英利、尚德等第一批民營企業遇到了短暫的發展瓶頸。
等待并不漫長。2004年德國出臺了強制上網電價政策,而后歐洲和美國相繼推出了太陽能屋頂計劃和光伏并網政策,需求增速超過200%,給這批中國企業帶來了巨大商機。當年,無錫尚德的營銷出現爆發式增長。也就在當年12月15日,無錫尚德成功登陸紐交所,當天融資規模達4億美元,而公司市值也達到30億美元,不僅開創了民營企業直接登陸紐交所的先河,也創下了內地民營企業融資神話。
這一財富神話讓國內的民營資本嘗到了甜頭。2004年至2006年,中國光伏組件行業出現井噴式發展,并開始在國際舞臺上占據較大份額。中投顧問新能源行業首席研究員姜謙認為,中國民營光伏組件產業在國際上得以成功,不僅在于中國土地和勞動力成本低廉,更在于在國外需求出現大幅增長時,沒有任何一個國家能比中國企業更快地組織大規模人力物力來擴大產能。“當時的光伏組件行業可以說是一個暴利行業,投資三年即可收回成本,這在其他行業是無法想象的。”孟憲淦說。
調整政策
重回國內市場需破多重門檻
截至2009年,中國的光伏設備制造業占據了全球市場40%的份額,而國內的消納能力僅有這些產品的5%。“與其說是國家政策滯后,不如說這個產業發展過快。”孟憲淦說。
2006年以前,每瓦接近5美元的高價光電僅僅是發達國家的游戲,然而光伏產業的發展速度遠超過國家預期,通過2009年第一批光伏電站特許權招標的試水,以上規劃被及時調整。孟憲淦透露,目前國務院已經原則通過了《戰略性新興產業規劃》。規劃中新能源產業被列為七大產業之一。對于太陽能光伏的發展,該規劃也將三年前的目標提高了10倍,提出到2020年中國光伏發電裝機總量將達到2萬兆瓦。
孟憲淦認為,今年以來中國的光伏產業政策正趨于完善和明確。今年1月召開的全國能源工作會議也給了光伏一個“正名”式的說法:科學規劃、適度發展、啟動國內太陽能發電市場。
發展目標既已明確,下一步就是發展路線問題。第二批光伏招標的規則為:競標公司需為每個標的繳納500萬元保證金,抵押時長14個月,而且公司必須具備10%的項目資本金,并在公司融資方案中保證30%的自有資金。這一條被稱為是民企進入的“玻璃門”。
“以現階段仍然高額的光伏成本來看,很長一段時間內這一項目必須由國家來主導實施,而央企作為政策的直接執行者更加便于政府主導。現實地說,現在作為下游的光伏發電行業也不是一個適合民間資本的行業。”孟憲淦稱,從目前中標價格來看,企業的投資回收期長達25年,從國家角度來看,是為了保持行業的穩定。
責任編輯: 中國能源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