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上旬,山西省河津市秋意已濃。山西鋁廠門前的落葉在瑟瑟秋風中盤旋飛舞。廠區兩側店鋪門可羅雀。蕭殺的空氣中,鋁廠昔日繁華已經散盡。
“鋁廠慘兮兮的,我們也沒有一點生意。”山西鋁廠旁的一位店主抱怨。 往年的中秋前后,這里早已熙來攘往,而今年則大為不同。
2010年,山西鋁廠經歷了前一年的巨虧后,正在盈虧邊界艱難徘徊。這是中國鋁業公司(下稱中鋁公司)氧化鋁產業的一個縮影。中鋁公司已經開始壓縮鋁業產能。
重壓之下,山西鋁廠減員、降薪的一系列動作正在進行。五個分廠已經合并為二,機構減少30%、員工減少30%以及相應的減薪,正在成為鋁廠萬余職工入廠以來經歷的一次最大變革。
距離河津以東500里地的河南鋁廠,亦屬中鋁公司的資產。河南擁有豐富鋁土礦,河南鋁廠產業鏈條完備,長久以來在規模和效益方面都是行業標兵。但今年同樣處境艱難——減薪、減員,正觸動幾萬職工的生活。
中鋁的各地分廠普遍陷入經營困境,中鋁公司在經歷了短暫的氧化鋁暴利與一系列強勢的下游收購之后,頹然萎靡。
巨虧泥沼
自2008年危機以來,中鋁公司主業持續虧損。其中2009年中鋁公司虧損72.5億元。2010年第二季度,中鋁公司依然在報虧。
中鋁公司方面屢屢將虧損歸咎于危機沖擊。然而,這幾年內,大量非“中鋁系”的企業繼續擴張并能實現盈利。一位業內專家指出,即使沒有危機出現,中鋁公司市場競爭力不敵后來者的隱患仍會爆發。
中鋁公司成立9年之后,中國鋁行業的散亂局面回到起點;中鋁公司成立之初試圖規避各地鋁廠無序發展的局面再次出現。
而大量市場力量介入自鋁土礦資源、氧化鋁至煤電鋁一體化的電解鋁項目后,再次整治的復雜性更強。中國鋁行業在破壞式、低效率用礦的惡劣環境中負重前行,面臨著產能過剩、鋁礦枯竭、惡性競爭、價格畸形等嚴重問題。
鋁土元素在全球儲量豐富,但中國儲量少且品位低。中鋁公司河南分廠一名資深鋁土礦從業者對記者透露,河南曾是中國鋁土礦資源大省,但目前探明可用的鋁土資源面臨枯竭。
“目前中國鋁行業的資源對外依存度已經達到50%”,中國有色協會鋁部主任郎大展告訴《財經國家周刊》,這意味著中國越來越依賴國外的鋁土資源。(編者注:該指標包括鋁土礦以及初級提取物氧化鋁)。目前國際市場在中國、非洲等地區進口的預期下,已經謀劃改變現行的氧化鋁合同定價機制,轉而采用指數化模式。
知情的礦業貿易商透露,推動者是美國鋁業公司(Alcoa Inc)及俄羅斯鋁業聯合公司(UCRusal)等國際氧化鋁巨頭。一旦這個模式確立,中國未來的鋁行業發展將備受掣肘,鐵礦石的困境可能在鋁業領域重現。
前述觀察人士擔憂,在中鋁公司因失去行業控制力,而陷入被動局面的同時,中國鋁行業或許也將陷入未知的被動局面。
擴張風急
僅僅5年前,河南鄭州上街區最流行的服裝還是鋁廠工作服。那時候正處鋁廠輝煌期,穿著鋁廠制服走在大街上是一種優越的象征。
中鋁公司的巔峰期也在5年前。中鋁控制著全國90%以上的氧化鋁生產供應,還是中國僅有的具有進口氧化鋁資質的兩家企業之一。在其主導下,經過多次提價,氧化鋁行業處在幾倍利潤率的暴利階段。
挾上游資源之優勢,中鋁公司處于第一次快速擴張期。
行業人士回憶,中鋁公司利用對上游材料氧化鋁的控制強勢收購了大量的電解鋁、鋁材加工企業。僅2005年一年,中鋁公司就接連吞并了8家電解鋁企業;2007年,又先后收購S蘭鋁、包頭鋁業和連城鋁業……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一位資深專家告訴《財經國家周刊》:“當時即有電解鋁行業高管來控訴中鋁公司通過控制上游資源對其牽制的行為。”
截至2007年,中鋁公司已成為世界第三大電解鋁生產商。
中鋁公司同時也在進行著橫向擴張。其涉足銅業可以追溯到2005年收購洛陽銅加工廠,隨后重組上海有色集團、成立中鋁上海銅業有限公司,收購云南銅業(24.52,2.22,9.96%)、沈陽有色金屬加工廠。
一系列擴張之后,中鋁公司體量迅速膨脹,2007年中鋁公司資產總額超過1800億元,躋身央企前列。
“但這僅僅是虛胖。”長期觀察中鋁股份的有色行業分析師認為,中鋁公司在疾速擴張中僅有體量的增長,并無競爭力的提高。
正是在中鋁公司的霸主地位奠定之時,氧化鋁市場已然發生天翻地覆之變。民營、地方國資氧化鋁廠進入這一領域,并迅速打開了市場。
優勢漸失
中鋁公司成立之時,中國僅有的擁有設計氧化鋁廠能力的兩大研究院,沈陽鋁鎂設計研究院、貴陽鋁鎂設計研究院全部劃歸中鋁公司。
知情的有色行業資深人士介紹,中鋁公司在經營七大廠的同時,責令設計院不再為市場設計新廠。以此,中鋁公司才實現了氧化鋁行業的壟斷和暴利,以及對下游的掣肘和強勢收購。
郎大展回憶,2005年,幾名從兩大設計院退休的研究人員在各方力量的支持下,轉投東北大學設計院,將設計氧化鋁廠的技術帶到市場。
東北大學設計院在成立后的4年時間里,其設計完成的氧化鋁廠產能占到國內行業近53%的市場份額。隨后,市場又相繼出現中南大學設計院、北京有色設計院等幾家擁有設計氧化鋁廠能力的院所,設計產能大概占15%。
擁有生產能力的各方力量急需解決的另一問題是鋁土礦資源。地方勢力和有背景的民營資本展開了圍剿中鋁公司鋁土礦山的戰爭;盜礦也是一方勢力,而鋁土礦本身分散的特點也為盜礦提供了便利。
中鋁公司山西鋁廠一管理層直言,中鋁在2005年左右巔峰期間,沒有在鋁土礦上游資源加強控制力,“這顯然是戰略失誤。”
中國氧化鋁市場逐漸形成了目前的格局,中鋁公司在其中僅占30%的份額。知情者說,中鋁公司名義上擁有很多鋁土礦資源,但實際上中鋁公司在很多地方都要花錢購買民間開采的礦。
一位有色行業資深專家認為,中鋁公司失控鋁業的歷程,根源在于失去了對鋁土礦資源的控制力。
急速擴張帶來的另一個后果,是中鋁公司的財務成本急速攀升。《財經國家周刊》記者輾轉得到的審計報告顯示,2008年度和2009年度,中鋁公司資產負債率已在高位運行,分別為75.72%、78.7%。同為央企的中電投集團則在努力將旗下的電解鋁企業資產負債率控制在60%。
中鋁公司擴張背后的管理風險和財務風險還在繼續集聚、衍化。
證券分析人士認為,觀察中鋁公司應超越企業層面來看,否則會認為其行為匪夷所思:“如果說中鋁公司沒有財務風險,那是因為其擔負國家戰略的特殊性。”
“再造中鋁”?
在山西鋁廠,30%工人競爭上崗的相關工作正在進行中;在河南鋁廠,大量賦閑在家的職工每月只能領取幾百元的補貼。職工們知道,鋁廠輝煌期已成過去,一些職工開始另謀出路。
一位接近中鋁高層的人士說,中鋁公司不會退出鋁業。但他不否認,中鋁公司已無力扭轉鋁業頹勢,正在壓縮鋁主業。
在虧損之際,中鋁公司強化了橫向發展的決心,并提出多金屬發展戰略和再造中鋁計劃。而支撐此行為的一個重要依據是其銅業務的盈利能力,在鋁業虧損的2009年,僅云南銅業即為中鋁帶來3.9億元利潤。
橫向行動已在進行中:中國銅業有限公司于2010年年初成立并運營,涵蓋了其旗下5年來收購的銅板塊所有業務;2007年劃撥中鋁公司之后處于停運狀態的中國稀土開發公司重新啟動,中鋁公司也通過與江西省政府的合作進入稀土資源大省江西;出資13.5億美元與力拓合作進入幾內亞鐵礦……
不過,中鋁公司的橫向擴張,并不被市場看好。
中鋁公司旗下的上市公司中鋁股份與力拓7月29日簽訂合作開發幾內亞鐵礦項目協議后,專為全球資本市場提供客觀獨立的信用評級的標準普爾評級服務將其“BBB+”長期企業信用評級,列入負面信用觀察名單。
該項目的前期合作工作皆由中鋁公司出面,3月19日的非約束性合作諒解備忘錄也是由中鋁公司與力拓簽訂。分析人士認為由中鋁股份接手此項目,顯示了中鋁公司對鋁主業的信心喪失,希望鐵礦石項目可以為其提供新的盈利點。
與中鋁公司的意圖不同,此等轉變反而成為標準普爾降低中鋁股份信用評級的依據。而且該項目尚有極大不確定性。分析人士指出,“力拓在西芒杜特許勘探區塊的界線仍存在爭議,該項目還需要大量的開發經費才可進入運營階段,該礦5年內提供產能貢獻是小概率事件……”
中鋁公司在江西的稀土謀略也非朝夕可以競功。
五礦集團在南方稀土市場已經布局多年,中鋁公司宣布進入江西之時,長期觀察有色行業的分析人士即指出兩大央企必然惡戰,中鋁公司作為后來者未必有優勢;南方稀土市場目前掌握最多采礦權的地方國資也在集結力量以對抗央企的整合……
在初見成效的銅業務板塊,中鋁公司同樣面臨巨大挑戰。分析人士認為,不能實現中國銅行業的集中,中鋁公司的中國銅業有限公司意義不大,散亂的局面不過是又一個“鋁業”的翻版。
中鋁公司在多金屬橫向擴張路上漸行漸遠,但這一切讓“再造中鋁”計劃蒙上陰影。
一位業內權威人士認為,中鋁公司強調單一主業風險根本站不住腳。一方面大量市場力量仍可盈利,凸顯虧損是中鋁公司自身經營、管理問題;另一方面,風險來源于中鋁公司自身在極具戰略意義的關鍵節點未曾主動布局,“一味執著于壟斷暴利和下游收購,才導致后來的被動局面。”
主業廢立
鋁加工板塊始終是中鋁公司的一處傷心地。中鋁公司強勢收購大量電解鋁企業并確立了全球第二大氧化鋁廠和第三大電解鋁廠地位之后,其在鋁加工板塊始終未能形成規模,且持續成為公司虧損的主要“貢獻者”。
自從中國鋁業股份有限公司(2600.HK,601600.SH下稱中鋁股份)成立獨立的鋁加工板塊之后,這塊業務便持續虧損——2008年虧損3.29億元,2009 年虧損6.12億元,2010年上半年虧損1.42億元。
但中鋁公司的“多元化”,卻在沖擊著相關行業。鋁材行業之外,中鋁公司介入五礦集團與南方稀土市場的博弈之中,正在增加著稀土行業治理的難度。
中國高層政府對稀土行業的整治早有計劃,對中鋁公司也曾寄予厚望,甚至于2007年將中國稀土開發公司無償劃轉至其名下。但中鋁公司遲遲未有運營。相反,另一家央企五礦集團卻已在南方稀土市場經營多年并擁有諸多實體產業。
中央政府新一輪治理預期下,中鋁公司通過與稀土資源大省江西省政府合作,強勢介入。但南方稀土市場局面已經復雜,中鋁公司合作對象江鎢控股也僅是地方政府掣肘五礦集團的棋子。
中鋁公司能否分得稀土整合盛宴一杯羹尚且不知,但稀土行業的亂戰已經顯現。南方稀土行業從業者認為,中鋁公司將自身置于賭局之中,只會讓局面更加復雜。南方五省十四市的地方稀土勢力,正在集結對抗稀土采礦權的收集,兩大央企之間的內耗必將上演。
中鋁公司在多金屬戰略、再造中鋁計劃下,橫向擴張所形成的負面沖擊必將繼續。相關行業市場力量雖無法理解央企缺乏國家戰略的擴張舉動,也只能無奈接受其沖擊。
觀察家指出,中鋁公司作為央企在主業經營失敗之后,囿于業績考核必須尋找新的增長點,而中鋁公司依靠央企身份進行橫向擴張仍有優勢;前述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學者介紹,其擴張領域也是經過國資委認可的。
該學者認為,各界早對央企該做什么有過探討——央企應該集中于做民間資本不能做、不愿做、做不了或者做不好的行業,但并沒具體細化對壟斷性、競爭性行業央企的約束。
鋁業春秋
“非中鋁系”的崛起,打破了中鋁的壟斷地位,并讓中鋁陷入被動的轉型中
文/《財經國家周刊》記者 宋清華
冶金部撤銷是中國鋁業“戰國時代”的開篇。山西鋁廠、河南鋁廠、山東鋁廠、廣西平果鋁廠等國內七大鋁廠獨立出來。這些鋁廠雖名義上受中國有色金屬總公司節制,但實際上獨立經營、自負盈虧,從原材料到生產、銷售都是各自為政。
2001年中鋁公司成立之后。七大家最大的氧化鋁廠成為中鋁公司各地分廠。
“中鋁公司成立,實際上是為七大各自為政的氧化鋁廠找了一個管家。”中國有色協會副會長文獻軍告訴《財經國家周刊》。
中鋁公司成立后的十年內,迅速完成了對七大氧化廠的統一,接管了各分廠的鋁土礦以及統一部署生產、銷售,并實現了對各“藩王”財務大權的集中,各地分廠實質上僅成為中鋁公司的生產車間。
“這也意味著中鋁公司壟斷了中國氧化鋁市場。”一位多年從事鋁行業的資深人士指出,此后氧化鋁進入中鋁所控制的暴利行業階段。經過2003年、2004年連續10次價格上調,2005年、2006年價格最高曾超過每噸6000元。中鋁公司借此實現了大量的盈利。
這一時期內,中鋁公司利用對上游材料氧化鋁的控制強勢收購了大量的電解鋁、鋁材加工企業。
而今年以來,氧化鋁價格已經回落到中鋁公司成立之前的價位。最新的數據顯示,中國鋁業股份有限公司(2600.HK,601600.SH下稱中鋁股份)的氧化鋁現貨出廠價為每噸2750元。
氧化鋁價格回落的背后,是中國氧化鋁市場回歸市場競爭格局的變化。
中國有色行業協會人士介紹,這幾年來,由于氧化鋁的價格高企,很多中小企業紛紛進入這一行業。目前中鋁公司的氧化鋁生產能力僅占全國市場的30%,非“中鋁系”占據著氧化鋁市場的半壁以上江山。
在規模化發展方面,地方政府支持的項目和民營資本以咄咄逼人之勢后來居上。山西鋁廠經過20多年的發展方形成220萬噸全國最大氧化鋁廠的地位,被山東魏橋一個氧化鋁項目遠遠超過——其啟動項目即達400萬噸。
在山西境內,山西鋁廠同樣不再一家獨大。山西魯能晉北鋁業、山西省孝義市鎂鋁有限公司、開曼鋁業等幾家民營或者地方國資鋁廠已經形成近500萬噸氧化鋁的生產能力,是中鋁山西鋁廠的兩倍以上。
從2008年起,非“中鋁系”以更具競爭力的成本優勢,成為市場的主流。
對于失控的鋁主業,中鋁公司已無意戀戰,壓縮主業、轉向多金屬礦業公司的行動正在轟轟烈烈的進行中。這更讓中鋁公司與薩帕合資組建鋁型材廠的行為顯得突兀。
2010年7月21日,中國鋁業宣布與全球最大的鋁型材生產商瑞典薩帕公司組建一家各持股50%的合資公司開拓國內高鐵市場。此消息一出,中國鋁材行業紛紛表達對中鋁公司的質疑。
薩帕是全球最大的工業鋁型材生產商。據稱,此前美國對中國鋁型材的“雙反”調查幕后參與者就是薩帕。
入中國鋁材市場是薩帕與中鋁合資的真正目的。行業人士分析,歐、美早已經過高速發展而大量使用鋁材的階段,迅速發展的中國鋁材市場尚有無限空間,未來將成為全球最大的鋁材市場。
雖然中鋁公司出面表態,可以利用與薩帕合作進入全球市場和掌握過硬的技術。但中國有色行業分析人士認為,中鋁公司此舉顯然讓中國正在迅速發展、尚在與海外“雙反”勢力博弈的鋁材行業大受打擊。
“在業內人士看來,中鋁是巨虧之下,急需尋找新的投資亮點。”一位業內專家說,“就行業來看,這個行為可以說是飲鴆止渴。”
責任編輯: 張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