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鋰電池概念股”遭爆炒,國際機構發出產能過剩警告,國內業界人士稱未來會有爆發性增長
今年夏天的股市里,“鋰電池概念股”被炒得火熱,成為當仁不讓的市場明星。整個第三季度,與鋰沾親帶故的31只股票中,近九成上漲。隨著股價的瘋漲,新能源、新材料、節能環保———所有的光環都籠罩在一塊小小的鋰電池上。在國家政策大力扶持下,一時間,汽車企業、電池生產企業、鋰電池中上游材料生產企業,以及此前和鋰電池不沾邊的企業紛紛進入動力鋰電池生產領域。
與此同時,國際知名咨詢公司對鋰電池行業發出警告,稱該行業面臨產能過剩的窘境。而國內業界人士對此并不贊同,稱目前該行業只是剛剛起步,預計未來對鋰電材料的需求將會有爆發性增長。
鋰電鑄就“第一妖股”
成飛集成增發募集資金擬用于鋰電池項目,股價在兩個多月的時間從12元左右最高飆升到52.29元,漲幅超315%。
被稱為今年股市“第一妖股”的成飛集成,和“鋰”攀親后股價一飛沖天。
7月6日,成飛集成公布定向增發預案,擬募資總額不超過10.2億元,用于增資中航鋰電建設鋰離子動力電池項目。從此,該股開始受到市場追捧,股價在兩個多月的時間從12元左右最高飆升到52.29元,漲幅超過315%。
異常的股價波動引起了證監會的注意,成飛集成因此受到證監會調查,甚至被交易所兩次臨時停牌。深交所9月9日發布公告提示投資者,一定要警惕“概念炒作”中的風險和危害,成飛集成作為炒作典型被深交所點名批評。
不只是成飛集成,從7月開始的三個月內,31只“鋰電池概念股”中近九成上漲,8月份上市的贛鋒鋰業和天齊鋰業更是打破了此前新股上市頻頻首日破發的“魔咒”,首日分別大漲185.99%和176.83%,分列8月份上市新股漲幅排行冠軍和季軍。“鋰電池概念”是促成這兩只股票大漲的重要原因。
9月27日,巴菲特到訪中國,行程中除了慈善晚宴,其他全部和汽車制造商比亞迪有關。從巴菲特在比亞迪的參觀內容來看,主要集中在與電動汽車有關的項目上。受“股神”影響,為電動汽車提供能源的“鋰電池概念”再度發威,A股市場鋰電概念股在國慶假期前集體大漲。
新能源催生“鋰電熱”
專家認為,特殊的化學特性使鋰成為理想電極材料,新能源領域已成為鋰產品最主要的消費市場之一。
這波“鋰電熱”是從國家頒布一系列發展新能源和電動汽車的政策開始的。2010年3月20日,我國頒布《汽車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提出了未來三年內中國新能源汽車的發展戰略:到2011年,包括純電動、充電式混合動力和普通型混合動力在內的新能源汽車要形成50萬輛的產能,新能源汽車銷量要占到乘用車銷售總量的5%左右。
而9月8日,國務院下發了《關于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決定》,明確了“新能源、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車”為戰略性新興產業,并將成為我國國民經濟的先導產業和支柱產業。
哈爾濱工業大學電氣工程系張立強博士表示,以純電動汽車和混合動力汽車為主要代表的新能源汽車是在節能減排和低碳發展大前提下的國家戰略選擇。由于全球性的石油資源緊缺,溫室氣體排放超標導致溫室效應,人類社會的發展面臨著嚴峻挑戰,替代傳統化石能源的新能源的開發應用必將成為未來的主流。而鋰具有密度小、高比能量等化學特性,是電池的理想電極材料,新能源領域已成為鋰產品最主要的消費市場之一。
鋰礦引發企業爭奪
路翔股份控股的亞洲最大固體鋰輝石礦實現規模化生產。比亞迪宣布收購西藏礦業旗下扎布耶鋰業18%股權,進軍鋰電池上游業務。
9月15日,由路翔股份控股的四川康定呷基卡鋰礦項目在甘孜州通過竣工驗收,標志著亞洲最大的固體鋰輝石礦實現規模化生產。
2009年9月,路翔股份斥資7310萬元收購了四川甘孜州融達鋰業有限公司51%股權,擁有呷基卡礦區134號脈鋰輝石礦511.4萬噸開采權,金屬鋰含量7.37萬噸,是全球第二大、亞洲第一的鋰礦資源。該公司董秘陳新華對記者表示,目前對該礦的估值約是一年前的10倍。
時隔一日,比亞迪也宣布,出資2.01億元收購西藏礦業旗下扎布耶鋰業18%的股權,邁出了向鋰電池上游業務進軍的步伐。扎布耶鋰業擁有總面積超過230平方公里的扎布耶鹽湖20年獨家開采權,該湖為世界第三大、我國第一大含鋰鹽湖。
一位私募人士王先生對記者表示,鋰行業在我國剛剛起步,從目前形勢來看,占據上游鋰資源的公司更具優勢。在他看來,鋰礦資源是整個鋰行業的核心區域,得到了資源就是得到了這個行業的核心競爭力。據他介紹,鋰礦分為固體鋰礦和液體鹽湖鋰兩大類,目前國內擁有固體鋰礦資源的公司有路翔股份、天齊鋰業、贛鋒鋰業等;而西藏礦業、比亞迪、中信國安則擁有鹽湖鋰礦資源。還有越來越多的公司正打算進軍上游生產。
鋰電池產能面臨過剩?
國際兩大知名咨詢公司對鋰電池行業發出警告,稱該行業面臨產能過剩,全球車用鋰電池產能到2015年時至少是實際需求的兩倍。
據此前媒體報道,在即將出臺的我國電動車產業發展規劃中,2015年我國新能源電動車發展規模為50萬至100萬輛。由此帶來對鋰電池市場的巨大需求,使眾多企業爭先恐后地“分蛋糕”,但國際兩大知名咨詢公司卻于不久前相繼對鋰電池行業發出警告,稱鋰電池行業面臨產能過剩的困境。
羅蘭貝格公司在今年3月的一份報告中預測,全球汽車用鋰電池產業泡沫正在成型,且該泡沫破滅后代價將會相當慘重。報告稱,全球車用鋰電池產能到2015年時至少是實際需求的兩倍,而且這只是就目前已知的投入來計算,那些未知的、仍在進行中的投入將會使鋰電池產能加速過剩。羅蘭貝格公司還表示,未來5-7年內,僅有6-8家鋰電生產商能存活下來。
另一家咨詢公司Frost&Sullivan更是直指中國企業在一系列投資推動下,2015年動力鋰電池產能將達到39億安時(電池容量大小的單位)。而屆時中國電動汽車需求預計在12萬輛左右,需消耗鋰電池約9億安時,僅占當期產能的23%。該公司還指出,中國鋰電池行業將面臨兩大困局———產能嚴重過剩和備受外資擠壓。
據中投顧問最近發布的《2010-2015年中國鋰電池正極材料行業投資分析及前景預測報告》顯示,2009年國內鋰電池的產量為15億只左右,每只電池的容量為1700毫安時左右。照這樣計算,2009年我國鋰電池的產能約為25.5億安時,而這個產能包括動力電池和非動力電池。
國內人士反對“過剩說”
國內業界人士認為,將來不僅電動汽車需要鋰電池,還有風能、太陽能的蓄能電站等也需要,未來對鋰電材料的需求將會有爆發性增長。
與國外機構的擔心不同,國內業界人士在采訪中對“產能過剩”的說法并不贊同。路翔股份董事長柯榮卿表示,供給和需求相比總是會有一定的前瞻性,未來三四年內隨著國家發展新能源、低碳經濟政策的不斷深入,鋰電池將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到時不僅有幾百萬輛電動汽車的需求,還有風能、太陽能的蓄能電站等也需要鋰電池。目前這個行業只是在剛起步階段,預計隨著未來大功率鋰電池的安全問題逐步得到解決,相信鋰電池會應用到更多領域,到時對鋰電材料的需求將會有爆發性的增長。
有色金屬行業分析師張先生稱,從現階段來看中國的鋰電行業處于動態平衡,雖然暫時也有一些供過于求的跡象,那是因為鋰電池的下游市場需求還沒有完全打開,產業鏈的上、下環節沒有真正銜接。此外,有效供給不足也是導致“供過于求”的原因之一。“一些因素制約了需求的增長,例如生產的鋰電池安全性差、壽命短,還有一些補貼政策的不到位也讓下游廠商遲遲不愿開工”,張先生分析道。他還表示,現在市場對鋰概念的炒作顯得有些盲目,而喧囂過后終將實現價值回歸。
責任編輯: 中國能源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