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无码日韩AV无码网站,亚洲制服丝袜在线二区,一本到视频在线播放,国产足恋丝袜在线观看视频

關于我們 | English | 網站地圖

建立煤礦井下避難所存3大瓶頸

2010-10-22 10:13:30 瀟湘晨報

在智利礦工奇跡生還后,井下避難所被認為是“礦難救星”。

10月19日,國家安全監管總局局長駱琳在一次會議上提出,要加快強制推行井下救生艙、避險硐室等先進裝備,并限期完成。

井下避難所能否真的扮演“礦難救星”的角色?井下避難所的推廣需要克服哪些瓶頸?

瓶頸一:資金

國家安全生產專家組成員,高級工程師王鐵記表示,“首先它應該建在礦井中相對來說容易發生事故的地點附近,因為井下事故一般來得很突然,井下人員必須要迅速轉移到避難場所中。另外里面要有食物、水生活必需品,有足夠的活動空間。最后,這個避難硐室要能通風,特別是能與地面空氣相連,比如有鉆井從地面直接通到里面,這樣可能保證事故發生后空氣從這里補充進去,礦井口被封后食物和水等生存必需品能通過通道運抵避險硐室。”

“哪些地方容易發生事故,避難硐室如何與地面相連,避難墻體的承壓,這些在技術上都能實現。推行避險硐室最大的阻力不是技術,而是資金。我估計在井下建造一個這樣的避險硐室需要幾百萬元,而礦山是很深的,一個礦山要建設幾個甚至更多的避難硐室,這對于企業來說是一個不小的開支。一旦建成之后,食物的定期更換、設施維護等工作也需要人員和資金。”

瓶頸二:標準

中國安全生產科學研究院院長劉鐵民向媒體介紹,配置避險硐室在美國、加拿大等國有強制性規定,起到了不錯的效果。中國的應急避難所該按什么標準建,目前尚無國家統一標準。

平禹礦難中逃生礦工陳加國向媒體介紹,該礦作為國有大礦,礦井下每隔二三十米的距離有一個小型的逃生洞,在不放任何設備的情況下,能藏10個人左右。但其中沒有救生設備,更沒有食品或飲水,平時都用于放鋼釬一類的雜物。陳加國說,最基本的,礦上的通風口的風機就沒有送過足量的風。

瓶頸三:執行

央視評論員王志安撰文說,目前中國多數煤礦企業在避險設備上明顯投入不足,好一點的企業給礦工配備的也只是一個救生面具,面具能過濾一氧化碳,提供大約45分鐘氧氣。但據測算,一旦發生瓦斯超標,在45分鐘之內趕到升井地點基本不可能,而煤礦的后續救援多數都是數以天計。缺少必要的緊急避險設備,是國內礦山事故死亡率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

王志安認為,中國煤礦普遍缺少避難設施的主要原因是,政府沒有把緊急避險設備作為礦山企業的安全生產標準,買不買全憑企業的自覺。

僅僅避難所還不夠

“沒有違章,就沒有事故。”這是干了32年礦難救護的陳永生的總結。陳永生是山西焦煤集團汾西礦業公司救護大隊長,曾處理各種事故1200余起,親手救出過300多人。平禹煤礦一名經歷過兩次礦難的礦工說,“姑且不說增加安全設施,只要按照操作規程就能避免悲劇。”

有學者認為,建設地下避難所當然有作用,但不足以遏制礦難頻發以及在礦難中讓礦工生還。

西南政法大學副教授和靜鈞注意到,智利礦難發生后,媒體大量報道,救援是否有效受到社會監督,迫使礦方“不惜血本”救援。而且社會信用評價機制的形成,使發生過安全生產事故的礦企,難以銀行融資和定向投標。

她認為,高額的民事賠償也是這個成本體系中的重要基礎。此次智利礦難受困礦工,即便已生還,但礦主依然要向他們賠償折合人民幣200萬的資金。今年4月,美國西佛吉尼亞礦難賠償標準是,包括300萬美元一次性賠償+5年年薪(約35萬美元)+家屬子女的醫保費用+所有子女的四年大學學費,折合人民幣約2000多萬。

和靜鈞認為,安全生產方面值得反思的東西很多,礦工權利,事故高成本等等,并不只是建一個避難所那么簡單。




責任編輯: 張磊

標簽:煤礦 避難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