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報記者 李躍群
據新華社昨日報道,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下稱:國家發改委)表示,“新的成品油價格形成機制將力爭年內出臺,該機制將更加透明?!?/p>
“現行機制與供需脫軌”
另據財經網昨日報道稱,一位國有石油公司負責人透露,目前各方對成品油定價機制改革已基本形成共識,時間段上將從現有規定的22天調整成品油價格,改為一周一調。
該人士還表示,新的成品油定價機制有可能取消“根據國際原油市場4%變動頻率調整國內油價”的限制,改為根據國際油價漲跌調整。
現在的成品油定價是根據國家發改委于2009年5月7日發行的《石油價格管理辦法(試行)》(下稱:《辦法》)進行調整。
根據《辦法》,當國際市場原油移動平均價格連續22個工作日變化超過4%時,國家發改委可相應調整國內成品油價格。當國際市場原油價格低于每桶80美元時,按正常加工利潤率計算成品油價格;高于每桶80美元時,開始扣減加工利潤率,直至按加工零利潤計算成品油價格;高于每桶130美元時,按照兼顧生產者、消費者利益,保持國民經濟平穩運行的原則,采取適當財稅政策保證成品油生產和供應,汽、柴油價格原則上不提或少提。
但該價格在實行了一年多之后,被指存在規則不夠透明、調整周期過長、要求幅度過大、國內供需關系脫軌等問題。
正是由于22個工作日的長周期外加4%的大幅度,導致了自今年6月1日成品油調整價格之后,雖然國際原油價格上下波動,但是國內油價卻在長達4個多月的時間內未進行任何調整。在這4個月時間間,部分地區甚至出現了油荒問題。
“難借用國外定價模式”
中國石油大學工商管理學院副院長董秀成表示:“現行《辦法》最大的問題是時間差問題,由過去的油價來確定現在的價格,而且周期過長,于是商人很容易根據國際油價的走勢進行判斷,在預期可能上調油價時,通過囤積的方式來獲利,而在預期未來將可能下跌的情況下,則大幅拋售。”
董秀成還認為,《辦法》并未將國內供需關系考慮在內,僅憑國際市場的原油價格變化,是不足以反應國內供需關系的,“比如在國內成品油需求不旺的情況下,國際原油價格可能依舊上漲,在這種情況下還提高國內成品油售價顯然是不合理的?!?/p>
董秀成認為,從改革的方向看上,新的價格形成機制應該盡量縮短調價周期,使商人難以根據預期進行投機,同時需要把國內供需關系綜合考慮進去,避免出現內外脫節的情況。
“此外,目前調價復雜,需要層層審批,比如國家發改委價格司需要將方案上呈國務院,通過之后才能發布指令,這需要一個時間過程。這便已經不是‘公布價格’而是‘制定價格’了。合理的做法應該是嚴格測算,及時發布指令,不要通過審批。”董秀成補充道。
目前西方國家的成品油價格完全由市場供需關系決定,與政府沒有任何關系。董秀成認為以目前國內油品銷售主體來看,還不適合采用這個方式,“西方國家的成品銷售市場是充分競爭的,不像國內市場這么集中,兩大公司(中石油、中石化)幾乎可以主導整個市場走勢。如果放棄了政府的定價,那么在不充分競爭的情況下,可能出現價格偏高的問題?!?/p>
責任編輯: 中國能源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