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經公眾與媒體五個多月的預期、猜測和期盼后,國內成品油價格調整窗口終于開啟。昨天,國家發改委宣布自10月26日零時起上調國內汽柴油最高零售價,汽、柴油供應價每噸分別提高230元和220元(汽油約為0.17元/升,柴油約為0.19元/升),調整后的汽、柴油供應價格分別為每噸7410元和6680元。這也是年內第三次調整成品油價格。經過兩升一降三次調價后,國內成品油零售價又重回今年4月14日首次上調成品油價格時的水準。
國家發改委價格司有關負責人昨天表示,成品油價格和稅費改革實施以來,國內成品油價格進行了12次調整,基本理順了成品油價格。但價格機制運行中也出現了一些問題,如成品油價格調整周期過長,容易引發投機行為等。擬在充分聽取各方面意見的基礎上,進一步完善成品油價格形成機,以更好地靈活反映市場供求變化。新的機制將更透明,并力爭年內出臺。
釋疑
為何5個月成品油價才調整?
發改委有關人士表示,根據《石油價格管理辦法(試行)》規定,當國際市場原油價格連續22個工作日移動平均價格變化超過4%,可相應調整國內成品油價格。今年6月1日國內汽、柴油降價以來,國際市場原油價格持續在每桶70-80美元之間小幅波動,其間,7月中旬和9月中旬兩次出現降幅接近4%,但由于國際市場油價迅速回彈,最終都未達到4%的調價邊界條件。9月底以來,國際市場油價快速攀升至每桶80美元以上,漲幅超過了4%。為此,按照現行成品油價格機制,國家決定適當上調汽、柴油價格。
為何再次適當壓縮上調幅度?
發改委有關負責人說,新的成品油價格形成機制頒布后,國內成品油價格基本上實現了按機制正常運行。2009年4月份以來,國家統籌考慮國內經濟形勢以及成品油市場供求關系等因素,對調價幅度進行了適當調控。
這次國家在安排成品油價格時,繼續對價格水平進行了調控,調后成品油價格對應的原油價格仍低于目前國際市場原油價格水平。
此前,國家發展改革委價格司相關負責人表示,國家根據國際原油價格的變動幅度確定煉油企業的加工利潤率。當國際油價高于每桶80美元以上時,逐步扣減加工利潤率,壓縮供應方利潤空間。當高于每桶130美元時,實行限價,以過濾國際炒家炒作國際油價對國內的影響。
這位負責人說,當國際油價高于一定水平時,國家將逐步壓縮供應方利潤空間,由石油企業共擔買賣風險,“這也是出于保護消費者的考慮”。
人民幣升值是否降低原油成本?
發改委指出,人民幣匯率是成品油定價公式中的重要參數之一。現行成品油價格機制規定,國內汽、柴油最高零售價格是以國際市場原油價格為基礎,考慮國內平均加工成本、稅金、合理流通環節費用和適當利潤確定的。由于國際市場原油價格以美元計價,因此,在計算國內成品油價格時必然涉及人民幣與美元的換算問題,也就涉及匯率問題。目前在計算成品油價格時采用的匯率是國際市場原油采價期內中國人民銀行公布的人民幣基準匯率的平均值。不考慮其他因素,人民幣對美元升值,有利于降低原油進口成本,具體到價格水平調整,則意味著提價時漲幅變小、降價時降幅擴大。如果沒有人民幣匯率變化的影響,這次提價幅度還要高些。
油價調整是否會推高物價?
此次油價調整是否會推動總體物價?發改委表示,近期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呈上漲態勢,成品油價格提高,雖然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響社會漲價預期,但成品油價格調整對價格總水平的實際影響很小。同時,為減緩成品油價格調整帶來的連鎖反應,一方面明確規定鐵路貨運等部分政府管理的商品(或收費)價格暫不調整;另一方面,部署各地嚴格加強市場價格監測和監管,依法查處違規漲價和跟風漲價。同時,繼續做好對城鄉低保對象等困難群體基本生活保障和相關行業補貼工作,切實保障成品油、液化氣等相關商品的市場供應。
責任編輯: 中國能源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