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I 實習生 沈靜
BP10月換帥,能否糾正其備受質疑的公司治理策略?
10月,英國石油公司(下稱“BP”)前CEO托尼 海沃德(Tony Hayward)在一片譴責聲中卸任。BP換帥,更深的意義便是對前任管理者策略的質疑。作為老掌柜的心腹,公司CIO Deasy現在不僅要擔心自己的金飯碗,恐怕更要反思一下過去一段時間,他所奉行的IT治理策略是否正確。
這對上任僅三年的Deasy而言,無論如何不算是一件好事。雖然他對墨西哥灣漏油事件鮮有正面回應,但我們不難從以往的國際報道中看出,這位CIO的IT治理思路處處體現了前任CEO的影子。
3月,全球的信息化工作者還將BP CIO的IT改革五步曲奉為經典教材;4月,BP悲劇便已發生。
BP危機前傳
時間追溯到2008年,在一次摩根斯坦利分析師參與的BP高管會議上,托尼 海沃德曾給他的500名高管下過一個“愛之深、責之切”的斷言:“盡管有著3000億美元的年收入,但BP已成了一個愿景偉大、執行力欠佳的公司。”
此言非虛,過去十年,雖然BP仍稱得上“世界石油巨頭”,但其落后的管理方法、平淡的業績,包括時而出現的安全生產事件已使它頹勢初顯。
摩根斯坦利的分析師對BP前景也十分擔憂,他表示:“BP會在四五年后從人們視線中消失,除非BP像其他能源企業一樣盡快轉型,而不是總停留在總結公司開發、精煉、銷售油品方面連續失敗的教訓。”
看來托尼 海沃德團隊早已經認識到了BP的危機,也迫切地想扭轉這一情況。但是此后的兩年時間內,他們找錯了改革方法。
CIO的思考
Deasy也是2008年那場著名會議參與者之一。Dana Deasy,2007年5月加入BP,成為托尼 海沃德的管理團隊中一個關鍵人物;當年10月,升任公司副總裁兼CIO。此前,他曾在多個世界500強公司中任CIO職位,比如美國通用汽車、西門子公司等。
作為一名具有25年IT治理經驗的CIO,他最重要的職責是監督管理BP價值30億美元的IT組織和IT資產,并據此為公司帶來更大的競爭優勢。其他工作包括負責為BP制定、改善全球的IT策略,以保證公司產品研發、商業運轉一切正常。
當Deasy聽到會議上老板與分析師對BP嚴厲的批評時,他思考著公司的轉型策略,以及自己的IT治理策略。
“當時,我們的經營額落后于同業競爭者幾十億美元,管理層的絕大部分壓力來自于如何提升經營效益。”Deasy對外表示,“CEO認定的策略是精簡公司周邊組織機構,減少內部管理層級和裁員。”
在隨后兩年的IT治理方式上,Deasy顯然支持并執行了這一策略。盡管當時他手下有著不少IT治理方面的精英人才,也準備建設一些輔助領導層決策的信息化系統,但為了維護大的改革方針,他選擇了裁員、精簡IT建設目標。[page]
IT減員新政
隨后的時間里,Deasy做了一系列“著名的”削減IT成本的動作:中斷和一半(1000家)現有IT供應商的合作;精簡IT員工編制(最初BP擁有4200名IT員工,其中包括1900名外包人員,到2010年3月BP已經裁減了大約1000名外包人員,將對外包的依賴度從45%降低到了27%);減少8500多個網絡應用設施;把IT治理從服務導向轉為商業導向。
此舉短暫地為BP節省了8億美元,接近原來IT年開支的1/4。
顯然,這些舉措完全符合老板托尼 海沃德的“效益最大化”轉型戰略。一個企業如果不能通過銷售業績的增長來實現效益增長,那么它只能用降低成本這種方式來提高相對利潤了。
的確,后者難度小得多。
但是當時Deasy可能沒有意識到,簡化后的IT團隊能否很好地服務于BP。上升到公司治理的高度來說,BP是否能適應大幅裁員、精簡機構這些“大手術”。這些疑問也許正為之后的墨西哥灣石油泄漏事件埋下了伏筆。
終究沒能逃過
BP一直以來存在的隱憂最終沒有逃過時間的檢驗。4月20日,BP坐落于美國墨西哥灣的石油鉆井平臺“深水地平線”爆炸起火,釀成了11人死亡,受損油井泄露20600萬加侖石油的慘劇。更不用提及這一事件對自然環境、對英美兩國關系造成的破壞了。
BP也因此付出了慘痛代價,甚至瀕臨破產。然而事件的發生并非偶然,上文提到的BP曾掀起的成本削減、組織合并、層級簡化和IT減負等風潮,的確影響了BP生產的安全性。
一味地降低成本,簡化層級,對一個全球性的石油巨頭而言,是充滿挑戰性的。悲劇的結局,更讓人們懷疑BP近3年來發展戰略的合理性。
災難引起反思
美國能源與商務委員會主席亨利 維克斯曼(Henry Waxman)曾發布對BP調查取得的內部文件,并表示是因為偷工減料導致了BP常出現的安全問題。“一次又一次的,BP為了節省公司的時間或費用而導致了發生爆炸的風險增加。”維克斯曼說道。
該調查文件顯示:“在鉆井設計過程中,BP在兩種方案中選擇了低成本、高風險的一方,只因這個決策為BP節省了約700萬1000萬美元的開支。”
據美國一電視節目報道,BP曾拒絕了一個時長912個小時的測試程序。一支從法國Schlumberger公司趕來的石油服務隊,已經踏上了鉆井平臺,卻在4月20日被BP趕回了家。然而就在這件事過去不過數十小時的時間內,鉆井平臺就發生爆炸。
這些證據無不指向了BP公司治理的失誤,成本削減策略影響了公司的決策者,甚至影響了每一個公司員工。他們忽視了對于為一個石油公司來說,除了經濟效益之外,安全生產更為重要。
前任CEO在10月份黯然下馬,Deasy在職業生涯中將走向何方,還需要時間來證明。但是可以肯定的是,這一事件必然會影響他的IT治理策略,甚至整個職業生涯。
IT治理何謂成功
BP治理策略的失敗,引起業內開始思考石油公司應該有怎樣的IT治理,在成本降低和公司正常運轉兩個需求同樣重要的前提下,該怎么樣實施IT治理策略。
意大利石油集團埃尼公司的IT治理策略與BP頗為相似:縮減成本,但埃尼公司不但沒有降低企業管理質量,反而贏得了降低成本與提高質量雙贏的局面。這與該公司CIO簡盧奇的有效IT治理有著密切聯系(詳見《中國經濟和信息化》2010年7月10日,總第9期《世界500強企業CIO系列專訪之埃尼集團——危機斗士簡盧奇》一文)。
簡盧奇2006年上任,旋即制訂了雄心勃勃的IT轉型計劃。但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的突然造訪使他不得不轉變IT策略,開始節約成本。但他采用的方法與BP不同:
簡盧奇引入了虛擬化技術等IT整合策略,以降低整體IT成本。比如,僅靠一舉將各子公司所采用的19個不同的采購管理軟件統一為一個版本,就使其運營成本從原來的1700萬元減少到500萬元,同時還提高了采購管理的效率。這與BP公司簡單化的精簡策略相比,恐怕更顯智慧。
較為特別的一點是,簡盧奇深知IT策略的改變需要獲得每位員工的支持。“要想改變人們的工作習慣,溝通就顯得非常重要,必須要讓他們知道為什么要改變。”簡盧奇表示。
他持續不斷地召集員工開會、利用電子郵件與員工進行溝通;2009年,他甚至申請了比往年更多的培訓預算對員工進行培訓。員工是企業的血液,沒有員工的理解和支持,任何策略都難以良好地執行。
經過3年的努力,簡盧奇不僅帶領IT團隊實現了既定的IT轉型目標,從而支持埃尼集團渡過了金融危機,并讓領導層更加感受到了IT的商業價值。
相較于BP的成本削減策略,埃尼公司使用了同樣的策略、不同的方法,卻取得了全然相反的結果,這也許能給石油企業乃至所有大型企業的IT治理者帶來警示。
責任編輯: 中國能源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