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期間,內蒙古電力公司累計完成電網建設投資282億元,共建設大中型基建工程197項。其中,500千伏工程22項,220千伏工程8項,110千伏工程87項。期間,還投資建設城市配網改造工程、營銷計量和遠抄、信息和通訊等建設項目,有力地促進地方經濟社會發展。覆蓋自治區8盟市的 “三橫四縱” 500千伏主網架基本形成,為新增500萬千瓦風電和2000萬千瓦火電裝機提供了上網支持。截至2010年11月,內蒙古電網統調裝機達3699萬千瓦。其中,風電裝機達524萬千瓦。
完善電網建設 支持地方經濟發展
建設“三橫、四縱、多出口”統一堅強、布局合理、輸送暢通、技術先進的500千伏電網,充分滿足區內用戶需求,適應于大型電廠接入,大力開發跨省區和跨大區送電通道,是內蒙古電力公司“十一五”期間的戰略構想。
(“三橫”為:烏海北-臨河北-包頭北-旗下營-汗海-河北沽源;響沙灣-永圣域-豐泉-北京萬泉;吉蘭泰-烏海-布日都。
“四縱”為:豐泉-汗海-塔拉;寧格爾-永圣域-旗下營;布日都-達拉特-高新-包頭北;烏海-吉蘭泰-烏海北。)
“十一五”期間,在電力體制改革后的新形勢下,電源建設投資主體實現多元化,國內五大發電集團跑馬圈地,紛紛搶占內蒙古電力市場。電源點建設、特別是大型風電場建設得到快速發展。到2010年11月,內蒙古電網統調裝機由2005年底的1166.3萬千瓦(其中,風電裝機僅8.3萬千瓦),增長到3699萬千瓦(其中,風電裝機達524萬千瓦)。五年間,內蒙古電網新增統調裝機達2532.7萬千瓦(其中,新增風電裝機達515.7萬千瓦)。
在電源建設快速增長的新形勢下,內蒙古電力公司著力解決電源上網和送出的問題。2007年初,按照自治區政府《關于加快電網建設的指導意見》,公司調整了“十一五”電網建設規劃,重點解決區內供電“卡脖子”和電源點投產急需送出等緊迫問題,以銷納電網的富余電力。
從2006年開始,首先解決全區煤炭雙回路供電問題。根據自治區政府要求,公司承擔110千伏及以上電網工程建設項目。公司從講政治的高度出發,全力實施煤炭雙回路供電工程建設,對鄂爾多斯、包頭、烏海、錫林郭勒、阿拉善、呼倫貝爾等地大型煤礦逐個進行調研,全面組織煤炭雙回路供電建設的項目審批、工程招投標、施工組織及竣工驗收等管理工作。
2006年底,鄂爾多斯境內249座煤礦率先實現雙回路供電。新建110千伏變電站6座,新增變電容量37.8萬千伏安,新建線路225千米。同時對烏蘭木倫220千伏變電站增容改造,新增出線。該電業局還幫助各煤礦新建21座35千伏變電站,把雙回路供電延伸到了每一座煤礦。
鄂爾多斯市煤炭局技術科科長梁永杰感慨道:煤炭工人井下作業,最深礦井達幾千米深,井下作業有采煤機、液壓支架、光板運輸機等大型開采設備,全靠電力供應,單靠1條線路供電,如果發生停電事故,后果將不堪設想。感謝電力部門的支持,為煤炭工人帶來了福音。
五年間,巴彥淖爾地區完成110千伏及以上輸變電工程26項。新增獲各旗220千伏輸變電工程,解決了烏拉特后旗后山地區銅礦用電問題;新建吉祥220千伏輸變電工程,解決了先鋒工業園區用電緊張矛盾;新建河套500千伏輸變電工程,不僅解決烏拉特后旗工業園區過負荷現象,而且完善了“三橫四縱”500千伏網架建設。
2010年,千里山至吉蘭泰500千伏輸變電工程建成投運,大烏海地區形成三角環網結構。烏海至布日都雙回500千伏線路和烏海至磴口電廠單回500千伏線路,實現與蒙西主網相連。大烏海地區形成相對獨立的供電網絡,為當地工業園區用電提供強有力的支撐。
2010年4月,包頭北500千伏變電站3號主變擴建工程竣工。該項目投運增強了包頭地區500千伏電網的變電容量,滿足一機、北重、青山裝備園區,石拐工業園區、隆順特鋼等新增大項目的用電需求,緩解了工業用電供電“卡脖子”現象,提高了地區的供電可靠性,為包頭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提供了堅強的電力保障。
五年間,蒙西電網新增變電容量2218萬千伏安。新增500千伏變電站6座,新增500千伏線路19條,長度1332千米。容量1200萬千伏安。截至2010年底,蒙西電網擁有500千伏變電站14 座,容量1875萬千伏安,線路33條,長度達3149千米……
五年間,新增220千伏變電站18座,容量713萬千伏安。新增220千伏線路118條,長度804千米。截至2010年底,蒙西電網擁有220千伏變電站89座,容量2212萬千伏安,線路274條,長度達8897千米……
五年間,新增110千伏變電站36座,容量381萬千伏安。新增110千伏線路106條,長度2940千米。截至2010年底,蒙西電網擁有110千伏變電站204座,容量1279萬千伏安,線路393條,長度達9099千米。
電力消耗指標,是經濟社會發展的晴雨表。2005年,內蒙古電網最大供電負荷8952萬千瓦,最低供電負荷4712萬千瓦。而今,內蒙古電網最大供電負荷達19949.42萬千瓦,最低供電負荷達13361.07萬千瓦。五年增長1倍多。
多渠道融資 全力打造“風電三峽”
“十一五”期間,內蒙古電力公司在購售電差價低、資本金匱乏、電網建設投資能力不足的情況下,采取多渠道融資的辦法,有力地促進了電網工程建設。
2009年初,公司與鄂爾多斯市政府經過友好協商,簽訂總額為30 億元的電網建設投資協議。根據該市“十一五”發展規劃及內蒙古電網建設規劃,該市新建康巴什、達拉特旗民安、包頭至西安電氣化鐵路等220千伏輸變電工程,東勝吉安樂、準格爾旗五家堯等110千伏工程等項目,總投資約30億元。建設資金由內蒙古電力公司統籌解決,鄂爾多斯市政府按照總投資20%比例,先行墊付工程資金6億元。
從此多渠道融資電網建設,在內蒙古電力史上展開新的一頁。為解決電網調峰能力不足及風電送出“卡脖子”問題,公司采取由風電企業出資、墊資建設入網工程的措施。2009年,經自治區政府同意,引進三峽總公司與內蒙古電力公司及龍源電力等13家風電企業共同開發呼和浩特抽水蓄能電站,共同建設該抽水蓄能電站為風電調峰,支持13家風電企業開發的風電機組上網運行。
按照自治區能源發展戰略,公司盡最大努力優先保證風電上網。五年間,先后建成的500千伏、220千伏匯集風電送出輸變電工程,有55座110千伏及以上變電站成為風電場的接入點。截至2010年底,內蒙古電網已接入運行的風電場61座,裝機總容量為524萬千瓦。風電裝機容量已占全網裝機容量的14.4%.。2010年1至9月份,內蒙古電網吸納風電上網電量達72.48億千瓦時,占蒙西電網售電量的10.27%。此外,公司根據自治區發改委關于風電場的配置意見,除已投運的524萬千瓦風電機組外,還對582萬千瓦風電機組上網出具了并網承諾。
自治區風電資源豐富。蒙西地區在國家規劃建設的7個千萬千瓦級風電場基地中,開發條件優越。科學合理地開發蒙西電網風電資源,建設國家級綠色能源基地,推進國家節能減排,優化產業結構意義重大。公司按照自治區“十二五”期間實現風電裝機3000萬千瓦規劃的要求,加快目前擬建的1120萬千瓦風電項目并網規劃的前期工作,認真研究蒙西電網風火打捆外送通道建設方案。
一是盡快建設內蒙古超高壓直流或交流外送電通道。即:鄂爾多斯寧格爾,錫林郭勒盟、烏蘭察布至華北地區的超高壓外送通道;二是努力促進國家盡快核準錫林郭勒盟至江蘇、蒙西至長沙、蒙西至濰坊直流或交流外送通道項目,實現蒙西煤電、風電打捆外送中東部地區;三是爭取國家盡快將蒙西電網現有兩個通道送電潮流,全天維持在高峰送電水平,匯集烏蘭察布、錫林郭勒地區風電,充分利用現有托克托、岱海、上都等“點對網”通道的富余容量,使風電、火電合理配置,最大限度發揮現有通道輸送能力,實現蒙西電網的風電、火電打捆外送。
責任編輯: 江曉蓓